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诊断学心电图
这张诊断学心电图根据老师的PPT和教科书总结而成,知识点概括清晰具体,非常实用,对于还有疑问的解答。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心电图
基本知识
产生原理
正常下心室肌除极与复极方向相反,其他所有情况都是相同(会使T波倒置),如心房肌、单个心肌细胞、室性早搏、束支阻滞
常规12导联体系安放位置
测量和正常数据
测量
心率=60/RR或PP间期, 1500/间期的小格数,300/大格数
平均心电轴
正常-30~+90°。口对口向左走,尖对尖向右偏,口朝天极右偏
心脏循长轴转位
自心尖朝心底观察,V3主波向上逆钟向,向下顺钟向
正常数据
P波<0.12秒,PR间期0.12-0.20s. QRS<0.11秒,Q不超过0.03秒,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1/4,QT间期0.32-0.44秒,QTc=QT/根下RR,上限0.44秒
心房肥大和心室肥厚
右心房肥大
心房除极波振幅增高:II肢体导联振幅最高、V1将左右房除极波分开 P波尖而高耸,不低于0.25mV,以Il、IIl、avF最突出,肺型P波; V1导联P波直立时,不低于0.15mV,双向时,算术和不低于0.20mV P波电轴右移超过75°
左心房肥大
心房除极时间延长:P波增宽,不低于0.12秒,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不低于0.04秒,以I、II、avL明显,二尖瓣型P波 V1P波常呈先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P波终末电势Ptf(绝对值)不低于0.04mm×s
左心室肥厚
QRS波群电压增高:胸导联Rv5或Rv6>2.5mV;Rv5十Sv1>4.0mV(男性)或>3.5mV(女性),心电轴可左偏
右心室肥厚
V1导联主波向上或相等,呈R型或Rs型,重度右心室肥厚可使其呈qR型(除外心肌梗死); Rv1+Sv5>1.05mV(重症>1.2mV); 心电轴右偏不低于+90°(重症可>+100°)
特殊的:慢性肺心病时V1~V6导型呈rS型(R/S<1)即极度顺钟向转位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心肌梗死
基本图形
缺血性改变 T波倒置或高耸
损伤性改变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坏死性的改变 异常Q波或呈QS波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针对左心室的部位划分
心肌梗死的定位原则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演变
心律失常
激动起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过速、过缓、不齐(同一导联最长的PP间隔与最短的PP间隔的差>0.12秒)、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异位心律
被动性
逸搏与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主动性
期前收缩 (早搏)
期前间期:"偶联间期""联律间期" 代偿间歇 间位性期前收缩 频发和偶发 联律
房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
1.先到心房,后到心室;2.同时到; 3.先到心室,后到心房;4.未逆传入心房
室性早搏
是否逆传至心房(很少,此时窦房结节律重整)
Il导联P波形态 PR间期 QRS波群形态 代偿间期
异位性心动过速
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强或折返激动引起,最常见的是阵发性心动过速. 折返的条件:两条路径、导火索
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加速性 交界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
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绝对整齐 突发、突止,心室率160~250次/分,看不清明显 的心房活动时,统称之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压迫颈静脉窦可能使发作停止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心房扑动AFL
正常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锯齿状扑动波F波,间隔规则,240-350次|分 常以固定房室比例下传,(2:1或4:1),故心室律规则
心房颤动AF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室扑两个条件:心肌明显受损、缺氧或代谢失常。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
激动传导异常
病理性传导阻滞
只有脱离正常不应期而被阻挡(这说明此时的不应期比正常的延长了,激动落入延长的一段)的传导才是阻滞
窦房阻滞
其实是s与P之间的传导问题。s点是窦房结发出激动的时刻,常规心电图不能体现
只有二度出现P-QRS-T均脱漏才能诊断
一度:不能观察到(s-P延长但都能传导下来)
二度
I型
II型
房内阻滞
在正常窦性P波之外,还可见与其无关的异位P'波或心房颤动波或心房扑动波,自成节律
房室阻滞
其实是PR间期的问题
一度:PR间期延长
三度
室内阻滞
右束支
Vl或V2导联QRS呈rsR'型或M形
左束支
左前分支
左后分支(不考)
意外传导(超常传导、裂隙现象、维登斯基现象)
生理性传导障碍:干扰与脱节(包括心脏各个部位)
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