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如果无意中做了坏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有意地为非作歹,这就叫“恶”。
行为用“对”或“错”来描写;心所想,出发点则用“善”或“恶”来描写。
一个人若心善,但把事情搞砸了,这属于错,不属于“恶”,主要是没有掌握好方法导致的,通过学习来弥补。
《了凡四训》:“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
若是真心实意为他人,则一个善行就相于一万个善行,可见内心善才是真善。
《了凡四训》:“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
为了个人名利,私利,甚至不可告人目的而做的善行,是为假善。真心实意为他人做善事才是真善。
《梅峰语录》:“为善不求人知,方是真善;才有一毫求名之心,即是假伪。”
积德行善不是有意要表现自己,而是出于自己的本心至诚,这样才算是真善。
有一句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打个比喻:心、思想相当于树根,是根本,善,或不善,应看他的心、思想,若仅看行为,则可能把”无心之过“看成是恶,则虚伪的善行看作是善。
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想成为高尚的善人,从心灵、思想、念头、态度着手是最好的。
一个人想成为快乐、幸福的人,也是从内心善良着手才是最有效的。反之,行为善但内心邪恶,则心不安,心不安,何来快乐?
若认为行为善是真善,但社会上有不少伪善的行为,他们做了一些善事,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私利,甚至是掩盖他们自己不可告人一些违法事情。这样的行为善能称为真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