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是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编辑于2021-11-10 10:07:05这是一份识人指南。薛毅然老师根据自己丰富的职业经验提炼出一套识人框架,由自我评价倾向、人际合作风格、内在诉求、情绪稳定性四个方面组成,帮你迅速抓住一个人的个性特质和行为风格;交给你一套成为识人高手的探测工具,包含交谈、观察、提问、试探的20多个技巧。既教你识人,也给你跟不同特质的人打交道的要领和技巧。
怎么驱动他人帮自己解决问题?需要共识还是摆事实讲道理?其实有时候只需要有领导力。刘澜老师的领导力课程以十句“口诀”为抓手,不用记忆复杂的领导力理论,只要掌握了口诀的用法,你就拥有了领导力。
为什么自律这么难?为什么大多数自律理论让人收效甚微?作者在这本书中将卓越的自律技巧与自身经历相融合,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持续成长。真正的自律,不是靠强行消耗自身意志力,而是从欲望、动力、习惯、精力四大方面入手,为自己开启一条自律与自信之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份识人指南。薛毅然老师根据自己丰富的职业经验提炼出一套识人框架,由自我评价倾向、人际合作风格、内在诉求、情绪稳定性四个方面组成,帮你迅速抓住一个人的个性特质和行为风格;交给你一套成为识人高手的探测工具,包含交谈、观察、提问、试探的20多个技巧。既教你识人,也给你跟不同特质的人打交道的要领和技巧。
怎么驱动他人帮自己解决问题?需要共识还是摆事实讲道理?其实有时候只需要有领导力。刘澜老师的领导力课程以十句“口诀”为抓手,不用记忆复杂的领导力理论,只要掌握了口诀的用法,你就拥有了领导力。
为什么自律这么难?为什么大多数自律理论让人收效甚微?作者在这本书中将卓越的自律技巧与自身经历相融合,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持续成长。真正的自律,不是靠强行消耗自身意志力,而是从欲望、动力、习惯、精力四大方面入手,为自己开启一条自律与自信之路。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正面管教的概念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
正面管教的核心
和善而坚定
和善:表达对孩子的尊重
坚定: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这个概念难以被父母和老师接受的原因
当孩子“故意惹恼他们”时,他们觉得不应该“和善”
他们不知道“和善而坚定”是什么样
为什么要进行正面管教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孩子是社会人
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平等
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矫正错误的三个R
承认(Recognize)
和好(Reconcile)
解决(Resolve)
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有效管教
惩罚无效
惩罚造成的四个R
愤恨(Resentment)
愤恨(Resentment)
反叛(Rebellion)
退缩(Retreat)
偷偷摸摸
自卑
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
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心灵纽带
是否长期有效?
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尊重他人
关心他人
善于解决问题
敢于承担责任
乐于贡献
愿意合作
想要进行有效管教,就必须赢得孩子的合作,而不是赢了孩子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途径
了解出生顺序对孩子的影响
排行最大的孩子
往往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
排行最小的孩子
娇惯,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他们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
排行中间的孩子
往往错误的认为必须在某些方面与兄弟姐妹不同,才能显出他们的价值
独生子
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
了解父母性格对孩子的影响
生活态度取向
代表着你在生活中做出的以何种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决定
基本生活态度取向
感觉到压力、不安全或威胁时所采取的处事方式
次级生活态度取向
日常感到安全的时候所采取的处事方式
四种生活态度取向
安逸型
把避免痛苦和压力当做生活的第一要务,导致孩子被宠坏
优点:能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孩子看到随和、圆熟、行为可预测的好处
缺点:可能导致孩子被惯坏
控制型
难以忍受批评和羞辱,希望通过控制自己和局面来获得安全感
优点:擅长于教给孩子们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坚韧、果断以及对规则和法律的尊重
缺点:可能引起孩子的反叛和抗拒,也可能让孩子成为讨好者
取悦型
极力避免遭受拒绝,导致别人占据优势
优点:善于帮助孩子们学会友善、体谅、互不侵犯的行为
缺点:逆来顺受,积怨,可能让孩子感觉愤怒、沮丧或者想报复
力争优秀型
不愿意以自己是个无意义、无足轻重的人,如果自己不出类拔萃,往往会认为自己无能
优点:为孩子树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样,教孩子学会判断优良品质,激励孩子出类拔萃
缺点:说教、期望太高、让孩子觉得力不从心,无法达到父母的高要求,以“正确”和“错误”来看待事情,看不到其他可能性
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什么是不良行为
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
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却往往被大人认为是不良行为
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
孩子的语言或社会技能还不能让他们表达出自己想要什么
发展适宜性行为
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
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寻求过度关注
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寻求权力
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报复
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自暴自弃
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大人的感受:恼怒、着急、内疚或烦恼
孩子的目的:寻求过度关注
大人的感受:觉得受到了威胁、受到了挑战、被激怒或被击败了
孩子的目的:寻求权力
大人的感受:感觉受到了伤害、感到失望、难以置信或者憎恶
孩子的目的:报复
觉得很无能为力、绝望、无望或无助
孩子的目的:自暴自弃
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会停下来一会儿,但通常不久就重新开始原来的行为,或能够引起你的关注的其他行为
寻求权力
孩子继续其不良行为,并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进行言语顶撞,或者消极抵抗
报复
孩子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反击你
自暴自弃
孩子往往很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
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
寻求过度关注
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
做孩子意料不到的事情
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
用会意的一笑让孩子明白你不会被纠缠于此,然后说:“我期待着六点钟的特别时光
约定一些无言的信号
避免给孩子特别的服侍
给予孩子安慰,表达你对他的信任
不要管孩子的行为,要以关切的方式把手放在孩子肩膀上,继续你和孩子的对话
在大家都愉快的时候,花时间训练孩子,用角色扮演来向孩子演示其他行为方式,比如使用语言而不是哼哼唧唧
闭上嘴,采取行动
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寻求权力
从权力之争中退出来,让双方都有时间冷静
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并请孩子帮助你一起找到对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
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随后开个一对一地解决问题的小会
引导孩子建设性地使用他们的权力
让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
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
让孩子参与建立日常惯例,然后让惯例说了算
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让孩子把他们的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或班会的议程上
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报复
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
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待孩子冷静下来
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到了伤害,要表达出同情,表达出你对孩子受到伤害的感觉的理解
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反射式倾听
如果是你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请用“矫正错误的三个R”
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让孩子和你一对一地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
表达你的关切,鼓励孩子
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
用语言表达你的爱和关怀
自暴自弃
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足够简单的基本步骤
向孩子演示他能够照着做的小步骤
安排一些小的成功
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不论多么微小
放弃你对孩子的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
关注孩子的优点
不要放弃
定期安排特别时光陪孩子
在课堂上鼓励孩子选择一个伙伴或同龄的“小老师”来帮助他们
用语言表达你的爱和关怀
如何开展正面管教
当心逻辑后果
很多父母所使用的逻辑后果只是经过伪装的惩罚
自然后果
指自然而然发生的任何事情,没有人为干预
被雨淋会感冒
不吃饭会饿肚子
不允许任何的责难、羞辱,要让孩子能够获得自然而然的体验
应当对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表达同情和理解
不宜采取自然后果的情况
当孩子处于危险中的时候
需要花时间训练才能掌握时
当自然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时
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问题时
逻辑后果
要求人为介入,决定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
逻辑后果的指导原则
逻辑后果的四个R
相关(Related)
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
尊重(Respectful)
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
合理(Reasonable)
后果一定不能借题发挥,并且从孩子和大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合理的
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
让孩子预先知道,如果他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
要考虑到行为的错误目的
孩子需要知道与特权相伴的是责任
逻辑后果对于处理大多数问题来说,并不是最佳工具
逻辑后果的有效场合
在孩子寻求过度关注时
在孩子寻求权力、报复后的冷静期
赢得孩子之后的解决问题阶段
逻辑后果的有效条件
家长必须转变自己对孩子不良行为的自然反应(威胁、吼叫、打骂)为和善而坚定
让孩子们事先参与制定规则
关注于解决问题
主旨
问题是什么
解决办法是什么
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
相关(Related)
尊重(Respectful)
合理(Reasonable)
有帮助(Helpful)
积极的“暂停”
指导原则
花时间训练
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
事先和孩子们(或学生们)商量好一个计划
要教给孩子,当他们的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
启发式问题
指导原则
不要预设答案
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
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孩子能学到
要从错误中学到东西,需要做什么
怎样才能发挥孩子们的优点
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怎样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
怎样停下来、冷静下来并且解决问题,而不是做出反击
怎样创造性地面对出乎意料的问题,而不是心绪败坏,放弃努力
怎样培养恰当的(有益于社会的)回应方式
有效地运用鼓励
找到合适的时机
相互尊重
对你自己和他人能力的信任
对别人的观点以及你自己的观点的兴趣
承担起你对问题所应负责任的意愿
改善,而不是完美
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
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
作出弥补
避开社会压力
安排特别时光
孩子能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可以提醒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孩子
在你忙时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你暂时没时间这件事
正面管教在学校及家庭中的应用
班会
让孩子参与班会的好处
能够学习和实践合作、相互尊重以及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案等民主程序
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好途径
学会正确的表达、开阔的思路、倾听的技巧、记忆的技巧、客观思考的技巧以及自己的选择造成的逻辑后果
学习并实践如何解决冲突
获得对于学习的价值和方法的鉴别能力
成功班会的态度和指导原则
应避免的态度和行为
说教
过度控制
有效班会的八大要素
围成一个圆圈
练习致谢和感激
设立一个议程
培养沟通技巧
懂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
分辨人们之所以做一件事情的四个理由
专注于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
班会的目的
教会孩子们相互尊重
向别人致谢
相互帮助
解决问题
筹划班级活动
班会指南
使用议程
使用冷静期
围成圆圈
班会的组织
从致谢开始
宣读议程上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问题还没有解决,就顺着圆圈传递发言棒,让大家发表意见和建议
把每条建议都原汁原味地写下来
宣读所有的建议(或者让一个学生来宣读),然后问问题涉及到的学生,他认为哪一个建议最有帮助
问做出选择的学生,愿意何时开始执行自己选定的建议
老师的态度和技巧
放弃控制,邀请孩子合作
做出榜样
问启发式问题
要为一些问题承担起责任
要客观,不要评判
寻找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
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与班会的不同
家庭会议每周一次,班会每天一次
决定应该在全体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做出
家庭会议应该包括对下周活动的讨论
家庭会议结束前的最后一项,应该用来计划下周的家庭娱乐活动
家庭会议应该以一个全家人参与的活动来结束
围着一张干净的桌子坐,有助于专心解决问题
家庭会议的“构件”
主席
职责:召集大家开会、带头开始致谢、开始解决问题、第一个持发言棒发言,并监督发言棒逐一传递
秘书
职责:记录会议讨论的内容和做出的决定
致谢
以相互致谢为开始
感激
议程
解决问题
计划家庭活动
讨论家务事
孩子们能获得
倾听技能
头脑风暴技能
解决问题技能
相互尊重
解决问题前首先要冷静下来的意义
关心他人
互相合作
在友善的气氛下承担责任
如何选择对每个人的需要都尊重的解决方案
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社会责任感
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
给家长提供机会
避免权力之争,以相互尊重的态度共同控制局面
避免事事干预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律
以一种能让孩子倾听的方式,倾听孩子
以相互尊重的态度和孩子分担责任
形成一个好的传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记忆
为孩子树立榜样,实践那些你希望孩子能掌握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