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法-导论
本思维导图是对经济法课程第一章导论详细框架的整理,主要包括:法律基础、法律关系、经济法基础等内容。
编辑于2021-10-15 23:19:27导论
法律基础
法和法律
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特征
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规范性;公平、普遍约束性
法的我形式和分类
形式
宪法
法律
法规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特别行政区的法
行政规章
部门规章;政府规章
国际条约
分类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创制方式和发布方式
根本法和普通法--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
实体法和程序法--内容
一般法和特别法--空间、时间或人的效力
国际法和国内法--主题、调整对象和渊源
公法和私法--以法律运用的目的为划分的依据
法的部门和体系
我国现行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全面依法治国
法律关系
概述
概念
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 的具有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
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民法关系、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关系、社会经济关系-经济法关系
构成要素
主题、内容、客体
主体
种类
自然人(公民)--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营利法人、非盈利法人、特别法人)
非法人组织--不具有法人资格,能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自然人从事工商业经营,经依法登记为个体工商户
国家
主体资格
权利能力--自然人、出生的胎儿
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达到法定年龄、智力健全、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自然人 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万全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自然人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刑事责任年龄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得追究刑事责任。
3、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相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或者恶意补足年龄阶段)。
4、不满12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民事和刑事的区别
民事:民事责任是是违反民事法律规律范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护。 刑事:刑事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法规应当承相的律责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利。
内容
法律权利
法律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表现为权利享有者依照法律规定有 权自主决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要求他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和一旦被侵犯,有权请求国家予以法律保护。
法律义务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所担负的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负担或约束。
关系
法律权利和义务作为构成法律关系内容的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共同处于法律关系这一-统一体中
客体
物、人身、人格、非物质财富、行为结果
法律事实
概念
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
种类
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清天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
法律行为--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有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民出
分类
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 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 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无偿行为和有偿行为; 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法律责任
概念
指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所负有的遵守法律,自觉的维护法律尊严的义务
种类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 -----------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刑事责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其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存政治权利、没收财产、联速出境。 行政责任--分为行政处分(内部制裁指施)和行政处罚。其中行政处分包括 警告记大过、注降级撤职、开阳行政必罚包括密告,罚款,没收进法所得、性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成者品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祛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违宪责任--弹骇,罢貌 国家赔偿责任--国家赠偿责任是指在国家机关行使公权力时由于国家机关及其 形式,工作人员违法行便职权所引起的由国家作 为承担主体的赔偿责任
经济法基础
概念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调整对象
市场主体关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及交易安全(国有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 合伙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公司法)
市场监督关系--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公平安全的市场交易环境(产品质量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宏观调控关系--适度对市场进行调整,解决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速度、均衡等问题(会计法、金融法、税收法)
地位
经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保护各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维护公平竞争和市场经济秩序
巩固经济改革成果
促进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