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品德教学论
品德教学论思维导图,包括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及其指导、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等。
编辑于2021-12-06 01:24:55品德教学论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概述
定义
教学设计的依据
现代化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征
教学的实际需要
学生的实际
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学设计的准备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方案的设计
课时教学方案设计的意义
课时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
课时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品德说课设计
含义
特点
简单易操作
理论性与科学性
交流性与示范性
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过程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特征
本质
是教师和学生的认识过程
是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过程
是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特征
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殊教学过程
是不同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要素结构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师
学生
教材
教学条件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材、教学条件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
逻辑结构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教学准备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性与教育行相统一
开放性教学
教学生活化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含义
基本标准
效果标准
时间标准
方法体系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概述
定义
特点
德智共生性
多样性
开放性
发展性
交叉性
类型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优先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开发利用主体方面的问题
开发利用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开发利用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课程资源利用空间方面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基本策略
途径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含义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分析
思想政治品德教材
教材的概述
教材的含义
教材与学生
课程目标与教材
教材的编写
教材编写的原则
坚持科学性
突出思想性
确保基础性
注重可接受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新要求
突出立德树人要求,着力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依据课程标准,体现课程理念
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扩展学生视野
体现活动型学课程实施的新要求
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组织编写队伍
思想政治品德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及其重要性
教材分析基本内容和方法
教材分析要注意的问题
思想政治品德教材使用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
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和知识教学的关系
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论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
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新变化
调整课程地位
转变课程功能
调整课程结构
更新课程内容
变革教学方式
重建评价系统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
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是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活动性学科课程
是具有学科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引领性和课程实施实践性特点的课程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
从课程设置来看,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
从学生发展来看,思想政治品德课处于首要地位
从学校德育来看,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法治精神
公共参与
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
含义
功能
指向功能
规范功能
评价功能
分类
要素分类
水平分类
课程目标的定位
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
反映思想道德建设的总要求
落实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课程目标的具体定位
以核心素养为纲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理念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理念
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
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的公民
课程的基础是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
课程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实施
思想政治品德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学中的地位
课堂教学的类型
课堂教学模式
常见的教学模式
讲授式教学模式
学导式教学模式
参与式
情境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吸引力
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关注课程性质,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加强学法指导,实现教学与学法的统一
教学组织严密,有效的调控教学结构
协调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思想政治品德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性
课外教学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自愿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
探索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反思
含义
特点
内容
从教学活动过的顺序看教学反思内容
从教学设计的要素看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的方式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评价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评价的概述
含义
教学评价的基本追求
从甄别选拔转向促进发展,实现评价目的的转化
从唯智育转向五育并举,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从定性与定量的分离走向有机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从单一的管理者评价走向多方面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从重终结性评价走向重形成性评价,实现评价重点的转移
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
发展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
确定评价的目的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收集和获取评价信息
汇集整理和评议评分
分析和处理评价结果
思想政治品德学生学业评价
思想政治品德学习的日常考察
思想政治品德的考试
考试的基本原则
考试的命题
考试质量分析
思想政治品德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全面具体
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秩序
较高的专业素养
听课与评课
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互评
学生和家长评价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方法及其优选
定义
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比较法
参观访问与社会调查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合
选择
组合
启发式教学及其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定义
特点
在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运用的基本要求
基于学生实际
发扬教学民主
坚持灵活运用
克服形式化倾向
运用的方法
提问启发
材料启发
直观启发
对比启发
语言启发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及其意义
从学生看
从教师看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意义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
加强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结合
思想政治品德的学习及其指导
思想政治品德学习的基本原理
含义
特点
学习的过程
转变思想政治品德学习方式
思想政治品德的学习方法
思想政治品德的学习指导
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的基本职责
教师专业化与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专业素养
思想政治品德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