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子》:“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如果什么都想学,都想做,则很难学深学透,做精做透,仅是浮于表面,看似什么都懂,但什么都半桶水,达不到专家水平,工匠水平。
2||| 2016年5月30日,在接受采访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了,为什么?中国13亿人民,我们这几个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你那几个人好好去发豆芽,把豆芽做好,我们13亿人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我们就是伟大祖国。”
3||| 在2016年5月9日,任正非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
4||| 德国、日本有很多小企业几十年,上百年,一代又一代人从事一个行业,做一一种产品。任正非说: 中国现在又冒出来很多企业,跟华为一样,也是专心致志做一件事的。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了。”
5||| 多做减法,专注更易成功。前苹果CEO乔布斯说:真正的“专注”是对另外100个点子说NO,而只对第101个点子说YES。敢对1000件事情说“不”,能确保你不误入歧途以及避免无谓的尝试。每个人只要专心做一件事情,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6||| 学习上,专比博好,例如:学习成绩好的不一定做题多,做题多的人不一定学习好;学习时间长的人,学习成绩不一定好;学习成绩好的人,学习时间不一定很长;但学习成绩好的人一定是学精学透学深的人,学精学透学深的人,也一定学习成绩好。
7||| 把错题挖地三尺,多角度思考,搞清楚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原理定理,从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比不求甚解的多做题,效果好很多倍。
最幸运的人:较早的找到了自己热爱及擅长的科目,领域,然后毕其一生专注自己热爱及擅长的领域,研究(改进,创新,领先世界。
知己知彼,多角度思考
1||| 为什么我们这些学习生要学语数英化理、化学、生物等等那么多课程 呢?
在没有找到自己热爱及擅长的科目时,广泛学习及接触各领域的知识,目的是找到自己热爱及擅长的科目;一旦换到自己热爱及擅长的科目时,就应该多做减法,专心专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科目上,这样才能达到专家级水平。小学,初中没有分文理科,高中开始分文理科,大学细分更具体的专业,研究生及博士就更专注某一专业了。
2||| 如何理解:知多识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专一专注是否冲突?
不冲突,专注专一并不是关起门来,埋头仅关注自己的小领域,而是大部份时间,精力用于自己热爱及擅长的领域,同时花时间了解,关注其它领域的知识及动态,借鉴其它领域的知识用于自己热爱及擅长的领域,见多识广的目的,是借鉴不同学科,领域,行业的知识,改进自己所从事的热爱及擅长的领域。博是为了专!博是用于专!
3||| 什么人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应该是:较早的找到了自己热爱及擅长的科目,领域,然后毕其一生去研究(,弄懂弄透,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未来走向),改进,创新,领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