导图社区 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中三观,教师职业道德,逻辑题的知识点和做题注意点。包含了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等。
考研英语阅读做法总结(基于唐迟阅读方法论),如例证题: 1.审题 2.区分观点和例子 3.观点和例子可以在不同的段落 4.由定位选出的是干扰选项
基础高中物理应试教育总结物理知识树以及常考题型,汇总有力、电磁、光、热、原子物理的知识,方便高中生学习。
初等量子导论部分,把握初等量子力学整体脉络便于学习与思考,黑体辐射为探究“黑体”这样一个模型空腔内能量密度随频率变化的分布,实验测的以后需要通过理论解释其分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综合素质
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内涵
提高国民素质
个性发展(特点+特长能因材施教)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新想法,动手能力,走出课堂)
面向全体学生(全班学生,一视同仁)
全面发展(成绩+其他)
提素个性创两全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
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参与和意见)
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习的方法)
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鼓励自助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情绪情感人格)
学习过人
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独特的人
完整的人(有情绪个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换位思考)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 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尊重意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保护学生权利)
学生是发展的人
身心发展有规律(遵循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分阶段教育)
不平衡性(关键期)
互补性(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具有巨大发展潜能(有潜力)
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宽容错误)
二独一发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冲突 全面发展≠平均发展
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育
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育公正
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学生的共同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性别,民族,地域,家庭背景 ,身心发展水平)差异与共同发展
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编写教材自制教具,引入课程资源)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教书(启发诱导)育人(道德,心理))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社区型的开放教师(走出学校,面向社会)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撰写研究论文,学术交流)
建促放研(见醋放盐)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能忍会夸)
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帮助引导启发)
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与家长同事合作)
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教后记,教学日志,日记)
赞助合反(赞助盒饭)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
目的的全面性
任务的多样性
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教育机智
连续性和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
发展阶段
福勒和布朗的三阶段理论
关注生存阶段(关注人际关系)
关注情境阶段(关注成绩)
关注学生阶段(关注差异)
斯德菲的五阶段理论
预备生涯阶段(有活力,富有创意,接纳新观念)
专家生涯阶段(教学能力高,对学生有高期待)
退缩生涯阶段(初期:忽视教学改革,持续:表现出倦怠感,深度:无力甚至伤害学生)
更新生涯阶段(出现厌烦征兆采取积极措施,重新振奋更成熟)
退出生涯阶段(退休年龄安度晚年,追求事业“第二春天)
发展内容
道德素养
知识素养
能力素养
心理素养
发展途径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
进行专门训练
反思教学经验(反思日记,教后记)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行为研究,校本研修
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遵守法律法规,无不良言行)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认真负责不敷衍,备课批改作业)
关爱学生(公平公正尊重人格保护安全不体罚)
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培养品行,不唯分数)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语言文明,尊重同事家长不谋私利)
终身学习(坚持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上网看书培训))
三爱二人一终身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解读
思想行为
教学行为
人际行为
仪表行为
语言行为
教育活动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教师与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公平,严格要求)
教师与学生家长(平等,沟通,尊重)
教师与同事(尊重,理解,协作)
教师与教务管理者(尊重,支持)
逻辑
概念
概念间的关系
全同(北京—中国首都)
包含(教师—小学教师)
交叉(大学生—共产党员)
全异(猫—绿萝)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限制:从大到小(青年到女青年到文艺女青年)
概括:从小到大(长篇小说到小说到中国文学)
命题的种类
直言命题(结构上不能分解)
复言命题(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命题构成)
联言命题
A且B
选言命题
A或B(要么A要么B)
假言命题
如果A那么B(只有A才B)
命题的推理
直言命题推理
“所有”—“有些” “是”—“不是”
子主题复言命题推理
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一假
推理
数字推理
图形推理
图形叠加
图形间关系
相交
相离
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