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记忆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记忆知识总结,包括记忆的一般概念、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等内容。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表象与想象知识总结,主要包括想象的基本概念和想象力的培养两部分内容,适合考前记忆和建立体系思维。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感知觉知识总结,包括感觉和知觉的概念、种类、特性等,还有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记忆
概述
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种类
时间的长短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5秒内,容量较大,时间短,鲜明形象性 eg:视觉后像
听觉编码
图像记忆
声像记忆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容量有限,7±2组块,20s-1min左右
听觉编码,视觉编码
长时记忆: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对信息编码,信息以组织的状态被贮存,整理,归类,贮存
意义编码
语义编码
表象编码
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
形象记忆(表象记忆):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以表象的形式在头脑中储存过去的经验。不仅是视觉,可以是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形象。eg:吃过一道菜每每想起就回味
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事件记忆。
情绪记忆: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记忆。 eg: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语词、概念、原理。eg:公式、定理、法则
动作记忆:运动状态,动作技能
记忆的内容的性质
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件和事实的记忆。是什么(一次性)文科
程序性记忆: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怎么做(多次尝试)理科
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
内隐记忆
无意识情况下,潜移默化,环境熏陶
外显记忆
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eg:努力背书
品质(准备快吃)
快捷性(敏捷性):指识记速度的快慢。eg:过目不忘、过目成诵
持久性:识记的事物保持时间的长短。eg:经久不忘
准确性(核心):对识记材料记得是否准确。eg:准确无误
准备性(综合)/备用性:能否及时地从记忆库中提取所需记忆。eg: 出口成章,知识竞答
过程
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编码(识记)、储存(保持)、提取(再认或再现)
识记
概念:识别并记住事物。通过反复感知形成巩固的映像,并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地位:是记忆的开始,是第一个基本环节,对所获取的知识经验进行编码的过程,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
分类
有无明确目的性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识记:按一定目的、任务和需要采取积极思维活动。如临考复习
无意识记:童年回忆,潜移默化
有意识记效果优于无意识记,无意识记随年龄增长相对减弱
识记材料和方法不同,是否建立在理解基础上
机械识记:死记硬背
意义识记:对识记材料领会、理解
影响识记的因素/ 识记的规律 (母胎数理法)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有明确目的,识记效果好
学习态度/ 识记态度和情绪状态:使识记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一般,识记视觉材料比识记听觉材料好,识记直观形象材料比识记抽象材料效果好,数量少识记更快
对识记材料的理解: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识记方法
保持
保持:过去识记的材料在头脑中巩固的程度。
遗忘
概念:个体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再现。
暂时性的遗忘:适宜条件下能再认和回忆(舌尖效应)
永久性的遗忘:对识记的内容没有复习巩固而造成痕迹的衰退
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数型衰减曲线)
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立即开始,短时间内遗忘很快,随着时间进展逐渐缓慢。先快后慢,遗忘材料是先多后少。实验材料:无意义音节 方法:节省法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程序要义)
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学习程度
学习程度 150%:共学习
过度学习50%:再学习
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前摄抑制(顺向负迁移):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逆向负迁移
关于遗忘的学说
消退说(桑代克)
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及时强化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造成的。如再不进行识记,记忆绝不会恢复,会导致永久性遗忘。
干扰说
由于记忆中新旧经验的相互干扰造成的(前摄后摄),一旦干扰排除,记忆就会恢复,暂时性遗忘。
动机压抑说(弗洛伊德)
许多遗忘的发生不是由于记忆的衰退也不是由于经验的干扰,而是个人常常压抑痛苦的记忆,如羞耻感、恐惧感、罪恶感,紧张,痛苦
同化说(奥苏贝尔)积极遗忘
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高级概念替换低级概念,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
提取失败说
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并没有消失,遗忘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提取线索。“舌尖现象”,遗忘是暂时的
再认或回忆(再现)
再认(选择题)认识
回忆(主观题)重新提取
是否有预先目的、任务和意志努力
有意回忆
无意回忆
回忆时条件和方式不同
直接回忆
间接回忆
记忆与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目无戏剧)
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进行组织教学
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
防止遗忘的方法(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集合孕妇分产房)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复习方法多样化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内容较多时,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回忆效率
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回忆的技能与技巧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排除回忆过程中的干扰
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无意记忆占优势,高年级有意记忆占优势
小学低年级的形象记忆占优势,小学高年级抽象记忆的增长率超过形象记忆。
中学以后有意记忆在学生的记忆中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的主动性增强。
中学阶段抽象记忆已占优势地位
学生记忆力的培养(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人类所特有的
为了使短时记忆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大记忆单位(组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