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思维导图,包括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生理分类、血管动力学、器官循环、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血液循环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概念: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又称心血管系统
基本生理功能
物质运输功能
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实现血液防御功能
内分泌功能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的分类
工作细胞
心房肌细胞
心室肌细胞
非自律细胞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窦房结
房室交界
房室束及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自律细胞
房室交界的结区
特殊传导系统中的非自律细胞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
静息电位
人与动物的心室肌静息电位为-80~-90mv
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向膜外扩散形成钾离子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
特点:有平台期;Ap时程长
时期
0期(去极化期):钠离子内流;属一种激活快、失活快、开放时间短暂的快通道。
1期(快速复级初期):钾离子内流
2期(缓慢复级期):ca2+内流,k+外流达成平衡。
3期(快速复级末期):K+外流
4期(恢复期):Na+-k+泵
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
自律细胞复极化达最大值时的电位称为最大舒张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
不同特点代表细胞
浦肯野细胞
4期自动去极化,其他同心室肌
窦房结细胞
①有0、3、4期;②0期去极速度慢;③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④最大舒张电位和阈电位的绝对值均小于浦肯野细胞
其他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较窦房结P细胞为慢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类型
慢反应细胞
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房室交界细胞
快反应细胞
包括心房肌、心室肌、房室束和浦肯野细胞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自动节律性
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与窦性心律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尤其产生的心跳节律称为窦性心律
其他自律组织的自律性较低,通常处于窦房结的控制之下,其自身的自律性并不表现出来,故称为潜在起搏点。
当潜在起搏点控制部分或整个心脏活动时,潜在起搏点就是异位起搏点。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
抢先占领,也称夺获
超速驱动压抑:即窦房结的快速节律活动,对潜在起搏点较低频率的兴奋有直接抑制作用
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期去极化速度
最大舒张(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
兴奋性
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
距离增大,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阈值也增大,兴奋性降低。
离子通道的状态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
兴奋后从动作0期去极化到复极3期膜电位达-50mv左右的时间内,钠通道激活后迅速失活,并处于完全失活的状态,膜的兴奋性完全丧失,无论给予多强的刺激,肌膜均不会发生任何程度的去极化反应,故将此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有效不应期后,膜电位从-60mv复极到-80mv这段时间内,用阈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而阈上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心肌细胞电位由-80mv到-90mv的时期,这一时期内用阈下刺激就可使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故称为超常期
特点
有效不应期长
意义
心肌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保证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实现心脏泵血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传导性
心肌细胞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传导性
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起搏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心脏内兴奋传导的特点
房室交界传导慢:房室延搁
浦肯野细胞传导快
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结构因素
心肌细胞的直径是决定传导性的主要结构因素。细胞直径越大,细胞内电阻越小,传导速度越快
生理因素
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是影响其传导性的主要因素
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越快越大,传导速度越快
膜电位水平
收缩性
心机收缩的特点
同步收缩
体表心电图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子主题
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三、血管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