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钩端螺旋体病
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相关知识总结归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钩端螺旋体病
定义
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
主要临床特征
早期
钩端螺旋体败血症
中期
各脏器损害和功能障碍
后期
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
重者
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弥漫性出血,危及生命
病原学
钩体:革兰染色阴性
需氧、抵抗力弱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鼠类、猪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病原体。 经皮肤和黏膜接触含钩体的疫水而感染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热带、亚热带较多。我国南方和西南多见
季节分布
夏、秋,6~10月。全年均可
年龄、性别、职业
青壮年,男多于女
流行形式
稻田型,雨水型,洪水型
治疗
一般治疗
病原治疗
青霉素
赫氏反应
一种青霉素治疗后加重反应,多在首剂青霉素后0.5h~4h发生,是由于大量钩体被青霉素杀灭后释放毒素所致,当青霉素剂量较大时,易发生。
避免:首剂小计量、分次给药。应用青霉素时静滴氢化可的松200mg
庆大霉素
四环素
对症治疗
后发症治疗
临床表现
潜伏期7~14天,长28天,短2天
寒热酸痛身疲惫,眼红腿痛淋结大
钩体败血症期
时间
起病后3天内
表现
主要:全身感染中毒
1.急性发热,伴畏寒/寒战,体温39℃,多为稽留热,少数弛张热。脉搏增快 2.头痛――前额部 3.全身肌肉酸痛。身疲惫 4.发病第1天眼结膜充血,后结膜下出血 5.发病第2天浅表淋巴结肿大,腹股沟多见,其次为腋窝
器官损伤期
起病后3~10天
临床类型
流感伤寒型
无明显器官损害。临床多见。
肺出血型
肺出血轻型
肺弥漫性出血型
先兆期
出血期
垂危期
黄疸出血型
肝损害
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体征: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触痛。轻度脾大
检查:ALT升高
出血
肾损害
轻:少量蛋白尿,镜下血尿,少量白细胞和管型
重:肾衰竭(黄疸出血型的主要原因)
肾衰竭型
脑膜脑炎型
恢复期/后发症期
后发热
眼后发症
葡萄膜炎、虹膜炎、睫状体炎多见
反应性脑膜炎
脑脊液钩体培养阴性,预后好
闭塞性脑动脉炎
偏瘫、失语、多次反复短暂肢体瘫痪
实验室检查
显微凝集试验
1次凝集效价≥1:400,或早、晚两份血清比较,效价增加4倍有诊断意义
病原学检查
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