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进项税额的抵扣
关于进项税额的抵扣的思维导图,包含一、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二、不允许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项目;三、进项税额抵扣的特殊规定;四、应纳税额的计算;五、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环境保护税的思维导图,整理的内容有环境保护税的含义、特点、征收对象、不征税项目、税收优惠、环保税的计算依据。
税收优惠政策的思维导图,包含一、法定免税项目、二、特定免税项目、三、销售无形资产、四、销售不动产及不动产租赁服务、五、金融服务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云报税(个税)
进项税额的抵扣
一、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1)凭票抵扣
(专票)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
购进国内旅客运输服务(实名制发票可以抵扣)
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
注明旅客身份信息的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进项税额=(票价+燃油附加费)/(1+9%)*9%
注明旅客身份信息的铁路车票(进项税额=票面金额/(1+9%)*9%)
注明旅客身份信息的公路、水路等其他客票(进项税额=票面金额/(1+3%)*3%)
非实名制车票不能抵扣
购进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的,取得解缴税完税证明
纳税人支付的道路、桥、闸通行费抵扣进项税额
道路通行费(凭票抵扣)
闸桥通行费(计算抵扣)(票面金额/(1+5%)*5%
(2)计算抵扣
按照农产品收购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9%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生产加工后,适用10%税率
直接销售,适用9%税率
二、不允许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项目
1.用途角度
(1)基本原则--无销则无进
用于简税计税法计税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
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
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服务
非正常损失的和购进货物
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品、不动产、在建工程所消耗的外购货物或应税服务
(2)非正常损失
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以及相关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
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品,或所耗用的购进货物、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
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以及该不动产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和建筑服务
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在建工程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和建筑服务
2.购进角度
购进的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贷餐常乐)
3.资格角度
(1)一般纳税人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2)除另有规定外,纳税人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未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或登记手续的
4.凭证角度
(1)纳税额人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的
(2)纳税人凭完税凭证抵扣增值税的,应当具备书面合同、付款证明和境外单位的对账单或发票,资料不全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三、进项税额抵扣的特殊规定
(一)农产品进项税额抵扣
1.专票按扣除税率计算扣除
一般9%
用于生产13%货物:扣除率10%
2.核定扣除
(1)作原料:投入产出法/成本法/参照法
投入产出法
先计算单耗
原材料耗用数量
进项税额(耗用总量*平均买价/(1+扣除率)*税率
成本法
耗用率(上年投入生产的农产品外购金额/上年生产成本的比例)
外购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耗用率)
进项税额(外购成本/(1+扣除率)*扣除率
(2)作商品
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数量/(1-损耗率)*平均购买单价*税率/(1+税率)
(3)作其他
进项税额=耗用量*平均购买单价*税率/(1+税率)
(二)进货退回或折让的税务处理:一般纳税人因进货退回或折让而从销售方收回的增值税,应从发生进货退回或折让当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不追溯)
(三)向供货方收取的返还收入的税务处理
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挂钩,按平销返利行为规定冲减当期进项税额
商业企业向货方收取的各项返还收入,一律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进项税额转出方法
直接计算转出法:适用于已抵扣过进项税额的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的非常损失、改变用途等
还原计算转出法:适用于计算抵扣进项税的农产品的非正常损失
比例计算转出法:适用于半成品、产成品的非正常损失
净值折算转出法:适用于已抵扣过进项税额的不动产改变用途、发生非正常损失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1)>0,交税
(2)<0
一般结转下期抵扣
满足条件可退
(3)总原则:销项税不得滞后,进项税不得提前
五、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税额=计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征收率
六、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制度
1.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
自2019年4月税款所属期起,连续6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6个月增量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增量留抵税额,是指与2019年3月底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税额。
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B级
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的
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先征后退、即征即退政策的
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的
2.纳税人当期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的计算
增量留抵税额*进项构成比例*60%
3.先进制造业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有关政策
增量留抵税大于零
增量留抵税额*进项构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