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里发展和个别差异的思维导图,包括心理发展的概念和特点、阶段特征、影响因素、教育意义、智力差异、认知风格差异等内容。
从概述、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基本环节、教学评价几个主要方面,全面介绍了教学相关的概念和内容。
从概述、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模式、实施途径、德育方法、德育原则几个主要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德育的相关概念和内容。
学校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心理发展概述
含义: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发展特征
一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阶段特征
小学/童年期
学习开始成为主导活动
思维变化(4年级)
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初中/少年期
危险期、叛逆期、心理断乳期
第二高速发展期
特点:半成熟、半幼稚
思维变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心理活动:随意性显著增长
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开始关注自我形象
高中/青年初期
思维变化:抽象逻辑思维经验性——理论性,占优势地位
出现辩证思维,比较客观看待自我
空前关注自我形象
教育含义
学习准备(适应性)
关键期
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教学适应发展
发展的实质: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发展,认知图式不断重构的过程。
图式:主体已有的一种内部认知结构;
同化:把客体纳入主体的图式中,丰富和加强原有图式(量变);
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环境;
达到平衡
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0—2)
客体永久性概念/物体恒存
前运算阶段(2—7)
出现符号功能
泛灵性
思维不可逆性
以自我为中心(三山实验)
刻板性
不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7—11)
思维可逆转
获得守恒观念
去自我中心
具体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
逻辑推理、归纳、演绎(钟摆实验)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个性)
观点:人格发展8阶段
小学:勤奋感
中学:自我同一性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研究背景:“文化—历史”、低级—高级
发展的实质:内化
最近发展区
含义:学生现有水平与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范围。
启示
教师提供支架
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赞可夫:发展性教学
影响
支架式教学
教学实践改革
交互式教学
合作型学习
建设学习者班级社区
学生差异
智力差异
类型差异
水平差异(智商)
分布:常态分布,倒U型
智力超常:成人130,儿童140
智力落后:低于70
早晚差异:早慧/大器晚成
群体差异
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智力结构有区别,男性离散程度更高。
性格差异
特征差异
态度
理智
情绪
意志
外倾性与内倾型
独立型与顺从型
启示:因材施教
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信息加工方式,无好坏之分。
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维特金
场依存型
动机;外部
知觉方式: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影响大
学习策略:外在动机,易受暗示
学习兴趣”社会科学
场独立型
动机:内部
知觉方式:不易受周围环境和背景影响
学习策略:内在动机。自觉学习
学习兴趣:自然科学
冲动型与沉思型
反应速度、正确率
冲动型:反应速度快,正确率较低
沉思型:反应速度慢,正确率较高
具体型与抽象型:容忍情景的模糊性
辐合型与弥散型
辐合型:求同思维
弥散型:求异思维
特殊儿童的心理
含义
广义
狭义
类型
智力超常儿童
弱智儿童
学习困难学生
聋哑盲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