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读书笔记(再度发言)
第一章:社会芝加哥学派及其传播研究;第二章: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的渊源;第三章杜威与库利:芝加哥传播思想的开端。
包含了源于传播的自我、互动与组织、群体的形成、天使般的交流与大同世界的实现、梅罗维茨的理论整合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再度发言: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
第一章:社会芝加哥学派及其传播研究
社会芝加哥学派兴起的背景
社会背景:城市化与社会矛盾的激化。2.大量移民的涌入与文化冲突的激化。3.新的科技带来的社会变迁(进步运动)
学术背景:1.欧洲经典社会学思想影响:自然科学中的实证主义、社会始终是进步的进化论思想、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二次划分(注重两者始终的发展过程和共生关系)2.实用主义的贡献:(特征:对人有直接效用、效用可以被感知)
芝加哥社会学的创立、兴盛和衰落
产生:哈珀的教育理念、斯莫尔与芝加哥大学社会系
辉煌:统领美国社会学的发展。
衰落:美国社会生态系统的变化;学派本身的萎缩;难以进入美国合法的价值观
美国传播学源头的芝加哥学派源流
芝加哥传播思想产生的时代必然性:工业城市和大众传播的发展
学术必然性:两大思想源流都强调互动和交流;社会学学科的发展
第二章 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的渊源
经典社会学与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
齐美尔
社会互动观以及对社会学科和社会本质的认识
区分了城市社会心理与乡村社会心里的不同
关注到大众传播的双向过程
察觉到口头、文字、听觉和视觉传播的不同
塔德
观察到媒体技术对于社会推进得到作用
印刷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观察到新旧媒介更迭问题
观察到大众传播的社会角色
讨论了社会机制的构成,提出了模仿说
关于传媒、舆论与社会民主的关系
对于舆论的定义、发展历程,认为舆论源于交谈
媒体推动社会民主的发展
实用主义哲学家的传播思想
(实用主义创始人)皮尔士:符号互动学
符号三要素:符号的形式、符号所指称的对象和符号的意义。他更偏向符号动态和持续的过程。
詹姆斯:符号互动论先驱
明确提出自我的概念:主我与宾我
他认为自我分为:物质自我:人体及其延伸。社会的我:与他人交往而形成的自我感觉。精神自我:人的感觉流或意识流
第四章 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芝加哥学派得宏观传播思想
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帕克时代的传播思想(宏观的传播思想)
帕克的技术观点:把传播看作是一种传递过程
传播技术决定社会变迁
交通和传播的发展,使社会由初级联系为主向次级联系为主过渡
传播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从乡村走向城市社会。
信息传播的广泛发展改变了人的本质
不喜欢书面语言,认为其是一种政治和知识垄断,从而扼杀了民主。强调口头传播对草根民主的重要作用。
存在的问题:1.技术革命与城市化进程应该是互为因果而不是相互决定。2.交通与信息传播也存在互动,不应笼统的合在一起称之为传播技术。
伯吉斯的技术观点:传播是一种传递,交通工具是传播技术的组成部分
把传播数据看作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一个标准,肯定了定量分析研究,但是在实践中仍然采用的是描述性
分析了各种传播技术在社会变迁中的效果。(电影、书籍等)
传播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全球视野
传统的延续:伊尼斯与媒介技术主义范式的奠基(媒介技术与经济史结合)
对帕克思想的延续
伊尼斯眼中的媒介:
媒介偏向: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例如:书籍易于携带就是时间偏向,广播电视不便于携带,就是空间偏向。但这种偏向不是固定的,看和什么比较。
媒介与人类文明
人类传播文明被传播所决定: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能决定不同的政治制度,要想长久的成为一个国家,就要时间和空间取中找到平衡。
在阐释媒介与文明的关系时将媒介分为口头传统与文字传统,更加注重口头传统,与杜威一样的观点。
对伊尼斯理论的评析
对芝加哥学派的继承和优点
强调社会学跨学科的特性
强调社会学跨学科的特性;对于媒介的研究更深入
纠正了芝加哥学派盲目乐观的理想主义,认为传播技术的发展并不一定带来进步。
理论问题:
把媒介的发展当成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和原因
对媒介的划分也存在问题,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口头传统与文字传统划分并不明确和合理。
瑕不掩瑜
麦克卢汉的继承与技术注意范式的繁荣
对伊尼斯思想的继承
芝加哥学派式的传媒观
万物即媒介;地球村;热媒介冷媒介;媒介即信息
理论与方法的拓展与技术主义范式的成型
更加重视研究媒介本身,而不是研究媒介传播的内容
新媒介取代旧媒介,但是新媒介仍会保留旧媒介中的某些部分
深刻影响了现在的传播生态学
他的方法论是类比、直觉和随机试错
麦克卢汉抛弃了芝加哥学派的人文主义传统,同时忽视了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 杜威与库利:芝加哥传播思想的开端
两者都认为通过传播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达到理想的交流状态
杜威:芝加哥传播思想的基石
杜威的传播观
他的研究都从传播出发,认为传播是一切的基础
更注重传播的共享含义
让我那位科学信息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传播与社会建构
传播建立了人的社会意识
传播建立了社区
传播建立了社会
传播与民主的实现:杜威的终极理想
传播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思想的快速传播,能培养现代民主,但同时并不会带来传播内容的变化
奠定了芝加哥学派经验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基础;跨学科的传播研究方法;奠定了传播研究宏观、中观、微观的结构框架
库利:芝加哥传播思想的助产士
“镜中我与社会的形成
社会的本质是一种交流和互动,意识与传播互为因果
镜中我更强调人的社会自我,决定了主体对他人意识的态度并直接影响到主体的行为,镜中我更多的研究重点是人与人的人际交往
传播与社会有机体的形成
传播使社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有机体;提出了亲属群体和次数群体;把传播作为社会形态变迁的根本动因
传播技术主义的萌芽:乐观的技术决定论者
其传播理论的局限及其影响
观念上:采用进步主义或者理想主义,更多地看到事物进化的方面,而没有看到退化的一面
方法:推崇描述性方法,反对定量研究方法
理论:没有研究过传播技术与事业本身,只沉醉于他们的快速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