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
第一节城市邮政工程规划、第二节城市电话系统规划、第三节城市移动通信规划、第四节城市其他通信设施规划、第五节城市有线通信网络线路规划等。
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规划,包括城市固体废物系统规划、城市保洁规划、城市公共厕所和粪便处理规划三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经济
混凝土
实务第一篇第一章燃烧知识树
燃烧类型
第八章 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
第一节 城市邮政工程规划
一、城市邮政需求量的预则方法
发展态势延申预测法
单因子相关系数法
综合因子相关系数预测法
二、城市邮政局所规划
(一)城市邮政局所规划的主要内容
1、确定近、远期城市邮政局所数量、规模
2、划分邮政局所的等级和各级邮政局所的数量
3、确定各级邮政局所的面积标准
4、进行各级邮政局所得布局
(二)城市邮政局所设置
要根据人口的密集程度和地理条件所确定的不同的服务人口数、服务半径、业务收入三项基本要素来确定
(三)城市邮政所等级划分
1、城市邮政设施的类别
城市邮政支局:具有营业全功能和投递功能; 城市邮政所:归属邮政支局管辖的只办理邮政业务; 城市邮政通信枢纽:也称邮件处理中心,主要承担各类邮件分栋、封发、经转和发运的任务; 其他设施:报刊门市部、集邮门市部、报刊亭、邮亭、邮箱等
(四)城市邮政局所选址原则
1、邮政通信枢纽原则
局址应在火车站一侧,靠近火车站台;
有方便出入枢纽的汽车通道;
有方便供电、给水、排水、供热的条件;
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良好;
周围环境符合邮政通信安全;
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在非必要而又有选择余地时,局址不宜面临广场,也不宜同时有两侧以上临主要街道;
2、邮政局所选址原则
应设在邮政业务量较为集中
面临主要街道、交通便利的位置;
地形平坦、符合城市规划;
邮政支局选址既要照顾布局的均衡,又要有利于投递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二节.城市电话系统规划
一、城市电信需求量预测
二、城市电话网络组织结构及组网方案 网状网:
网状网
分区单汇接、分区双汇接
全覆盖
三、城市电话局所规划
1、电信局楼分类
综合电信枢纽楼:一般安装长途干线传输设备,设有光缆传输机房、微波传输机房、长途交换机房、长途网管中心、长途计费中心等;
一般电信枢纽楼:安装本地普通传输设备、电话交换端局、移动电话基站设备、数据通信及多媒体通信的节点设备或接入设备;
综合电信楼:除一般电信局楼的功能外,还要重点考虑安装本地重要的传输设备、电话汇接设备、移动电话交换设备、数据及多媒体通信设备等;
2、电信局楼设置
特大城市:3-4个
较大的省会城市设2-3个;
一般城市:1个,个别根据需要2个;
综合电信楼
一般电信局设置:设置原则为最远用户距离控制楼在2.5~3.5km,约8~10km2一个
3、城市电话局所选址原则
局址的环境条件应尽量安静、清洁和无干扰影响;
地质条件要好,局址不应临近底层断裂带、流砂层等危险地段;
局所位置的地形应较平坦,选择地质较坚实、地下水位较低,以及不会受到洪水和雨水淹灌的地点
局址要与城市建设规划协调和配合
要尽量考虑近、远期的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照顾远期,并留有发展余地;
局所的位置应尽量接近线路中心
要考虑维护管理方便
第三节、城市移动通信规划
一、移动通信服务区划分
(一)移动通信网的体制
1)小容量大区制 优点:网络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和管理 缺点:频率不能重复使用,导致系统容量小 适用范围:用户较少的专用移动通信网
2)大容量小区制 优点:提高了系统的频率利用率和系统容量 缺点:网络结构复杂,投资巨大 适用范围:城市等人口密集区
(二)移动通信系统区划
带状服务区、面状服务区
二、城市移动通信需求与话务量预测
第四节、城市其他通信设施规划
城市其他通信设施选址原则
应有安全的环境,应选在地形平坦、土质良好的地段;
各类局、台、站址应有卫生条件较好的环境;
各类局、台、站址应有较为安静的环境;
各类局、台、站址应考虑临近的高压电站、电气化铁道、广播电视、雷达、无线电发无线电发射台等干扰源的影响;
各类局、台、站址应满足安全、保密、人防和消防等要求;
无线电台址中心距重要军事设施、机场、大型桥梁等的距离不得小于5km
微波站址规划
广播、电视微波站必须根据城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分布而确定;
微波站应设在电视发射台内,或者人口密集的待建台地区;
选址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稳固地区作为站址;
站址通信方向近处应较开阔;
站址能避免本系统及外系统的干扰;
在山区应避开风口和背阳的阴冷地点设站;
偏僻地区的中间站应考虑交通、供电、水源、通信和生活等基本条件。
第五节、城市有线通信网络线路规划
城市电话线路规划
合理确定线路路由和线路容量是电话线路规划的两个重要因素 汇接局之间,汇接局和端局之间应直达;
端局与用户之间应便捷而且架设方便,安全性高;
材料:首先使用通信光缆等高容量线路;
敷设方式:最理想是采用管道埋设,其次是直埋;
电话管道线路规划
管道路由选择的一般原则 符合地下管道长远规划,并考虑充分利用已有的管道设备; 管道路由应尽量短直,应避免急转弯; 选在电话线路较集中的街道,适应电缆发展的要求; 尽量不在沿交换区域界限,铁道、河流等地域铺设管道; 选择地上及地下障碍最少、施工方便的道路; 尽可能避免在有化学腐蚀,或电气干扰严重的地带铺设管道,必要时采取防腐措施; 在交通繁忙的街道敷设管道时应考虑在施工过程中,有临时疏通行人及车辆的可能;
管道位置: 敷设在人行道下; 可敷设非机动车道下; 不宜敷设在机动车道下; 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的最小净距管;
道埋设深度: 不宜小于0.8m 不宜超过1.2m;
电话直埋电缆、光缆线路规划 地埋电缆、光缆线路路由 与管道路由相同; 路由短捷,安全可靠 埋设深度: 直埋电缆、光缆的应为0.7~0.9m; 与其他地下设施的最小净距;
架空电话线
架空电话线路由 要求短捷,安全可靠;
架设位置 市话电缆不应与供电线路合杆架设; 不宜与长途载波明线合杆; 不应与供电线路、广播架空明线合杆; 市话网中杆路的杆网距离为35-40m; 架空线路杆路与其他设施的最小净距;
城市有线电缆、广播线路规划 有线电视、广播线路路由规划 有线电视、广播线路应短直,少穿越道路,便于施工及维护; 线路应避开易使线路损伤的场区,减少与其它管线等障碍物交叉跨越; 线路应避开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系统无关的地区,以及规划未定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