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脊髓损伤康复
康复医学之脊髓损伤康复思维导图,包括它的定义和临床特征、康复的评定、康复的治疗三部分内容,适用于临床医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脊髓损伤的康复
概述
定义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几岁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通常脊髓损伤6小时内是抢救的黄金时期
临床特征
主要表现
脊髓休克、运动障碍(四肢瘫或截瘫)、感觉障碍、体温控制障碍、痉挛、排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特殊的表现
中枢束综合征
半切综合征
前束综合征
后束综合征
脊髓圆锥综合征
马尾综合征
脊髓震荡
康复评定
关于损伤的评定
神经平面的评定
神经平面是指身体双侧有正常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该平面及以上感觉和运动完全正常
确定损伤平面应注意
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但T2~L1节段以感觉损伤平面来确定
运动损伤平面和感觉损伤平面通过检查关键肌的徒手肌力及关键感觉点的痛觉(针刺)和轻触觉来确定
该平面关键肌的肌力必须>=3级,该平面以上关键肌的肌力必须正常
损伤平面两侧分别记录,无法检查记"NT"
感觉功能的评定
关键感觉点
检查28个皮节关键点(C2~S4、5)的轻触觉和针刺觉(锐/顿区分)
感觉正常得2分,异常得1分,无法区分锐性和钝性为0分
肛门深部压觉
肛门处任何可以重复感知的压觉即意味着患者为感觉不完全损伤
赶回平面确定
针刺觉和轻触觉两者的最低正常皮节
运动功能的评定
关键肌
检查10对肌节对应分关键肌肌力,从上到下,使用标准的仰卧位及标准的肌肉固定犯非法
肌力0~5级对应0~5分
肛门自主收缩
若VAC存在,则为运动不完全损伤
运动平面确定
痉挛评定
损伤程度评定
ASIA残损分级
部分保留带
部分保留带指感觉和运动平面以下保留部分神经支配的皮节和肌节,保留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的极端即为相应的感觉或运动ZPP
仅用于完全损伤(ASIA为A级)
应按右侧和左侧以及感觉和运动分别记录
脊髓休克的评定
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髓休克,为一种暂时现象
肌力3级以上的最低关键肌即代表运动平面,且其上节段的关键肌功能正常
临床上常用海绵体范谁是否出现来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
损伤平面以下初夏感觉、运动或肌肉张力升高与痉挛也可评定
ADL能力评定
截瘫患者可用改良的Barthel指教,四肢瘫混着用四肢瘫功能指数来评定
功能恢复的预测
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损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
其他
神经源性膀胱与神经源性肠的评定
性功能障碍的评定
心肺功能的评定
心理障碍的评定
康复治疗
子主题
急性期的康复
体位摆放,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
关节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和僵直
体位变换,以防压疮的形成
早期坐起训练
站立训练
呼吸及排痰训练
二便的处理
药物的使用
恢复期的康复
肌力训练
肌力达3级时,可以采用主动运动
肌力2级时,可以采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
肌力1级时,可以采用功能性电刺激、被动运动
目标是使肌力达到3级以上
垫上训练
坐位训练
长坐位和端坐位
坐位训练包括坐位静态及动态平衡训练,从睁眼状态下过渡到闭眼状态下的平衡训练
转移训练
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轮椅与坐便器之间的转移、轮椅与汽车之间的转移及轮椅与迪之间的转移
步行训练、轮椅训练,矫正器的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物理因子的应用,心理治疗等
并发症的处理
自主神经反射亢进,多见于T6以上脊髓损伤的患者,最为危急。主要症状是头痛,主要体征有突发性高血压,脉搏缓慢或加快等,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膀胱及肠道的过度膨胀,祛除致病因素后可缓解
深静脉血栓,如一侧肢体突然发生肿胀,伴有胀痛、肢体局部温度升高时考虑。彩超有助于确诊。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太高患肢。合理使用医用弹力袜或者缠弹力绷带及合适的抗凝药物
异味骨化首先好发于髋关节,多见于伤后1-4个月,常在损伤水平以下,任何sci患者如有不明原因的低热均应考虑此证。治疗措施包括应用消炎止痛药和其他药物、冷敷,避免过度用力挤捏瘫痪的肢体。若骨化限制关节活动则需手术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