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统编版 四年级下 语文 第一单元 知识点
小学 语文 四年级下 语文 第一单元 知识点,总结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语文园地等。
编辑于2024-02-27 15:40:23统编版 四年级下 语文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生字词
茅:茅草 茅屋 檐:屋檐 帽檐 赖:耍赖 赖皮 剥:剥皮 剥削 宿:住宿 住一宿 星宿 笼:笼子 笼罩
诗词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杂兴:随性而写的诗。 蛱蝶:蝴蝶的一种。 篱落:篱笆。
日长:白天渐渐变长。 四时田园杂兴:随性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写的是初夏的景色,从“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可以看出,这两句写出了初夏时节田园风光生机勃勃的景象。
3、《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日长篱落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事繁忙,“唯有蜻蜓蛱蝶飞”以动衬静,写出村中的幽静。
4、读“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白天渐渐变长,诗人路过村庄,农民们在田间忙碌,村庄一片安静,只有蝴蝶和蜻蜓在篱笆间自由飞舞。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疏疏:稀疏。 阴:树荫。 径:向远处延伸的幽深小路。 走:跑。(诸儿竞走取之) 宿新市徐公店:住宿在姓徐的人开的旅店。
2、本首诗动静结合。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是静态描写,写出了春日美景;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动态描写,写出了儿童的天真可爱。
3、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小孩子们奔跑着追着蝴蝶,忽然蝴蝶飞入了金黄的菜花中,不见踪影,孩子们满脸惊讶与惋惜,一会站起来,一会儿趴在地上,嘴里自言自语,东张西望地寻找蝴蝶。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词题。 吴音:江西方言。 翁媪:老翁和老妇。 相媚好:互相逗趣聊天。 亡赖: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2、这是一首词,词又被称为长短句,词一般分为上阕和下阕两个部分。我知道的词牌名还有:《卜算子》《忆江南》。
3、这首词以条小溪为画面主线,在小溪的不同位置,展现了三个儿子不同的形象:大儿子勤劳懂事,二儿子灵巧聪明,小儿子顽皮可爱,从“卧”字最能体现小儿子的特点。
4、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大儿子在溪东锄豆苗,时不时擦一擦流下的汗珠;二儿子正在聚精会神地编织着鸡笼;最数小儿子调皮可爱,趴在地上剥莲蓬,一边剥一边数着,趁别人不注意还偷偷吃几颗。
总结
这三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景、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
2、乡下人家
字词
饰:装饰 掩饰 蹲:蹲下 蹲坐 序:序号 顺序 例:举例子 例如 觅:寻觅 觅食 倘:倘若 倘如 谐:和谐 谐音 寄:寄信 寄托
课文理解
1、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答:空间顺序,从屋前、门前、屋后、小河、院落等可以看出。
2、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画,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屋前瓜架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虫鸣图。
3、试着说一说每一幅图的迷人之处。
屋前瓜架图:瓜架上不同的季节有不同颜色的花、瓜,充满生机。 鲜花绽放图:不同季节有各种花盛开,十分华丽,而这些花每家都有,又闲得很朴素。 雨后春笋图:生机勃勃的春天和淘气的春笋。 鸡鸭觅食图:母鸡尽职尽责,公鸡威风,鸭群悠闲 院落晚餐图:农村人质朴的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月夜虫鸣图:夜晚的安静与祥和。
4、每篇课文的关键句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天窗
字词
慰:安慰 慰藉 藉:慰藉 狼籍 卜:萝卜 占卜 霸:霸道 霸王 鹰:猫头鹰 老鹰
课文理解
1、读课文,说一说天窗在哪?为什么要开天窗? 答: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就叫作“天窗”。因为乡下的房子前只有一排木板窗,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所以要开一个天窗。
2、在什么情况下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答:因为夏天阵雨不能出去在雨里玩耍失望难过的时候;因为晚上被迫休息,不能去玩耍无聊、难过的时候。
3、“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答:扫荡给我暴风雨很可怕、很狂暴的感觉。因为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的景物开始想象暴风雨的样子,想象力是无穷的,所以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4、“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结合课文,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答:这里的“无”和“虚”指透过天窗仅能看见和听见的屋外世界,“有”和“实”指想象的情景。孩子们从天窗看到一丝景象,通过自由地想象,超越现实看到更加广阔的景象,天窗既是房屋的一扇窗,又是孩子们想象的心灵之窗。
5、本文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答: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4、三月桃花水
课文理解
1、本文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2、开头用问句有什么好处? 答:引发读者好奇,表达了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3、文中把桃花水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小铃铛、丝绸、竖琴、明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水的美妙音韵和清澈明亮。
4、朗读课文第四段,说一说这一段运用比喻写出了怎样的场景? 答:写出了桃花水的灵动和春耕的繁忙。
5、朗读课文第五段,说一说这一段运用比喻写出了怎样的场景? 答:写出了桃花水的灵动和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语文园地
转述
(1)转述句 主语是第一人称:你变他;主语是第三人称:你变我,我变他。
(2)转述一件事 重要内容不能漏,注意人称要改变。
关键句
一篇文章中关键句可能在文章开头,也可能在文章末尾,也可能文章中间段落的过渡句。
描写城市的词语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描写乡村的词语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城市热闹,乡村安静。
日积月累
卜算子 ·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浪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这首词中,上阙描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下阙“笑”字运用拟人的手法,赞美了梅花谦虚的特点。
中国花中四君子
梅花:不畏严寒,谦虚。 兰花:高洁淡雅。 竹子:正直虚心。 菊花:坚韧不拔,傲霜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