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笔记思维导图分享!这份思维导图是公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导图。这份导图图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论唯物论、唯物辩论法、认识论的内容。能让你们更快速便捷的学习!
编辑于2019-09-11 14:22:11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论
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指导具体科学,哲学是一般的科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提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
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回答
唯物主义
物质第一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原子论
把世界的本原归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原子特性
把世界的本原归为不可再分的原子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实践性
革命性
科学性
唯心主义
精神第一性
主观唯心主义
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
某种“客观”精神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
用联系和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形而上学
用孤立和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物质和意识
物质
定义
列宁提出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
含义
既是自然产物也是社会产物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作用
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具有创造性
意识能够改造世界
意识能够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
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运动和静止
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静止
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辩证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唯物辩证法
联系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联系
含义
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特征
普遍性
客观性
条件性
多样性
发展
含义
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
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
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主导、统率着部分
关键部分决定着整体
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补:规律
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的特性
可知性、客观性、普遍性、可利用性
对立统一规律
实质和核心
矛盾
含义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
相互依存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相互转换
居安思危、否极泰来
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的趋势
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
普遍性
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共性和个性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共性
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两点论和重点论
两点论
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研究复杂事物(多个矛盾)
做事情
重点论
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研究简单事物
看问题
提供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
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
方法论意义
坚持适度原则,注意事物的数量变化。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两次否定
三个阶段
在形式上是曲折的,在内容上是前进上升的
五大范畴
内容和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现象和本质
真象和假象都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
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
原因引起结果
可能性和现实性
偶然性和必然性
认识论
实践
概念
人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特征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人的活动总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
社会历史性
直接现实性
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与自然的关系
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
人与人的关系
科学实验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认识
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
感觉
知觉
表象
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
概念
判断
推理
认识的高级阶段
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认识的辩证过程
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
科学的思维方法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理性认识-实践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真理
含义
人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真理和谬误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具体的,总是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范围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历史唯物主义
两大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
地理环境
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社会意识
总括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的全部精神形象及过程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唯意志论
宿命论
英雄史观
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的经济结构
生产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劳动者是最活跃的主导因素
含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
构成要素
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者
非独立的附着性要素
科学技术、生产管理、智力资本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
含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构成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基础,决定性要素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辩证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上层建筑
国家政权是核心
含义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构成
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思想上层建筑
观点、思想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国家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本质
社会劳动
人的社会性质
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人的价值
社会价值
社会进步的源泉
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
自我价值
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历史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义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基础
既坚持了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补: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补: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