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十年创业者》思维导图
《十年创业者》思维导图,介绍了人才划分、ASK模型、怎么约到好的人、招聘管理等,领导者、管理层、HR职场人必看!
编辑于2021-10-31 16:47:44《十年创业者,万字长文分享我是怎么招聘的》思维导图领导者/管理层/HR/职场人必看
人才划分
S级人才
✅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找方向、带团队、卷出一片天
不用告诉他干啥,他来告诉你该干啥
宏观战略到细节战术执行到抓团队结果
发现问题,能自己评估优先级,决绝完了还会同步你
学习和进步的速度超过想象,经常感觉卧槽怎么这么厉害
自己能搭起一个好团队
A级人才
✅ 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能了解并确认你背后的原因和交付物,还往往会多做好几步,产出优秀,及时同步,老板不用追截止日期和进度
定战术到抓结果
发现问题,会和leader确定优先级和方案后解决问题,之后会复盘如何改进
会有意识地去学习
能配合HR吸引到好人才
B类人
各公司内卷和衰落之源
建立很好看,各校大厂,历次跳槽涨了很多薪水,状态就:油腻
各家一旦加速招聘,都会积累很多B类人,极大稀释组织人才密度
产出不稳定,及格边缘徘徊,喜欢讨价还价指标
不愿意做分外工作
你不催他不动,有时候还可能没搞好或忘了,不问不会同步进展
发现问题等着别人给流程/推动,leader给了解决方案以后,就照做
不太喜欢学新东西,偶尔学
通常招进来C类人
C类人
推三下,动两下,牢骚一句
经常自己独立搞不定,需要别人盯很紧和协助
发现问题就抱怨leader能力不够,抱怨公司不重视,吐槽流程吐槽管理,自己就是不去推动
发到眼前的学习材料也懒得点开看,封闭和躺平状态
通常招进来比自己更差的人
怎么识人(ASK模型)
Ability底层软素质
自驱力
克服过最大的挑战/困难/苦是什么?
如果没有或很弱,通常是过去做的事情挑战不够
重点观察如何解决问题的
最近几年的目标是什么?有为这个目标付出过什么?有大概路径码?
有目标但行动很差的=光说不练=减分
没有目标/目标模糊/路径不清晰=减分
一般几点到公司几点走?
对于IC(Individual Contributor个人)主要看勤奋
对于TL(Team Leader)主要看能调动团队产能
有什么主动改进工作/改变公司并有一定结果的case吗?
自驱力更多是有没有意愿主动去改进工作
关注自己主动改进还是leader安排的任务
改进工作指把本质分内的工作搞得更好
改变公司指分外工作,但感觉公司需要,就主动去优化
其他能力
问一个你擅长,但他大概率不擅长的问题
候选人准备过的问题可能是团队智慧的结晶,而非个人思考;这个是随机题,候选人很难备到
不预期答得对,看回答的思路和逻辑
反应速度、考虑问题周全程度通常和聪明程度正相关
过去一年,有什么进步/高价值认知/改变/收获吗?最后悔什么?
看反思、复盘、总结的能力
看是否喜欢主动思考
为什么离职?
吐槽一堆前公司问题,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完全不说一句前公司好话的,通常没有感恩之心
人生意义/使命是什么?
遇到S级/超强招的人才可以问下,看底层价值观是啥,看在乎啥,将来纳入麾下怎么能更好地知人善任激励他
领导力
Bad case怎么解决的?
团队的人大概多少是自己招的多少是HR招的?
团队的人大概背景是怎么样?
喜欢用什么样的人?
看对人才的理解到哪个层次,喜欢用Ability强的还是Skill强的
Skill技能Konwledge知识
先了解顶级人才怎么看问题想问题。直接上来就面试候选人,容易接触到市面上流通性最强的普通候选人,对“好”对认知可能有偏差
必考题:最满意/有成就感/高光的case简单分享一下?
问得深远比问得多重要,就一个case问穿
case不在多,在于讲得是不是到位。如果没说到位要追问,重点是校验真实性
√看思考深度
为什么做(背景和决策过程,解决了本质问题和做了本质解吗?还是解决得问题就不重要)
做了啥,怎么做(解题思路和过程,优雅精巧聪明解还是其实没解决问题)
结果怎么样(影响范围,是否闭环)
进一步
如果答得还行,可追问思想实验,复盘再来一次机会,还做不做这个决策,为什么,怎么改进
也可以问关于这个case,你想到得问题/更好得解决方案,看看候选人怎么看,有没想过这些,有没超过你的认知
√看数能力
√看诚信正直
√看沟通能力
√看逻辑能力
是否自洽,能不能真正归因
√看成就动机
看什么能驱动(drive)他,这很关键,是知人善任的重要抓手。如果恰好和这个岗位所匹配,为上乘。
选问题:我们现在有个问题xxx,你怎么看/建议?
如果case讲得比较好,可以追问这题,看候选人解题思路如何,有没有一些自洽/超过你认知得见解
可以暴露出公司真正问题,降低候选人入职后得落差感
怎么约到好的人?
招人不只是HR的事儿,S级人才一定事自带招人体质的,而且是招S/A级人才的功能
我们不仅要和时间做朋友,也要和好人才做朋友
没有人不被诚意打动
有个高盛的top sales,他一般约大佬都是说简单过去拜访15分钟,聊得一般15分钟结束也无所谓,聊得好自然就是个不限时的对话,可进可退。如果大佬迟到了或忘了,他反而会比较开心,这样大佬就欠他认清了,下次更好约了
字节跳动已经这么强大了,CEO-1和-2这么高层的人也真的可以N顾茅庐,大老远跑来和你谈心到半夜。
重视
不仅仅是态度重视,是行动重视
长期建设招聘的方法论和价值观
不随机行动,靠体系运转
持续创造和好人才接触的机会
写作并分享思考、线下活动、朋友圈原创或互动、裙...
顺藤摸瓜法
让人推荐人,介绍不了的给名字也行,他觉得这个领域谁比较厉害
《哈佛商业评论》里面讲Key Connector-人这一辈子把你的高价值connection社交关系写下来,倒推都是谁介绍的,发现就那几个人,这几个人就是你的KEY CONNECTORS,一定要维护好
要招多好的人
前提:是够用就行还是尽量好?很多老板/leader嘴上说当然招尽量好的,但身体却很诚实,一直招的是够用就行的
从0-1,P/MF前阶段,核心团队找能招来的最好的
看业务核心是哪几个岗位,这几个岗位的负责人尽量Ability强,通才优于专才(部分特别需要长期习得经验或市场稀缺的岗位除外),素质优于经验和技巧,聪明想干事业的年轻人远优于油腻/丧失信仰的职业人
认可你这个人/你们团队,比认可事儿更重要
因为这个阶段往往不那么顺利,往往不是ups and downs,是up anddown down down。业务都甚至可能会调整。如果候选人只是为了钱/快速增长来的,那一旦不如预期增速容易鸟兽散
找你喜欢的人
看着顺眼聊得来的人,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看你想不想下班以后和他出去喝一杯。之前周航说“你只能管理你喜欢的人”,因为在工作过程中,你的微表情经常偷偷出卖你
公司就像一个社区产品
早期员工等于种子用户,如果苗子不对,是长不了大树的
从1-100,放量增长阶段,找超过想象力的最好的
永远不要杯薪水/对方现在的职业限制想象力去接触好的人,人再贵也比投放便宜,何况还可以谈
人职位再高,也有看机会的一天。根据工种不同,越是创造性岗位,好的人比普通人价值高的倍数越多
要给多少钱?老板必看
用投资的心态去想这个问题,投公司最重要的是看商业价值和企业文化,看的是未来现金流折现。那么投人(招人)要看ASK,看能力和意愿,看的是为未来产出价值折现。我们之所以开的工资不如贵啊哦价格那么高PE(市盈率倍数),是因为未来产出归零(人才离职)的概率通常会比股票更高
在同等条件下,Ability尤其是自驱力,比市场价高一些的价格给到自驱和潜力高(未来产出价值折现高)的人,ROI是比为Skill(短期可以习得的经验)买单而更高的。
S/A级人才付溢价绝对值得,因为通常未来产出价值更高;B/C类人的隐形成本是降低人才密度而提升管理成本、可能过一段时间跟不上发展需要替换的招人成本、耽误业务发展的机会成本,给业务挖坑后面一堆人给他填坑甚至是负向收益
大厂和创业公司的薪酬成本是不一样的
越早期,雇主品牌越弱的公司,付出的薪酬成本越高
候选人定薪定级
核心/高杠杆岗位:70%Ability+20%Skill+10%Knowledge
基层/执行岗位:20%Ability+70%Skill+10%Knowledge
怎么close好的人
好HR/好CEO/好leader,也是好的销售;招不进来好人才的leader不是好leader
先看对方的需求是啥,对症下药
为什么离职?想要啥?真的想要吗?说到啥眼里有光?
不是所有人和你说的前几句话都是真实原因的,看表情、听语调、找线索,总之要搞明白人家到底最在乎啥,咱能不能给得了。如果能,那要明明白白直接告诉人家,能给,为什么能,过去比如某位同学,就确实在我们这就给了
通常无外乎几点:成长空间、意义/使命/价值、自我实现、业务发展、短期回报和长期回报、title职级、个人兴趣、人岗匹配度、工作氛围、通勤距离...搞明白候选人主要关心的权重,解决主要矛盾可能的deal breaker(负向),强调对方最在乎的吸引点(正向)——就是搞清楚他看机会的融合公式是啥!
如果是HR,很难说不明白业务就能close好的候选人。所以一定要懂业务,不懂就问,搞懂为止,才可能和好的候选人平等对话。没有好候选人不在乎业务本身的。
诚信、诚意、诚心
别忽悠人,回头候选人来了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没多久跑了很伤团队的
好的人是不怕困难的,就是要把问题提前暴露出来,还能顺便当面试问人家会怎么做,讲的解题思路有道理,进来也更有可能解决问题。常规人觉得困难的,人家都觉得是挑战和机会,S级人才会觉得这就是打江山很正常,你要是问题都解决完了还需要我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