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卫第九版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人卫第九版生理学第一章绪论整理,包括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生命生活的基本特征、人体自动控制系统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1. 概念: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生活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 研究对象: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二、生理学的研究任务:认识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
1.某一器官或系统功能是如何进行的——生命过程
2.功能活动是如何产生的——机制
3.功能活动是如何调节的——调节
四、生理学的认识层次
器官和系统层面
体内各器官和系统
揭示各器官系统的特殊功能
心脏泵血
肺的呼吸
肾的尿生成
细胞和分子层面
细胞及其所含生物大分子
有助于揭示生命最为本质的基本规律
跨膜物质转运
肌丝滑行
突触传递
整体层面
整个机体
在整体水平综合和验证其他水平研究中所获得的知识
各器官的神经、体液调节
应急反应
第二节 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一、急性动物实验
离体实验
优点: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
缺点:不能完全代表正常体内的真实情况
例如:蛙心灌流、骨骼肌的收缩
在体实验
优点:实验条件可人工控制,实验结果可重复验证
缺点:有干扰因素
例如:胃肠运动的观察,动脉血压的监测
二、慢性实验
第三节 生命生活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定义: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合成代谢
摄取外界物质合成生物自身物质
贮存能量
分解代谢
释放能量
分解生物自身物质,排出废物
二、兴奋性
定义:活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1.刺激:作用于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物理性刺激
化学性刺激
生物性刺激
社会心理性刺激
2.反应: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变化
兴奋 静止→活动或活动弱→强
抑制 活动→静止或活动强→弱
3.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某种特定生理反应的组织
可兴奋组织兴奋后所表现出的反应形式不同,但发生反应前都会产生动作电位
能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或细胞称为可兴奋组织或可兴奋细胞
一般是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组织
4.刺激三要素
足够的刺激强度
足够的刺激作用时间
适当的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5.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
定义:将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把刚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简称阈值
阈刺激:刺激强度=阈值
阈下刺激:刺激强度<阈值
阈上刺激:刺激强度>阈值
6.阈值与兴奋性的关系
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
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
7.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刺激均不起反应,兴奋性为零
②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起反应,兴奋性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对阈下刺激起反应,兴奋性稍高于正常
④低常期:对阈上刺激起反应,兴奋性稍低于正常
三、适应性
四、生殖
五、衰老
第六节 人体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
内分泌腺
受控部分
效应器官
靶器官
分类
非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方式
单项控制(开环系统)
自动(反馈)控制系统
定义
一个闭环系统,控制部分发出的指令管理受控部分的同时,受控部分又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信息
控制部分发出的支配受控部分功能活动的指令
反馈信息
受控部分的功能状态经监测装置返回到控制部分的信息
反馈
受控部分的活动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负反馈
反馈信息的作用使受控部分的功能活动向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变化
意义
维持稳态
例如
减压反射
体温调节
血糖浓度调节
正反馈
反馈信息的作用使受控部分的功能活动向与原来相同的方向变化
加速体内某一生理过程的完成
排尿反射
分娩反射
血液凝固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是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的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
特点
更快控制
更加准确
超前性
预见性
有一定的失误
调件反射也可认为是一种前馈控制
第五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调节意义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1.定义
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其他器官系统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 占主导地位
2.基本方式
反射
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4.反射能够完成的条件
反射弧结构完整、功能正常
5.神经调节的特点
迅速、准确、局限、短暂
6.反射的分类
条件反射
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非条件反射
先天遗传的,其反射弧和反射方式都比较固定,多为人和动物维持生命的本能活动
如:吸吮反射,逃避反射
体液调节
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细胞上的相应受体,影响靶细胞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主要是激素,还有某些特殊化学物质和代谢产物
2.调节方式
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
3.特点
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面较广泛,调节方式相对恒定
神经体液调节
功能活动调节中既有神经因素又有体液因素参与的一种调节方式
2.含义
①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支配,体液调节成了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
有些神经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
自身调节
指某些细胞或组织器官凭借本身内在的特性而不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特定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例子
肾血流量调节
脑血流量调节
调节强度较弱
影响范围小
灵敏度较低
比较局限
第四节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一、机体的内环境
外环境
自然环境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社会环境
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体液(60%)
细胞内液(40%)
细胞外液(20%)
组织液(15%)
血浆(5%)
其他:淋巴,脑脊液,房水等(极少量)
定义:体内细胞直接接触并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以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二、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存相对稳定的状态
2.含义:稳态是一个动态平衡,新陈代谢和外环境改变不断在破坏稳态,而机体又可以通过各种调节系统恢复和保持稳态
3.稳态概念的扩展:机体各器官的活动也是一种稳态
4.稳态的意义
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稳态的维持
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负反馈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动物实验结果用于人体时,要持慎重态度 以人体为实验对象时,应遵循自愿、知情、非创伤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