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命运的最后抉择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呢?国民党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大家是不是也很好奇?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中国命运最后的抉择。
编辑于2021-12-10 21:13:14中国命运的最后抉择
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及其启示
1945.9—1946.6 争取和平民主阶段(战争序幕) 1946.6—1947.6 战略防御阶段 1947.6—1948.9 张略反攻阶段 1948.9—1949.4 张略决战阶段
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 1.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 2.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军区的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 3.如果谈判不成,即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9—1946.6) 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1945.8.25 重庆谈判 1945.8.29—10.10 旧政治协商会议 1946.1.10 2.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1946.6.26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1946.6—10 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946.11—1947.2 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战局的发展,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速战速决计划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了解) 1947.6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区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 陈赓、谢福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6—1948.9) 3.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了解) 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 谭震林,许世友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 聂荣臻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 徐向前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 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了解) 1947.10.1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制定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核心是打歼灭战,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点 4.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4) 辽沈战役 1948.9.12—11.2 淮海战役 1948.11.6—1949.1.10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渡江战役 1949.4.21—1949.6.2 1949.4.23 占领南京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1.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2.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懂得人心向背决定中国命运,懂的农民的重要性 3.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
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是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对于马列主义的发展是重大贡献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近代中国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实际结合起来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拓展:中国革命胜利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拥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发扬革命精神和担当精神 居安思危,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国民党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
学生运动的高涨
1945 昆明学生发动了“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 1946.12.30 为抗议驻华美军强暴北京大学一女学生举行的“一二三○运动” 1947.5.20 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运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 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国民党当局将全国人民各阶层人民至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
拓展:政治上的反动和腐败 组织上的派系斗争 经济上的崩溃 军事上的失败 国民党压迫人民、导致众叛亲离,无法维系其统治
开展工地改革
1946 《关予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捐示》:把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省有其田政策。 1947 《中国土地大纲》: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剥削的工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期的土地制度,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级,它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 1948 工地的所级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业生产
意义:土地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人民群众意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团结起来,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蒋介石是被激情,而且主要是被激情搞垮的 中国农民投入战争与革命的热切的希望和刻骨的仇恨,化成巨大的激情的能量,像在中国社会中爆发一颗原子弹似的,几乎把中国炸的粉碎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
1.中国国民党委员会(简称民革) 1947 在香港成立 李济深 2.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1941 在重庆成立 张澜 3.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1945 在重庆成立 黄炎培 4.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1945 在上海成立 马叙伦 5.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 1928 在上海成立 邓演达 6.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 1925 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陈其尤7.九三学社 1946 在重庆成立 许德珩 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1947 在香港成立 谢雪红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民主党派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奔走呼号,为政协会议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选择,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客观形势决定了中国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 对国民党的迫害与取缔,1948年旧民盟在香港另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恢复民盟总部并表示以后要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其他民主党派明确的表示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 1948.4.30 中共中央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得到民主党派的会社各界的热烈响应,标志他们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揭开协商建国的序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基础 1949.1.22 李济深等人联合发展《对时局的意见》,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民主党派民主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在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出,民主党派在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这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格局正是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3 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的 规定党在全国利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指出党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用,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艰辛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1949.9.2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各政权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经济工作中,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制。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新中国外交政策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主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时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得的科学依据 为实现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前赴后继的不懈奋斗,做出巨大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