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化系统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的思维导图,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适用于护理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一系列专业。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作为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原料,并将剩余的糟粕排出体外。
消化管
从口至肛门的管道,长约9m。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称为上消化道;空肠到肛门称为下消化道。
消化管壁
黏膜
消化管壁最内层结构。内部有腺体,分泌消化液和黏液,帮助消化食物、湿润和保护管壁等。
黏膜下层
又称黏膜下组织,可使黏膜具有一定的移动性。黏膜下层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神经末梢和黏膜下层腺体。
肌层
消化管的食管上部以上和肛门周围为骨骼肌, 其余部分为平滑肌。
又称组织膜。平滑肌分为内环和外纵两层,交替收缩和舒张,产生消化管蠕动,并促使内容物逐渐向下移动。
外膜
消化管最外层,腹腔内外膜又称浆膜,能分泌浆液减少器官间摩擦。
口腔
由上下牙弓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牙关紧闭时二者借最后磨牙相通, 可由此注入营养物质。
构造
前壁
口唇。皮肤,口轮匝肌和黏膜构成。
侧壁
颊。皮肤,颊肌和黏膜构成。
上壁
腭。前2/3为硬腭,以骨为基础,表面覆盖黏膜。后1/3为软腭,由骨骼肌和黏膜构成,后端有乳头状突起,称为腭垂。腭舌弓连于舌根,咽舌弓连于咽的侧壁。
下壁
封闭口腔底的软组织和舌构成。
咽峡
口腔与咽腔的分界线,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器官
牙
最坚硬的器官。主要对食物机械性加工,辅助发音。
牙质
致密坚硬,构成牙的主体,位于牙的内部。
釉质
覆盖于牙冠部牙质,白色、光亮。
牙骨质
牙根与牙颈表面。
牙髓
位于牙腔内,由血管、神经、淋巴管和结缔组织构成。
舌
协助咀嚼,吞咽食物,辅助发音和感受味觉。
形态
前2/3为舌体,后1/3为舌根。
舌系带
舌下阜
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大管的共同开口处。
舌黏膜
丝状乳头
数量最多,体积最小,呈白色丝绒状,遍布舌体,具有一般感觉功能。
菌状乳头
数量较少,为红色钝圆形小突起,有感受酸、苦、甘、辛、咸的功能。
轮廓乳头
体积最大,有7~11个,司味觉。
叶状乳头
位于舌体侧缘后部,每侧有4~8条,呈叶片状,含味蕾。
舌肌
咽
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起自颅底,下至第六颈椎下缘,全长约12cm。
分布和结构
鼻咽
口咽
喉咽
食管
起于第六颈椎下缘,续于咽,下端至第11胸椎体左侧,连于贲门,长约25cm。
分布和狭窄
第一狭窄
位于咽与食管相续处,平第六颈椎体下缘平面,距中切牙15cm。
第二狭窄
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平对第4、5胸椎体之间,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
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平第10胸椎体平面,距中切牙约40cm。
胃
收纳食物、分泌胃液和进行初步消化。
形态和分布
成年人胃容量为1000~2000ml,最高可达3000ml。有上下两口,前后两壁,大小两弯。
分布
贲门部
胃底
贲门以上向左上方膨出
胃体
幽门部
角切迹至幽门部分。中间沟将幽门部分为左侧的幽门窦和右侧的幽门管。
幽门瓣
幽门处的黏膜向内形成环状皱襞,可阻止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
幽门括约肌
小肠
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最重要的消化吸收场所。
十二指肠
上部
长约5cm,位于第一腰椎右侧,十二指肠溃疡好发处。
降部
长7~8cm,有十二指肠纵襞,下端有一乳头状隆起,称为十二指肠大乳头,系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水平部
长约10cm。
升部
长2~3cm
十二指肠空肠曲被一条由少量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的十二指肠悬韧带固定于腹后壁,临床上称为Treitz韧带,是腹部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空肠
占空回肠全长的上2/5,主要占据腹腔左上部(左腹外侧和脐区)
回肠
占空回肠全长的下3/5,主要占据腹腔右下部(脐区和右腹股沟区)
空肠:管径粗,管壁较厚,颜色红润,皱襞密度高。有孤立淋巴滤泡。 回肠:管径细,管壁较薄,颜色较淡,皱襞密度低。除孤立淋巴滤泡外还有集合淋巴滤泡。
大肠
盲肠
回盲口上下缘各有一半月形的回盲瓣,可阻止小肠内容物快速流入大肠,也可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回盲口下方2cm有阑尾开口。
结肠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3个特征性结构:①沿肠壁的表面排列有3条纵行的结肠带。 ②肠壁上由横沟隔开而成许多环形囊状突起,称为结肠袋。 ③结肠带附近由于浆膜下脂肪聚集,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脂肪突起,称为脂肪垂。
腹部手术中识别结肠和盲肠的标志。
阑尾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克伯尼式点。急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或反跳痛。
直肠
肛管
消化腺
将分泌物排入消化道内,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肝
人体最大的腺体和消化腺,约为体重的1/50。
不规则的楔形,分为上下两面、左右两叶和前后两缘。肝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上面于膈相贴称为膈面,下面凹凸不平称为脏面。
位置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可达左季肋区。
体表投影
上界与膈穹窿一致。
下界与肝的下缘一致。
主要功能
分泌胆汁
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成人的肝每日分泌胆汁500~1000ml。
参与物质代谢
几乎参与一切的代谢过程。是糖类、脂类、蛋白质等物质合成与分解,转化与运输,贮存与释放的重要场所,也与激素和维生素的代谢密切相关。
解读和吞噬功能
可以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对非营养物质进行解毒和排泄。肝血窦内的枯否细胞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对进入人体的细菌和异物进行吞噬和防御。
肝外胆道
胆囊
贮存和浓缩胆汁,胆囊收缩可促进胆汁排出。
输胆管道
是将肝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的管道,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和胆总管。
胰
人体第二大腺体,约100g。
长棱柱状,可分为头、体和尾三部分。胰头较宽大,在第2腰椎体右前方,被十二指肠包绕。胰体是胰的中间大部分。胰尾是左端狭细部,直达脾门。
胰管沿途接受许多小叶间导管,最后与胆总管合并,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功能
内分泌部
即胰岛,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外分泌部
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能分解和消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