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从概述、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基本环节、教学评价几个主要方面,全面介绍了教学相关的概念和内容。
从概述、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模式、实施途径、德育方法、德育原则几个主要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德育的相关概念和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学校教育制度
概述
含义
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和组织运行的规则,(国民教育制度)——广义
«学校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制定依据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人口发展状况;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国内外学制的历史发展。
发展历程
前制度化阶段
非正式教育:没有学校
正式非正规教育:有学校没系统
制度化阶段
正规教育:有学校有系统
非制度化阶段
代表人物:库姆斯、伊里奇——学习化社会
«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渗透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现代学制类型
最早产生与欧洲,19C末
欧洲“双轨制”
英国、法国、德国
自上而下:大学——中学;学术性强;资产阶级
自下而上:小学——初中——职业学校;劳动者
不相通、等级性、不利于教育普及;
单轨制
美国(19C末20C初)
自下而上
有利于逐级普及教育;
分支型(Y型、中间型)
苏联(20C上半叶)、中国
上通下达、左右畅通
我国的现代学制
萌芽:京师同文馆(1862年)
旧中国学制沿革
壬寅学制(第一个、未实行),1902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实行),1905年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文件:《奏定学堂章程》
教育思想: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
反映资产阶级要求
废除读经
废除性别和职业限制
制定者:蔡元培
以日本为蓝本
壬戌学制,1922年
六三三学制、新学制
沿用至解放初
以美国为蓝本
壬颁布、癸实施、丑男女、美长戌
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制改革
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学制发展到新阶段,幼儿教育——高等教育;
1958年,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两基、两全、两重目标;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依法治国新阶段。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两基本、一进入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主要内容
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育人为本——根本要求
促进公平——基本教育政策
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改革创新——强大动力
工人发高新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现行学制形态
从级别层次(纵向)
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从类别结构(横向)
基础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
特殊教育
从学制类型
单轨学制
分支型学制
我国的教育
义务教育
含义: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由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特征
强制性/义务性
免费性/公益性
普及性/统一性
起源:1619年,德意志
我国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义务教育;
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2006年9月1日,开始实行新的《义务教育法》。
素质教育
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任务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内涵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核心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最基本的特征)
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骄傲与价值的多元化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终身教育
提出者:【法】保罗·朗格朗,1970年《终身教育引论》。
终身性
全民性
广泛性
灵活性
实用性
终南山上全是广陵石
终生教育理论体系形成标志:1996年,《教育——财富蕴含其中》
21C教育的四大支柱/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