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第三节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编辑于2021-12-06 21:15:15第八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一、经济危机的特征和实质
1. 经济危机爆发时经济上的主要表现
1||| 生产领域:大量产品由于找不到销路而堆满仓库,甚至被成批地销毁,由此引起工厂减产甚至停产,大批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剧增,生产剧烈下降,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 流通领域:商业流通停滞,大量商品积压,物价下跌,许多商店倒闭。
3||| 分配和消费领域:在业者的实际工资锐减,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收入显著下降,生活处于相对或绝对贫困化之中。
4||| 货币信用领域:现金奇缺,利息率急剧上涨,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价格暴跌。银行纷纷倒闭,信用关系一片混乱。
2. 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1||| 基本特征: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因此经济危机也被称为生产过剩的危机。危机期间的其他一切现象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生产过剩引起的,都是生产过剩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
2||| 实质: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也就是社会生产的产品相对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
二、经济危机的根源
1.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1||| 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虽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但早在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以前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就已经存在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当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就已经包含了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但这只是产生经济危机的第一种可能性。
2||| 货币的支付手段产生以后,导致了商业信用关系的出现,伴随信用关系的发展,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会发展成为一个长长的信用链条。在此情况下,又产生了经济危机的第二种可能性。
2.经济危机爆发的现实性和根源
1||| 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之所以具有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根源于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经济方面具体表现为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的发展使经济危机的爆发不可避免。
3||| 首先,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4||| 其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还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强制性平衡
1||| 在价值规律的自发条件下,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社会总产品实现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实际上是通过各种困难和波动,通过不断的经济震荡和经济危机自发地实现的。
2|||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由失衡到强制性均衡的一种内在运动,是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和正常秩序强制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方式,也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一种自发的和强制性解决的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有通过经济危机对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来调节社会总劳动的分配比例,实现经济的平衡,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一、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原因
1|||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也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由它引起的一系列矛盾是始终存在的。但只有这些矛盾发展到极其尖锐的程度,使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发生严重失调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
2||| 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与低下的消费水平暂时相适应,恢复了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使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又能得以正常的进行。
3||| 但是,危机只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各种矛盾的暂时的解决,它不仅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危机过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种固有矛盾又会重新发展和激化,各种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现象又会重复出现,这样就会导致下一次危机的爆发。
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周期性
1||| 危机(周期的决定性阶段)
在危机阶段,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以空前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
2||| 萧条(周期中的停滞阶段)
在萧条阶段,社会生产已不再下降,但仍处于停滞状态。
3||| 复苏(周期中的经济恢复阶段)
在复苏阶段,资本家扩大生产规模,资本积累增加。
4||| 高涨(周期中的经济繁荣阶段)
在高涨阶段,生产大幅增长,但社会购买力提高有限。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1.固定资本的更新是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的物质基础,也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2.固定资本更新之所以会构成经济周期性的物质基础,还与固定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固定资本补偿的特点有关。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一)经济停滞,物价上涨
(二)同期性与非同期性经济危机交错发生
(三)危机频繁,周期缩短
(四)经济危机的冲击力相对减弱
二、20世纪80年代至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1.产业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
第一阶段,金融系统深度介入扩张潜力较大的产业,如房地产和网络信息产业,使这些产业在金融机构、开发商、投机者、游资的合力炒作下形成泡沫;同时,信用链条也在延伸,数量逐渐放大,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虚拟经济泡沫体。在这一阶段,经济加速走向繁荣,整个经济活动表现出普遍的财富效应,参与人经济行为的非理性化取向比较明显(非理性繁荣)。
第二阶段,极度泡沫化的实体经济开始与建立在该行业的金融投机收益出现严重背离,投机者预期收益下降,泡沫开始破灭,随着物价下跌、利润减少、产品滞销,投资开始缩减。
第三阶段,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的信用链条沿着当初延伸的方向开始逐级断裂,庞大的虚拟经济开始倾斜、倒塌。
第四阶段,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影响,使危机进一步放大,并沿着国际化的金融系统、贸易系统向其他国家扩散,这种扩散带来了普遍的恐慌心理,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纷纷采取避险行为,从而出现了“羊群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危机迅速蔓延,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2.这一时期经济危机更多表现为金融危机的原因
1||| 资本主义经济结构金融化和虚拟化,金融资本的影响尤其显著,触及到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2||| 金融化使得经济失衡从实体经济层面转移到虚拟经济层面,主要表现为价值创造与资本增值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信用链条的延长和信用种类增多,加上杠杆交易,信用交易规模逐级放大,形成了倒立的金字塔。一旦来自于实体经济的一个小的冲击快速传导并被放大,金融危机就不可避免了。
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两难困局。
2.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是资本主义发展演变到一定阶段的集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