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碳水化合物
关于碳水化合物的思维导图,包含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因其吸收入血并能引起血糖水平升高,也被称为生血糖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糖、淀粉-抗性淀粉除外、部分具有升糖作用的糖醇)。
这是一篇关于特殊人群的营养的思维导图,包含孕妇和乳母的营养与膳食、 特殊年龄人群的营养与膳食等。
这是一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的思维导图,包含了考试和注册、 执业规则、 考核和培训、保障措施、 法律责任等。
这是一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的思维导图,包含卫生检疫、 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与卫生处理、法律责任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营养学基础
一、分类
糖(1~2个单糖)
单糖:葡萄糖、果糖(最甜)、半乳糖
双糖:蔗糖(最有商业意义)、乳糖、麦芽糖
糖醇:单糖还原后的产物,代谢不需要胰岛素,常用于糖尿病病人的膳食
寡糖(3~9个单糖):多数低聚糖不能或只能部分被吸收,能被结肠益生菌利用,产生短链脂肪酸
多糖(≥10个单糖)
不溶于水,无甜味,不形成结晶,无还原性
淀粉
根据聚合方式不同分为直链(遇碘产生蓝色反应)和支链淀粉(遇碘产生棕色反应)
抗性淀粉(RS):膳食纤维的一种,是在人类小肠内不能吸收,在大肠内被发酵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
膳食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木质素、抗性低聚糖、果胶、抗性淀粉等
二、其他术语
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因其吸收入血并能引起血糖水平升高,也被称为生血糖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糖、淀粉-抗性淀粉除外、部分具有升糖作用的糖醇)
不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膳食纤维及其单体成分、部分不被消化的糖醇
益生元:不被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能够选择性地促进宿主肠道内原有的一种或几种有益细菌(益生菌)生长繁殖的物质,通过益菌的繁殖增多,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健康的目的(乳果糖、异麦芽低聚糖)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
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是人体进食后机体血糖生成的应答状况。
计算公式:GI=某食物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相当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100%。70~55为中生糖指数
意义:GI反应食物被消化吸收后升高血糖的程度,GI高的食物或膳食,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反之则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下降速度慢。可作为糖尿病病人选择糖类食物的参考依据,也可广泛用于高血压病人和肥胖者的膳食管理、居民营养教育等
糖负荷(GL)=摄入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重量*食品的GI值/100
三、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提供能量:4kcal/g
构成组织结构及生理活性物质
血糖调节的作用:食物消化吸收速率和利用率
节约蛋白质作用和抗生酮作用
膳食纤维的促进肠道健康功能
增加饱腹感
促进排便
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改变肠道菌群
预防结肠癌
四、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及能量来源
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应占膳食总能量的55%~65%
最低摄入量50g/d,成人平均需要量为120g,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为25~30g/d,添加糖不超过50g,最好25g以内
大脑、红细胞、肾髓质的必需能源
足量碳水化合物摄入可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有面粉、大米、玉米、土豆、红薯等食物,粮谷类60~80%,薯类15~29%,豆类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