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
马工程高教版《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心理与行为,涵盖了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理论知识点,内容具体详细。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最为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企业文化将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副产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 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知识概要:1.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2.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3.一、技术创新及其贡献;4.技术创新的源泉。
管理的创新职能一、教学要点1、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2、技术创新的内涵。3、制度创新的内涵。4、创新过程的基本内容。5、如何组织创新活动?6、关键名词:创新、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个人心理与行为
二、价值观与态度
价值观
概念:代表人们最基本的信念
属性:内容、强度
分类
斯普兰格的价值观: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宗教型
罗克奇的价值观:终极性价值观、工具性价值观
工作价值观
影响变量:人格特质、人口学变量、组织行为等等
影响工作压力与业绩之间的关系、影响组织公民行为
态度
概念:个体对外界特定事物所持有的较为持久且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
构成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
三种成分相互协调一致
相关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消除取决因素: ①造成失调的要素的重要性; ②个体认为自己对这些要素的可控程度; ③失调可能带来的后果
态度的自我知觉理论
工作中的态度
工作满意度:员工所表现出来的喜欢其工作的程度
工作参与:员工在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可程度,以及认为其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组织承诺: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态度
三维度:情感承诺、连续承诺、规范承诺
三、能力
概念:个体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分类: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创造力
基本理论:瑟斯顿七维智力理论、弗农层次结构理论、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四、人格
概念:与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
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工作场所的人格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大五模型: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的开放性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外向/内向型、感觉/直觉型、思维/情感型、判断/知觉型
与工作绩效相关的其他人格特质:控制点、自尊、自我监控、冒险性
五、情绪与压力
情绪
概念:由特定的人或事物引发的较为强烈的情感体验
特征
1、由刺激引起,非自发,具有指向性与冲动性 2、一种主观感受,具有个体差异性 3、会产生生理唤醒,并伴随一定的外部表现
情绪智力:驾驭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情绪,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并能使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五个维度: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感同身受、社会技能
情感劳动:个体通过对自身情绪的管理以创造出一种公众能够察觉的面部和身体表现
压力与工作压力
压力:一种动态情境,是环境刺激与个体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压力的成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任务要求、角色要求、人际要求等)、个人因素
压力的后果:生理症状、心理症状、行为症状
职业枯竭(职业倦怠)
情感倦怠、人格倦怠、低个人成就感
一、认知与决策
知觉
概念:个体为了给观察到的对象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进行的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特征: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恒常性
物体知觉
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
过程:注意、组织、解释、检索、判断
归因
概念:通过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并判断其原因的过程
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解释他人行为,把失败归于个体)、自我服务意识(解释自己行为,把成功归于自己)
归因的主要理论
海德的归因理论
对应推断理论
非共同效应
社会期望
选择自由性
三维归因理论
客观刺激
行动者
情景
任何因素的归因都由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三种变量决定
区别性——客观刺激:区别性高,外部因素 一致性——人:一致性高,外部因素 一贯性——情景:一贯性高,内部因素
维纳的归因理论
原因源(内因-外因)维度
稳定性(稳定-不稳定)
可控性(可控-不可控)
决策
决策基本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
有限理性模型
隐含偏爱模型
直觉模型
行为是否影响态度
内容属性告诉某种行为或存在状态重要;强度属性表明重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