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固有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思维导图,包括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固有免疫应答的效应、作用时相和特点等内容,适用于临床医学。
下图梳理了免疫球蛋白的知识内容,包括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异质性、人工制备抗体、生物学功能、五类免疫球蛋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固有免疫应答
概念
固有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天然防御机制,是宿主抵御病原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并启动和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的识别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是一类或一群病原生物生存和致病所必需的、共有的、非特异性的、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主要包括甘露糖、脂多糖、磷壁酸、肽聚糖、细菌的鞭毛蛋白、病毒双链RNA和酵母多糖等
模式识别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PPR)是指主要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膜表面、胞内器室(如胞内内体/吞噬溶酶体)膜上和血清中的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DAMP的受体
Toll样受体
为一类跨膜受体,其胞外段与一种果蝇蛋白Toll同源而得名,通过识别并结合相应PAMP,可启 动激活信号转导途径,诱导某些免疫效应分子的表达
甘露糖受体
主要表达于Mφ表面,能识别分枝杆菌、克雷伯菌、酵母菌和卡氏肺孢菌等病原体细胞壁糖蛋白和糖脂分子末端的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介导Mφ的吞噬作用
清道夫受体
主要表达于Mφ表面,可识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G-菌脂多糖(LPS)和G+菌磷壁酸PAMP,还可识别由细胞膜内侧面翻转到胞膜外侧面的磷脂酰丝氨酸(凋亡细胞重要表面标志),有利于机体对循环中细菌和受损细胞的清除
固有免疫应答的效应
固有免疫屏障及其作用
皮肤黏膜屏障
覆盖在体表的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表面的黏膜共同构成皮肤黏膜屏障,成为机体抵御病原生物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物理屏障
皮肤组织表面为致密的鳞状上皮细胞,构成阻挡病原生物的有效屏障
化学屏障
皮肤和黏膜的分泌液中含有多种杀菌和抑菌物质
微生物屏障
在皮肤和黏膜表面寄居的正常菌群通过占位性保护作用、改变pH、争夺营养、分泌杀菌抑菌物质等竞争机制发挥重要的屏障作用
体内屏障
血脑屏障
由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所组成
胎盘屏障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盘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构成
固有免疫细胞的效应
免疫细胞经其表达的PPR,识别病原生物的PAMP和体内产生的DAMP,发挥非特异性抗感染、抗肿瘤等免疫效应
吞噬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在机体免疫防御、炎症反应、修复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杀伤清除病原生物
氧依赖的杀菌途径
氧非依赖的杀菌途径
杀伤靶细胞
促进炎症反应
加工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
免疫调节作用
中性粒细胞
表达多种模式识别受体、趋化因子受体及调理素受体,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当病原生物进入体内在局部引发感染时,它们可迅速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进入感染部位发挥免疫效应,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是急性炎症的主要标志一
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不需抗原的预先作用,可直接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在机体的免疫监视、早期抗感染及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NK细胞抑制性和活化性受体NK细胞表面存在两类功能截然不同的调节其活性的受体:杀伤细胞活化受体和杀伤细胞抑制受体
识别HLA-I类分子的活化或抑制性受体
包括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和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
子识别非HLA-I类分子配体的杀伤活化受体NK细胞可识别在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表面异常或高表达、在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缺失或表达低下的非HLA-I类膜分子
该类受体为具有自然细胞毒作用的受体,主 要包括NKG2D和自然细胞毒性受体
NK细胞活性的调节NK细胞对肿瘤或病毒感染靶细胞的识 别、活化与细胞毒作用受到其活化受体和抑制受体的调节
NK细胞的活化性和抑制性受体一般共表达于NK细胞表面,在生理情况下,即自身组织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正常表达时,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与HLA-I类分子间的亲和力高于活化性受体,导致抑制信号占优势,表现为NK细胞对自身正常组织细胞不产生杀伤效应
NK细胞生物学活性
抗肿瘤、抗感染作用
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均参与或协助固有免疫应答过程
固有免疫分子的效应
补体系统
是机体抗感染免疫重要的免疫分子,既参与固有免疫应答也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
病原生物感染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细胞和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急性期蛋白
是一类在感染早期受炎症性细胞因子诱导,在血清中浓度可迅速成百倍升高的活性蛋白
其他固有免疫分子
防御素
属抗菌肽家族。抗菌肽是生物体内经诱导产生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多数是从昆虫体内分离获得,通常小于60个氨基酸残基,多数带正电荷,具有广谱快速地抗击靶细胞或微生物的作用
溶菌酶
是一种低分子量不耐热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眼泪、唾液、鼻黏液、乳汁等体液和分泌液及吞噬细胞溶酶体中
乙型溶素
是血清中一种热稳定性高的碱性多肽,在血浆凝固时由血小板释放,故血清中乙型溶素的浓度显著高于血浆中的水平
固有免疫的作用时相及应答特点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发生于感染0~4小时之内,首先是皮肤黏膜的屏障阻挡作用和一些现存的免疫分子的防御作用
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发生在感染后4~96小时之内,吞噬细胞被募集并活化,可产生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
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
发生在感染96小时之后,活化的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作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可将加工处理过的抗原肽携带至局部淋巴结等处,通过与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的应答特点
固有免疫细胞并不表达类似TCR、BCR的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而是通过PRR识别PAMP/DAMP,可对多种病原生物或其产物、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效应
固有免疫细胞在趋化因子或炎性介质作用下,被趋化募集并激活,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未经克隆扩增即可迅速产生免疫效应
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全过程,并可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固有免疫细胞寿命较短,一般不产生免疫记忆细胞,无免疫记忆与免疫耐受
固有免疫应答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影响
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
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免疫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