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损伤知识导图
下图梳理了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损伤的知识点,涵盖了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泌尿系损伤、烧伤、冷伤、咬蛰伤。
编辑于2021-10-26 07:45:337.损 伤
颅脑损伤
脑震荡
临床表现
(1)一过性昏迷,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昏迷,常为数分钟
(2)逆行性遗忘:又称近事遗忘症。
(3)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一过昏,近事忘,无体征
中医辨证论治
昏迷期
治法:通闭开窍
方药:苏合香丸或至宝丹急灌服。
苏醒期
治法:祛瘀止痛,和胃止呕。
方药:柴胡细辛汤加减。
恢复期
治法:益气补肾,养血健脑。
方药:可保立苏汤加减。
昏宝苏,苏细辛,恢立苏
脑挫裂伤
临床表现
(1)昏迷。
(2)局灶症状和体征:
(3)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西医治疗
脱水疗法,是防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有效措施。
中医辨证论治
昏愦期
治法:辛香开窍,通闭醒神。
方药:苏合香丸或黎洞丸1粒(研末),
苏醒期
治法:镇心安神,升清降浊。
方药:琥珀安神汤加减。
恢复期
治法:益气养阴,祛瘀开窍。
方药:补阳还五汤合救呆至神汤加减。
昏苏苏琥恢补呆
颅内血肿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的变化
①昏迷-清醒-再昏迷是硬脑膜外血肿的典型症状;
②持续昏迷并呈进行性加重 多为颅内压升高较快,易发生脑疝;
③清醒-昏迷 伤后无原发性昏迷若干时间后,出现昏迷进行性加重,多见于小儿的颅内血肿。
(2)瞳孔改变:患侧瞳孔先小后大,对光反应消失,提示发生小脑幕切迹疝。
(3)锥体束征
(4)生命体征:进行性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和呼吸深慢(两慢一高)。
西医治疗
颅内血肿的手术指征
①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深;
②颅内压呈进行性升高表现;
③有局灶性脑损害体征;
④CT检查血肿较大(幕上者>40ml;幕下者>10ml),或血肿虽不大但中线结构移位明显(移位>1cm)、脑室或脑池受压明显;
⑤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
胸部损伤
肋骨骨折
中医辨证治疗
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
肺络损伤证
治法:宁络止血,止咳平喘。
方药:十灰散合止嗽散加减。
筋骨不续证
治法:续筋接骨,理气活血。
方药:接骨紫金丹加减。
肝肾不足证
治法:调补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气胸与血胸
气胸
闭合性气胸:气胸发生后不再继续漏气。
大量气胸时病人有胸闷、胸痛和气促症状,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胸部X线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肺萎陷和胸膜腔积气。
开放性气胸:气胸发生后空气自由出入胸膜腔内。
①伤侧胸膜腔负压消失
②纵隔扑动与胸膜肺休克 纵隔扑动能影响静脉血流回心脏,引起循环功能严重障碍
③临床表现:病人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和发紺、循环障碍以至休克。
张力性气胸:气胸发生后,空气只进不出
血胸:
胸内积血少于500mL者,可无明显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肋膈角消失。
中等量以上出血的血胸,短期内胸腔内积血达1000mL以上时,多可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和胸腔积液的体征。胸部X线检查可见伤侧胸膜腔内有大片积液阴影,纵隔向健侧移位。胸腔穿刺抽出血液即可确诊。
下列征象提示进行性出血:
①脉搏逐渐增快,血压持续下降。
②经输血补液后血压不回升或升高后又迅速下降。
③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比容等重复测定持续降低。
④胸膜腔穿刺因血凝固抽不出血液,但连续胸部X线检查显示胸膜腔阴影继续增大。
⑤闭式胸膜腔引流后,引流血量连续3小时每小时超过200mL。
西医治疗
1.闭合性气胸:小量气胸无需治疗。大量气胸需进行胸膜腔穿刺,或行胸膜腔引流术,应用抗生素。
2.开放性气胸:急救处理是用无菌敷料封盖伤口使开放性气胸转变为闭合性气胸,然后穿刺胸膜腔,抽气减压。
闭式胸膜腔引流术的适应证:气胸、血胸或脓胸需要持续排气、排血或排脓者;切开胸膜腔者。
闭式胸膜腔引流的穿刺部位:液体一般选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插管引流。气体常选锁骨中线第2肋。
3.张力性气胸:急救处理是立即排气,降低胸腔内压力。同时应用抗生素。肺、支气管的裂伤较大或断裂,应及早剖胸探查,修补裂口,或做肺段、肺叶切除术。
4.血胸:小量血胸无需穿刺抽吸。若积血量较多,应早期进行胸膜腔穿刺。进行性血胸,首先输入足量血液,以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须及时剖胸探查,寻找出血部位。凝固性血胸,最好在出血停止后数日内剖胸,清除积血和血块,以防感染或机化。
中医辨证治疗
气滞证
治法:开胸顺气。
方药:理气止痛汤加减。
气脱证
治法: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汤加减。
血瘀气滞证
治法:理气活血,逐瘀通络。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
血虚气脱证
治法:益气养血固脱。
方药: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加减。
腹部损伤
脾破裂——腹部损伤最常见。
临床表现
真性脾破裂表现为急性失血性休克和血性腹膜炎的症状
腹穿有血性液体。
西医治疗
一般均需积极手术治疗
肝破裂
临床表现
真性破裂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出血引起的腹膜刺激征,常引起出血性休克,右肩部放射性疼痛。出现移动性浊音;指检在直肠膀胱陷凹内有饱满隆起的感觉。胆囊及胆总管损伤者可出现陶土样便、黄疸、胆红素尿、皮肤发痒。
西医治疗
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快速静脉输注平衡液,积极配血,尽快输入全血,以纠正休克。
中医辨证治疗
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逐瘀。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
气随血脱证
治法:益气生血,回阳固脱。
方药:当归补血汤合参附汤。
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胰腺损伤
临床表现
轻症临床症状常不典型。较重的胰腺损伤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及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中医辨证论治
气郁血瘀证
治法:行气止痛,活血祛瘀。
方药:越鞠丸合复元活血汤加减。
热毒内蕴证
治法:清热解毒,顺气通腑。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大承气汤加减。
气血瘀结证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热厥证
治法:清营泄热,解毒养阴。
方药:清营汤加减。
十二指肠及小肠损伤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等腹膜刺激症状与体征。
西医治疗
术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结肠与直肠损伤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细菌性腹膜炎。开放性损伤引起的结肠损伤一般在探查时可以确诊。
泌尿系损伤
泌尿系损伤最多见的是男性尿道损伤。
肾损伤
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
休克:呈创伤出血性休克表现,多见于粉碎肾或肾蒂伤病人。
血尿:可出现血尿,轻者为镜下血尿,重者出现肉眼血尿,可伴有条状血凝块和肾绞痛,血尿与损伤程度不一定成比例。
疼痛。
发热:血肿和尿外渗可继发感染,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2.主要体征
腰腹部肿块和触痛。
西医治疗
1.急救治疗:
2.非手术治疗:绝对卧床休息2~4周
3.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1)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后症状不见改善,提示有内出血者;
(2)血尿加重,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
(3)腰腹部肿块明显增大并怀疑有腹腔脏器损伤。
中医辨证论治
肾络损伤证
治法:止血益肾,通络止痛。
方药:小蓟饮子加减
瘀血内阻证
治法: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膀胱损伤
临床表现
轻微挫伤仅有下腹部的疼痛和少量终末血尿或镜下血尿。膀胱破裂可产生休克、腹痛、排尿困难和血尿等。
主要体征:耻骨上区有压痛,直肠指诊触到直肠前壁有饱满感,提示腹膜外膀胱破裂;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并有移动性浊音,提示腹膜内膀胱破裂。
导尿试验
膀胱损伤时,可行导尿试验。
中医辨证论治
络伤血瘀证
治法:活血祛瘀。
方药:小蓟饮子加减。
气阴两虚证
治法:补气养阴。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
尿道损伤
中医辨证治疗
络伤溢血证
治法:止血镇痛。
方药:活血止痛散加减。
瘀血阻窍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烧伤
烧伤面积的估计(重点)
1.中国新九分法:按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份,另加1%,构成100%的体表面积,即头面颈部:1×9%;两上肢:2×9%;躯干前后(包括外阴):3×9%;双下肢(包括臀部):5×9%+1%,共为11×9%+1%。
2.手掌法:病人并指的掌面约占体表面积的1%。
补充:头颈面333(9%*1);手臂肱567(9%*2);
躯干会阴27(9%*3);臀为5 足为7,
小腿大腿13,21(9%*5+1%)。
烧伤深度的鉴别
Ⅰ°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红斑,干燥无渗出,烧灼感,又称红斑性烧伤。
浅Ⅱ°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水疱形成,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又称水疱性烧伤。
深Ⅱ°烧伤:伤及皮肤的真皮层,介于浅Ⅱ°和Ⅲ°之间,也可有水疱,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
Ⅲ°烧伤:为全层皮肤烧伤,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创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皮层凝固性坏死后形成焦痂,触之如皮革,痂下可见树枝状栓塞的血管,又称焦痂性烧伤。
烧伤严重程度的判断
1.轻度烧伤 Ⅱ°烧伤面积在9%以下。
2.中度烧伤 Ⅱ°烧伤面积在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3.重度烧伤 Ⅱ°烧伤总面积在30%~49%;或Ⅲ°烧伤面积在10%~19%;或虽总面积、Ⅲ°烧伤面积虽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4.特重烧伤 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烧伤面积在20%以上。
西医治疗
现场急救
休克的防治
严重烧伤多在烧伤后6~12小时发生休克,特重度烧伤在伤后2小时即可发生。因烧伤早期发生的休克基本上是低血容量性休克,故处理原则是尽快恢复血容量。
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中医辨证治疗
①火毒伤津证(相当于渗出休克期):
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加减。
②火毒内陷证(相当于全身性感染):
清营凉血解毒。
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加减。
③阴伤阳脱证(相当于渗出休克期且出现休克):
回阳救逆,益气护阴——四逆汤、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④脾虚阴伤证(疾病后期)
补气健脾,益胃养阴——益胃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⑤气血两虚证(疾病后期)
补气养血,兼清余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冷伤
局部冻伤可分为4度。
1.Ⅰ°冻伤伤及表皮层。局部红肿,有发热、痒、刺痛的感觉。数日后表皮干脱而愈,不留瘢痕。
2.Ⅱ°冻伤损伤达真皮层。局部红肿明显、水疱形成,自觉疼痛,知觉减退。
3.Ⅲ°冻伤损伤皮肤全层或深至皮下组织。创面由白色变为黑褐色,知觉消失,其周围红肿疼痛,血疱。
4.Ⅳ°冻伤损伤深达肌肉、骨骼等组织。发生坏死,易并发感染而成湿性坏疽。
全身冻结性冷伤 开始时有寒战、苍白、发绀、疲乏无力等表现,随后出现肢体僵硬、幻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终至心跳呼吸骤停。
西医治疗
1.急救和复温——最重要
2.局部冻结伤的治疗
3.一般全身治疗
4.全身性冻伤的治疗
复温后首先要防治休克和维护呼吸功能。
中医辨证治疗
寒盛阳衰证
治法:回阳救逆,温通血脉。
方药:四逆加人参汤加减。
寒凝血虚证
治法:补养气血,温经通脉。
方药:当归四逆汤或桂枝加当归汤加减。
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祛瘀通脉。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
瘀滞化热证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
咬蛰伤
毒蛇咬伤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常用蝮蛇抗毒血清,必须先做皮试。同时配合糖皮质激素。
3.危重病症的抢救:防治多种器官的功能不全。
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蛇毒系风、火二毒
风毒(神经毒)证:无红肿、痛微、麻木、嗜睡、神志模糊。
治法:活血通络,驱风解毒。
方药:活血驱风解毒汤(经验方)加减。
火毒(血液毒)证:肿痛重、坏死、内脏出血。
治法:泻火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风火毒(混合毒)证:肿痛重+全身症状,严重者神志昏聩。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息风。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五虎追风散加减。
蛇毒内陷证:失治,误治后,出现高热、躁狂不安,痉厥抽搐;伤口由红肿突然转为紫黑、舌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方药:清营汤加减。
兽咬伤
临床表现
有伤口感染后相应的局部或全身症状,或狂犬病毒引起的恐水症等症状,如微热,头痛,乏力,畏光,恐惧不安,喉间梗塞,伤口痛痒麻木;甚则急躁骚动,恐惧不安,发热口渴而不敢饮水,对光、色、声很敏感,可引起抽搐,或作犬吠声,常有吞咽和呼吸困难。
西医治疗
(1)咬伤后应立即处理伤口,先用等渗盐水反复冲洗。较深的伤口,用3%过氧化氢冲洗,必要时稍扩大伤口,不予缝合,以利引流。
(2)免疫治疗: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用前常规做过敏试验。或人狂犬病免疫蛋白20U/kg,半量注射于伤口,余下肌肉注射。
(3)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镇静剂、抗生素。
(4)患者隔离,避免各种外界刺激。
(5)全身支持疗法,包括呼吸支持、心脑功能维护、营养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