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薛兆丰 经济学讲义(4)
来自超过40万人的经济学课堂,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理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编辑于2021-11-09 20:44:06《薛兆丰 经济学讲义》 (4)
第六章 耐心 | 想象力决定生产力
有效市场假说 / 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064 / 股市到底有没有泡沫
阿尔钦通过分析公司股票价格得出做氢弹的原材料是什么
有很多所谓的“秘密”,其实早就在资产的价格中体现出来了。
有效市场
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
资产的价格已经反映了关于资产内在价值的所有可得信息,所以它们的价格就是最有效的价格。
资本市场没有泡沫,资产价格的波动非常有效,已经准确反映了所有可得的信息。
市场泡沫
罗伯特·希勒《非理性繁荣》
市场并不是那么有效的,资产的定价有时过高,有时过低;人是非理性的,人们的反应有时不足,有时又过激。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资产的价格不取决于资产内在的价值,而仅仅取决于人们认为它是否有价值。
“博傻”
一只股票,哪怕它的业绩很差,不存在什么持续的盈利能力,但只要你相信有人愿意炒这只股票,你就会继续增持,因为你期待后面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接手你的股票。
有效市场假说和市场泡沫论至今得不出哪一个更正确。新兴的行为金融学专门研究非理性的规律。
065 / 肥猪丸与回报率
假设,一位营养学教授发明了一种肥猪丸,猪只要吃一颗就能长100斤猪肉。
生产力增加不会改变社会真实利率
社会真实利率取决于人们的不耐程度,肥猪丸不会影响人们的耐性。
养猪场的回报会增加,因为肥猪丸的成本基本为零
资源回报归教授所有
任何资源所能够获得的回报,会接近于这个资源本身所能带来的边际收入。
回报增加,回报率没有增加
肥猪丸本身的价格会上涨,养猪场的回报率会逐渐趋向社会平均回报率。
打车难
出租车是一种综合服务,它综合了各种生产要素,每一种要素都会取得各自相应的市场回报。
解决打车难,需要双管齐下:1.让车费自由浮动,这样才能鼓励出租车司机在高峰期多拉活;2.放开牌照管理,以共享经济的方式,让更多车辆被利用起来。
预测未来 / 债券、保险与期货
066 / 未雨绸缪:储蓄还是买保险
人的三种风险偏好:1.风险厌恶;2.风险偏好;3.风险中性。
储蓄的原理
未来的结局可变,是有风险的,要么保有原来的这份储蓄,要么这份储蓄被用掉。
保险的原理
未来的收入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性得花钱来购买。保险公司是专门提供“未来收入一致性”服务的一种商业机构。
保险服务的三个前提条件:
1.事件的概率性。(投保的事项一定要有概率性,不能是确定的)
2.概率的不相关性。(每一个投保人所具有的风险概率是互不相关的)
3.概率的独立性。(概率事件是独立于投保人意愿的)
067 / 保险的运作原理
保险公司竞争招数之一:细分
把不同人的风险做精确的划分
分得越细,同一个细分组里人的风险就越接近,性价比越高。
实施歧视符合保险运作原理
保险公司竞争招数之二:加总
在每一个细分的组里,增加每一个细分组成员的人数。
同样风险的人数越多,他们之间产生风险的数学期望就越准确,离差就越小。
068 / 那些不是保险的保险
失业保险是一种社会补贴,失业保险金越高,失业率越高。
养老保险也是一种政府补贴,一种转移支付,把财富和收入从一群人手中转移到另一群人手中。
美国FEMA提供的洪灾保险计划等“灾难保险”其实质也是政府补贴,补贴那些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意理赔的高风险事件,实际上不是在减少风险,而是在鼓励风险。
069 / 当商品不被当做商品
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用水、住房…
看病难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
每一个实施低价公费医疗的国家,排队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追求绝对公平不如实行“双轨制”:一条便宜甚至免费的排队制;一条高价付费制。
除非资源足够充分,人人都能够同时得到快速的服务,否则最后谁都快不了,给人们多一种选择,总是更好的。
同时,政府提供廉价医疗,将产生庞大管制和管理费用。
要避免问题连环出现,根本的办法还是回到问题的起点,把那些本来就是商品的商品,毫不含糊的当做商品来对待。
070 / 用期货合约来重新分配不可避免的风险
期货市场满足人们对确定性的需求
期货市场的功能——无论天气怎么变化,咖啡豆的价格都一样,咖啡厅可以保持咖啡的价格不变,维持消费者的良好感受。
期货合约
三方签约人:买方、卖方、期货市场(交易通过期货市场进行)
履行义务:买方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价格向卖方购买规定数量的某种产品。
期货市场具有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会履行单边合约的信誉。
期货市场的本质是重新分配风险。
在整个世界里,虽然风险的总量没有变,但是由于风险的分摊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满足感得以普遍的提升。
期货和赌博有本质的区别,赌博是制造了本来并不存在的风险。
期货市场鼓励人们对未来做更准确的预测
对手中的信息研究越深入,对未来价格的预测越准确,就越有机会赚钱。
第七章 供应 | 好钢用在刀刃上
比较优势 / 天生我才必有用
071 / 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原理
大卫·李嘉图:自己跟自己比,总有效率比较高、成本比较低的生产项目,专注这种生产项目然后跟别人进行交换,整个社会的财富就能够增加,而个人的财富也能够增加。
分工协作原理
亚当·斯密:哪怕是天生禀赋一样的人,只要专注某个细节领域的生产,就能够减少在工作当中切换往返的成本,能够孰能生巧,能够让机器的替代成为可能。
以比较优势为指导,分工合作一定是对双方都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072 / 顺差逆差,孰优孰劣
贸易逆差:一个国家从另一个国家进口的产品多于出口的产品。 贸易顺差:一个国家从另一个国家出口的产品多于进口的产品。
单边的顺差或者逆差不重要,通过国际分工和合作,每一个国家都专注于生产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每一个国家都能够从中获益。
出现反对自由贸易的原因
国际贸易涉及的三方:本国消费者、本国生产者、国外生产者
跨国贸易的持续进行,致使本国的落后生产者难以为继,本国的生产者就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反对国际贸易。
在自由贸易中,每一个国家都能够保持收支平衡。
073 / 贸易对等和贸易报复
贸易报复将伤害国内消费者
外国对本国进行贸易保护,受损的是外国消费者和本国生产者。如果在进行贸易报复,则会再一次致使本国消费者受损,造成二次伤害。
打开国门,欢迎自由贸易,解除贸易壁垒,解除我们国家对外国进口货物的限制,这永远都是对的。
解除贸易壁垒不是让步
贸易双方总是得益的,受损的只是落后的第三方。
所谓的让步,其实是进步,愈让步,愈进步。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大好处
一旦涉及具体的行业,就会遇到具体的利益团体,加入世贸组织,是倒过来根据一个国际协议逼迫国内的保守势力进行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国际贸易组织,他们要求国家和国家之间要有平等的交换条件,各国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必须相同,这些条款其实是限制贸易的条款,加入这样的世贸组织,要谨慎。
074 / 贸易保护理由辨析
理由一:国家安全
需要对具体的行业和产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察和权衡。
理由二:扶持幼年工业
如果幼年工业本身是值得投资的,私人也会投资,并不需要政府的介入和扶持,如果根本不值得投资,那政府也没有必要浪费资源和精力去保护了。
理由三:把钱留在本地
不符合国际化分工合作的发展趋势,是倒退思维。
理由四:长期不练会生疏
对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的产业,这种把时间维度上的预期考虑在内的想法是正确的。
这时我们要比较的是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对技能投资的收益和成本,人们也仍然需要做出取舍,在有限的时间内主攻其中一项。
理由五:工作流失
工作不是有形的物资,而是一种机会,人们只会选择那些有价值的工作来做。
在新的国际分工和合作的格局当中,他们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断地学习,进一步突破劳动力市场的各种限制,这才是他们提高竞争力的正确方向。 ——曼昆
理由六:贫富分化
越是贫困的国家、越是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在开放、分工、合作、自由交易的过程中,得到的好处越大。
你不找竞争,竞争会来找你。不断迭代,不断学习,才是长久之道。而不是故步自封,企图通过阻止竞争来保住自己的地位。
价格歧视 / 定价和竞争的策略
075 / 受价者和觅价者
完全竞争状态 (理想竞争状态)
市场里有数不清的买家和卖家,交易的都是同一种商品,任何一位买家或者卖家,都不能通过控制买卖量来影响价格,因为他个人的买卖量跟整个市场相比微不足道。任何买家或卖家都可以随时进出市场;市场的信息也是完全自由流通的,商品价格透明。整个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很低,没有讨价还价,尔虞我诈的过程。
受价者
不完全竞争状态
市场上每一位卖家所卖的产品,在品质上都不一样,我们也假定,在这样的市场里,信息不完全流通、不完全对称,交易费用是正的,存在讨价还价、尔虞我诈的现象。
觅价者
卖家对价格和产量具有一定的操控权,面对的是一条倾斜向下的需求曲线。他们要追求收入和利润的最大化,需要摸索一个合理的价位。
不完全竞争状态才是市场常态
076 / 价格歧视能给觅价者脱罪
觅价者的“罪过”和经济学家眼中的“无谓损失”
经济学家认为,觅价者/垄断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使得产量变得过低、价格变得过高,而他们有一部分生产能力,本来可以发挥,却白白浪费掉了,造成“无谓损失”
价格歧视可消除无谓损失
经济学家们的前提假设:商家每多卖一件新的产品,就必须对他以前卖的每一个单位产品都降价。就是价格统一。
人不仅会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样也会追求损失最小化。实际上,卖家会在不同情况下对商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供应者、生产者对消费者实施价格歧视,对不同的人、对不同的销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收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是好事,能够帮助生产者根据买家需求量的递减规律,尽量地生产、尽量地销售,同时帮助消费者尽量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077 / 价格歧视的策略
价格歧视的三种方法:
完美的价格歧视
卖家对消费者所消费的每个单位产品都分别收取最高价格。
在现实生活中,要实施这种完美的价格歧视有很多障碍,实际上做不到。
二级价格歧视
对不同的购买量收取不同的价格,多买就便宜一点,多买多送。
三级价格歧视
对不同的人群或不同地域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
要成功实施价格歧视,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消费者之间对同样的产品进行转售。
不同行业的价格歧视
航空公司
实名制的飞机票,它们按照乘客买票的时间段、乘客所买的舱位、乘客同行的人数、以及乘客和同行人之间的关系来做细分,收取不同的价格,大量实施价格歧视。
教育机构
学生的学籍不可以自由转让,成绩好的、成绩差的同学;第一次到这个学校读书和祖孙三代都在这个学校读书;同一所学校的不同年级,待遇、收费都不一样。
旅游景点
排队门票和价格贵一倍以上的不用排队的门票
图书
高价的精装书和平装书
演唱会
078 / 行业竞争程度不看企业个数
企业合并是为了应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规模大小由企业家摸索决定
企业的规模多大才合适,两个企业何时应合并为一个,一个大企业又该何时分为若干小企业,这都需要企业家在竞争当中不断摸索、不断尝试。
很多时候,企业的数量决定于市场的规模。
竞争激烈程度的衡量标准:市场准入
在市场中,竞争程度到底激烈不激烈,不看企业的数量,只看行业入口有没有人为设置的障碍。
第八章 信息不对称 | 谁的话语权更大
信任建立 / 直面信息不对称
079 / 柠檬市场的故事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1.欺骗;2.偷懒;3.逆向选择;4.道德风险;5.敲竹杠。
乔治·阿克洛夫《“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
阿克洛夫:人和人之间本来是没有互信的,高品质的产品要把自己彰显出来,与低品质的产品区分开来,需要很大的成本。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当消费者无法分辨哪一件是高品质产品、哪一件是低品质产品时,他们就会离场,卖家同样也会离场,市场就会崩溃。
如何把商品的品质准确地体现出来,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核心。
080 / 何谓优质
1、品质稳定(匀质)
厂商生产的产品的品质能维持一个稳定的水平。
2、性价比相当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所要付出的边际成本应该跟它得到的边际收益相等。
对消费者来说,不是质量越高越好,也不是价格越低越好,而是价格和品质要相当,成本和收益要相当。
制度的对策 / 缔约自由比自由更重要
081 / 重复交易与第三方背书
建立信任、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方式:
1、重复交易
2、第三方背书
3、通过增加附加成本发出信号
需求第三定律(只有那些品质更高的产品,才配得上更高的附加值)
082 / 担保、延保与共享合同
4、实施质量保证
以品质三包替代品质检验
包修、包换、包退
产品合格率提高的同时,质检的成本也在急速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厂家就不值得再花钱去找那么一两件次品了。
以延保合约甄别用户
付费延长保质期,可以巧妙的甄别出对质量要求更高的用户,只对这部分愿意支付更高费用的用户提供更久的质保服务,厂家就不需要生产那些成本极高、供极端环境下使用的产品。
“优质”:哪怕是为了提高质量,也不应该做无止境的投入。当边际成本上升到与边际收益相等的时候,就应该停止了。
以共享合约保障品质
签订收入分成合同,鼓励合作各方尽力保证自己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共享收益,共担分险。
083 / 沉没成本、人质与抵押
5、付出沉没成本
喝酒是一种通过自残方式付出沉没成本,获取信任的办法。
6、给出人质或抵押
给出人、物、财、秘密
绿色框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