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眼的组织与解剖
学习眼科学必看!眼科学:第一节基础课 眼的组织与解剖思维导图,一图梳理眼的各种组织及其解剖结构,包括眼球、眼球壁、眼睑、泪器、眼眶等组织结构,还有视路和瞳孔反射路与眼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分布的介绍。
编辑于2019-09-08 14:20:13眼的组织与解剖
眼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分布
动脉供应:颈内动脉→眼动脉→
视网膜中央动脉系统→颞上下,鼻上下支供应视网膜内5层
睫状血管系统→
睫状后短动脉(供应脉络膜、视网膜外5层)
睫状后长动脉(虹膜、睫状体,前部脉络膜)
睫状前动脉(前部结膜、角膜缘,虹睫体)
泪腺、泪囊、上睑、睑球结膜分支
静脉回流:眼球
视网膜中央静脉:内层视网膜血液
涡静脉:收集部分虹膜、睫状体血液,全部脉络膜血液
睫状前静脉:收集部分虹膜、睫状体血液,收集巩膜静脉窦(房水静脉)流出的房水
眼上静脉、眼下静脉
海绵窦
面静脉
眼球
眼球向前方平视时,一般突出于外侧框缘12-14mm,两眼球突出相差通常不超过2mm;成年时眼球前后径为24mm
眼球壁
前部的角膜为单层纤维膜,后部的眼球壁可分为三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外层
主要是胶原纤维组织,由前部透明的角膜和后部乳白色的巩膜共同构成眼球完整的外壁,有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态的作用
角膜
占1/6,角膜中央厚度为0.5mm,周边厚度为1mm。
组织学结构
上皮细胞细胞层:复层鳞状上皮 4-6层;细胞连接紧密; 可再生
前弹力层:无细胞的胶原纤维膜; 不可再生;机械损伤抵抗力强,对化学损伤抵抗力弱
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10;最规整、透明的组织;不可再生
后弹力层:内皮分泌而来;可再生;化学损伤抵抗力强;与内皮连接松弛(内皮移植) 后弹力层膨出
内皮细胞层:单层六角形立方上皮;不可再生;泵功能(房水) ;维持角膜透明;3000-4000/mm2;老年2500/mm2
生理特点
透明性:视觉功能的基础 含水量,泪膜
无血管性 :渗透作用-房水 角膜移植
敏感性:神经末梢敏度是皮肤的500倍—三叉神经、第一分支眼神经的睫状神经(支配眼感觉的神经)
营养来源:角膜缘血管网、房水、泪液、空气、结膜血管
生理功能
参与屈光;(总屈光度+43D,占全眼70%)
保护作用,维持形态(角膜厚度及胶原排列的整齐度)
巩膜
占后5/6,不透明,白色,质地坚韧的胶原纤维层
生理特点
深层组织致密血管神经少,表层疏松敏感,炎症时疼痛明显
表层巩膜有致密的血管结缔组织,贯通巩膜圈层的巩膜导管内有血管、神经通过,巩膜其余部位几乎无血管
厚度不均;视神经周围 1mm、各直肌附着处 0.3mm
脉络膜上腔与脉络膜间的潜在腔隙——血管、神经
生理特点
与角膜一起构成外屏障
遮光 暗箱功能
眼外肌的附着点
角膜缘
角膜和巩膜移行区、灰白色半透明
临床重要性
内眼手术切口
眼外壁薄弱之处
前房角重要结构所在处
角膜缘干细胞所在处
前房角
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
Schwalbe线:角膜后弹力层止端;巩膜突:前面附着小梁网后面睫状肌;小梁网:后2/3为功能小梁;Schlemm管:仅一层内皮与小梁网相隔,发出25-30条集液管进入房水静脉(巩膜内静脉丛)
在角膜缘内面有一凹陷称为虹膜内沟,沟内有网状组织(小梁网)和Schlemm管,;沟后内侧虹膜突出部分为虹膜突。在前房角内可见到如下结构:从前外至后内依次为Schwalbe线(角膜后弹力层)、小梁网和Schlemm管、虹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小梁网滤过房水、Schlemm管房水输出管道,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
中层(葡萄层)
是位于虹膜和视网膜间富含色素的血管性结构,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虹膜:为圆盘状膜
组织学
前表面层
基质与瞳孔括约肌层(围绕瞳孔缘环形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经即动眼神经支配,司瞳孔收缩作用 )
前色素上皮层与瞳孔开大肌层(受交感神经支配,司散瞳作用)
后色素上皮层:含浓密色素细胞
结构
表面:虹膜纹理
中央:瞳孔
瞳孔括约肌
瞳孔开大肌
瞳孔对光反射
周边:虹膜根部,此部很薄,当眼球受钝挫伤时易从睫状体上离断
生理功能
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
富含血管,参与营养的渗透于吸收
睫状体
前1/3肥厚 —— 睫状冠(突)2mm,内表面有纵行放射状嵴样皱褶称为睫状突;后2/3扁平 —— 睫状体平坦部4mm,为视网膜手术进入眼内的切口部位
主要结构和功能
产生房水
睫状突无色素上皮层;营养和维持眼内压
组成血房水屏障(无色素上皮间紧密连接,基底膜和虹膜血管内皮细胞间联结丛的毛细血管等组成)
调节功能
依赖睫状肌——三种平滑肌“纵放环”,受副交感神经即动眼神经支配
调节屈光力:悬韧带放松-晶体变凸
调节眼内压:巩膜突向后移位-开放Schlemm管,牵动房角小梁网使间隙变宽
脉络膜:眼球血量的90%
视网膜和巩膜之间,前端起于齿缘后端止于视神经周围
结构
脉络膜上腔:睫状后长、短动脉,睫状神经均通过---与巩膜相邻
大血管层,中血管层:血流缓慢,易形成转移性脉络膜炎症 。 视神经周围形成血管环-Zinn环
毛细血管层:密度高,血流量大 70%。 脉络膜毛细血管-玻璃膜-视网膜色素上 皮复合体(CBRC)
玻璃膜(Bruch膜):脉络膜最内层,基底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联系
主要功能
营养:血供丰富,营养视网膜外5层,通常是黄斑中心凹唯一的血供来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时黄斑区樱桃红点
遮光:色素多,成暗箱
内层:视网膜
是一层透明膜,前界锯齿缘,后止于视盘
大体结构
视盘/视乳头:黄斑鼻侧 3mm ,1.5×1.75mm,无视觉;中央生理凹陷(视杯),生理盲点,视盘上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
黄斑:后极上下血管弓间无血管区富含叶黄素,颜色略黄;中心凹,视觉敏锐区(锥c密度高),1.5mm范围;
组织结构
色素上皮层(外1):紧密连接的单层六角形色素上皮细胞,形成血-视网膜外屏障:阻止脉络膜血管内物质进入视网膜,维持光感受器的功能。 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形成血-视网膜内屏障:阻止视网膜血管内物质渗漏到组织间。
神经上皮层(内9):除黄斑、视盘和锯齿缘
功能
感光
锥c-明亮光、色觉 ,视紫蓝质3种(红、蓝、绿)
杆c-暗光 视紫质
传导:锥、杆c;双极c;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
吸收散射光线
血-视网膜屏障
视色素的再生和合成
维持视网膜的黏附
胞饮和消化感受器的代谢废物
维持电稳定
创伤和手术后的再生和修复
眼球内容物
眼内腔:前房、后房、玻璃体腔
眼内容
房水
成分:来源于血浆
循环途经
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 ==> 后房 ==> 瞳孔 ==> 前房 ==> 前房角 (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 ==>睫状前静脉 ==> 血循环
葡萄膜巩膜途径(10%-20%):房水经前房角的睫状肌纤维间隙进入睫状体上腔和脉络膜上腔,并通过巩膜和巩膜神经血管周围的间隙排除眼外的途径
功能:屈光、营养、维持眼内压
晶状体
双凸、弹性、透明
结构
晶状体囊
晶体纤维
晶状体核
晶状体皮质
晶状体富有弹性,但随年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增大,弹性逐渐减弱
功能:屈光、调节(睫状肌)、保护功能(吸收紫外线)
玻璃体:占眼球容积的4/5
结构:无色无血管的凝胶体,含水98% 2%胶原和透明质酸;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基底部)和视盘周围纤维致密,连接紧密
功能:屈光间质,支撑,缓冲
生理:代谢缓慢,不能再生,液化
视路和瞳孔反射路
视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临床上是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视神经:分球内段(视盘:生理盲点),眶内段(最长25mm),管内段(毗邻副鼻窦), 颅内段
视交叉:下方-脑垂体 前上方-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后上方-第三脑室 两侧-颈内动脉
瞳孔反射路径
光反射
直接光反射和间接光反射
传入途经:视神经——视交叉——中脑顶盖前核——缩瞳核(EW核)
传出途经:EW核发出——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短神经——瞳孔括约肌
近反射:注视近处物体时瞳孔变小,同时发生调节和集合作用
眼附属器
眼睑
结构
皮肤:薄、有弹性
皮下组织:疏松-水肿。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和少量脂肪,肾病和局部炎症时容易出现水肿
肌层:眼轮匝肌、提上睑肌、Muller肌。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上睑提肌由动眼神经支配,Muller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属于上睑提肌的中部层,交感神经兴奋时睑裂特别开大
睑板:睑板腺、“支撑”。睑板内有睑板腺Meibomian腺,是全身最大的皮脂腺,分泌类脂质,与水液、粘液共同组成泪液膜。
睑结膜:薄、透明、光滑
生理功能:保护眼球
眼睑神经
面神经——眼轮匝肌(额肌、皱眉肌)
动眼神经——上睑提肌
三叉神经——感觉神经,第一支眼支和第二支上颌支
交感神经——Muller肌
结膜:菲薄、透明光滑、粘膜组织
分类
睑结膜:覆盖于眼睑后面
球结膜:部分眼球表面
穹隆结膜:睑部到球部的折返部分
重要结构
杯状细胞:分泌粘液,多分布于睑结膜和穹隆结膜的上皮细胞层内
副泪腺:位于穹隆结膜的Krause腺和Wolfring腺,分泌浆液,进行基础分泌
功能:湿润角膜,维持其透明性
泪器
分泌部:泪腺
排泄部:泪道
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
泪液的作用:湿润、冲洗、抑菌杀菌
眼外肌
组成:每眼的眼外肌有六条
四条直肌
内直肌
外直肌
上直肌:上转 内转 内旋
下直肌:下转 内转 外旋
两条斜肌
上斜肌:内旋 下转 外转
下斜肌:外旋 上转 外转
除外斜肌是起于眼眶下壁前内侧上颌骨框板近泪窝处,其余均起自框尖总腱环
除上斜肌是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是外展神经支配,其余都由动眼神经支配
功能:眼球运动、双眼单视
眼眶
七骨:额、蝶、筛、腭、泪、颧、上颌
四壁
上壁 —额窦、前颅凹
下壁 —上颌窦
内壁 —筛窦、蝶窦
外壁 —与内壁成45°夹角
一孔:视神经孔(视神经、眼动脉)
二裂:框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框下裂
三窝:泪腺窝、滑车窝、泪囊窝
鼻窦→眼眶↔颅内
思考题
1、眼球壁分层 2、眼的屈光间质有哪些 3、房水的循环途径 4、瞳孔有哪些运动肌、神经支配? 5、眼外肌有哪几条?什么神经支配?眼肌运动规律? 6、眼睑的分层,眼睑的神经支配 7、泪道由哪几部分组成? 8、视路包括哪几部分? 9、瞳孔对光反射路径
10 黄斑 11 视盘 12 血-视网膜屏障 13 视网膜色素上皮 14 前房角 15 房水葡萄膜巩膜引流途径 16 睫状充血 17 脉络膜上腔 18 眶尖综合征
睫状神经节:是内眼手术麻醉的地方
面部三角区
颈内静脉
内旋外旋是指以12点钟方向为基准,12点钟像鼻侧偏倚为内旋,向颞侧偏倚为外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