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博士是一位心理学大师,专注于精神领域的研究。在这本书里他主要讲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和两种沟通模式。这本书不仅教会我们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还教会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遇到太多沟通上的烦恼和冲突,很多人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争吵,而这本书能够帮助你尽可能消除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没有必要的争议,更有效沟通,快乐工作和生活!很值得一读!
编辑于2021-12-17 13:12:41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这本书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是一本管理类的书。作者艾伦范恩在书中提供了帮助企业员工提升表现的教练方法——GROW模型。此模型由四个步骤组成,每个步骤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了GROW这个词:目标(Goal):我们想做的事;现状(Reality):我们所面对的状况;方案(Options):我们如何从现状到目标;行动(WayForward):我们想采取的行动。作为管理者,想要提升员工的绩效表现,首先需要确立目标,然后反观现状,为员工消除干扰,创造能够让他们专注的环境,只有这样,员工的绩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很多人虽然多年坚持学习,却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读书 、记忆、写作······没有摸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本书层层深入,把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和对学习高手的观察,结合心理学及脑科学总结出一套系统、科学、高效的学习理论分享给我们,配合操作性很强的学习建议,帮助我们成为更有 章法、更有智慧、真正的学习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这本书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是一本管理类的书。作者艾伦范恩在书中提供了帮助企业员工提升表现的教练方法——GROW模型。此模型由四个步骤组成,每个步骤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了GROW这个词:目标(Goal):我们想做的事;现状(Reality):我们所面对的状况;方案(Options):我们如何从现状到目标;行动(WayForward):我们想采取的行动。作为管理者,想要提升员工的绩效表现,首先需要确立目标,然后反观现状,为员工消除干扰,创造能够让他们专注的环境,只有这样,员工的绩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很多人虽然多年坚持学习,却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读书 、记忆、写作······没有摸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本书层层深入,把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和对学习高手的观察,结合心理学及脑科学总结出一套系统、科学、高效的学习理论分享给我们,配合操作性很强的学习建议,帮助我们成为更有 章法、更有智慧、真正的学习者!
《非暴力沟通》 读书笔记
书籍信息
作者: [美] 马歇尔·卢森堡
2006年荣获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
早年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
后来发展出极具启发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年: 2018-8
重要影响
教会人们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和冲突
这本书解决了我的哪些问题
为什么别人不听我的,为什么沟通达不到目的
怎样能少生气,变平和
生气时如何表达能立刻见效有没有副作用
他人痛苦时,怎样才能做到让对方感觉好一点
相关书籍推荐
《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
《不妥协的谈判》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
《谈话的力量》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有效的沟通
理解沟通达不到目的的原因
诚实的表达自己
关切的倾听他人
爱自己
把自责转变为有助于学习的方式
倾听自己,解决内心的冲突
只做有乐趣的事情
理解生气的根源,从而内心平和,少生气
如果还是生气了,就用非暴力沟通充分表达
爱他人
更充分的表达愤怒,避免使用惩罚
赞扬他人,心怀感恩,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
非暴力的意义
关键
赐予
贪心
让爱融入生活,主导生活
尊重 感激 理解 慈悲 欣赏 友情
非暴力沟通带给我们的
指导
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
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
有意识使用语言
诚实、清晰表达自己
有尊重与倾听他人
提醒
专注于更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沟通原则
乐于互助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
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
观察
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清楚的表达观察结果
区分好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
提倡在特定时间和情境中观察,并清楚描述观察结果
举例
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他是个大嘴巴
这是评论
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
他讲话时总是回忆往事
这是观察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不区分观察和评论,将倾向于听到批评,产生逆反心理
感受
区分好看法和感受
表达方式
不恰当
“我觉得”是在表达想法
更恰当
“我认为”是在表达感受
举例
我觉得他的吉他弹得不好
是看法
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
是感受
社会迫害
长期以来教育所得,感受无关紧要
人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
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用具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具体词汇
满足:兴奋、乐观、欣慰、心旷神怡、喜出望外
不满:焦虑、生气、孤独、疲惫不堪、萎靡不振
为了清晰地表达感受,合理使用相对应的词语,将让沟通更顺畅
需要
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从需要角度思考
认为自己犯了错
职责对方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讨论需要
找到方法
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区分好指责和表达需要
指责往往暗含着期待
尚未满足
举例
你成绩不好让爸妈伤透了心
36年来,我一直再生丈夫的气,认为他不在乎我的感受
是指责
你成绩不好爸妈很伤心,是因为我们希望你能掌握扎实的知识
今天我终于意识到,我从没有和他说过我想要什么
是表达需要
核心
本质
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阶段
“情感的奴隶”期,“面目可憎”期,“生活的主人”
过程
从把亲人看作是负担,到乐于互助,需要时间
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也可能不会
请求
方法
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
对自己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区分好请求和命令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指责,那就是命令
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注意
为避免理解不一致,我们需要请求他人反馈,并表示感谢
同时让对方认识到你提出的是请求,而不是命令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越具体越好
非暴力沟通的运用
家庭
亲密关系
学校
师生,家长
工作
上下级,同事
外交
谈判
冲突
国家
具体案例
男朋友不及时回复微信、态度冷淡
观察∶发信息要几个小时后才回,晚上打电话你说累了不想聊,周末也不主动联系
感受∶我感到很失落,很孤独
需要∶我需要被伴侣重视珍惜,需要伴侣愿意跟我聊天,把我当知心朋友
请求∶请你以后能及时回复我的微信,可不可以看到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回复我。每天睡前能跟我聊一聊你的工作,问一句我今天累不累,开不开心
表达感激
先说说对方做了什么事情,让你的生活得到了什么改变
然后说说你的那些需求得到了满足
接着说说你的感受和心情怎么样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道德评判
对他人的评价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不要将价值观和道德评判混为一谈
暴力沟通的根源
忽略彼此的感受与需要,把冲突归咎于对方
后果
对己
招来敌意,使我的愿望更难以得到满足
即使对方满足我们的要求,或迟或早,对方不再那么友好
对人
迫于压力做出让步,使他们自己心怀怨恨,并厌恶自己
进行比较
是批判的一种形式
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回避责任
“不得不”短句
淡化了个人责任
“你让我”短句
忽视了我们的感情的内在根源
回避的理由
受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
个人情况、成长经历
我就是这样的人
其他人的行为
他先犯的错
上级的命令
老板的命令
同伴的压力
我朋友都这么做
机构的规章制度
学校规定的
性别角色、社会角色、年龄角色
无法控制的冲动
后果
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责任意识,变成危险人物
意识不到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生活被动,充满抱怨
用负责的话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强人所难
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
语言倾向
批判,比较,命令,职责
习惯评定是非
则越倾向于追随权威
后果
造成心灵的隔阂
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观察∶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要客观、不带任何评论
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两者的区别
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的表达方式
使用的语言未提现评论人对他评论的责任
把对他人思想、感情、愿望的猜测当成唯一的可能
把预测当事实
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价当事实
使用形容词副词时把评论当事实
模糊性词语表达的多是评论,例如总是、从不、经常、这样的词。当我们言过其实别人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会做出友善的回应
影响
负面标签的消极影响很明显
例如∶他是个差劲的前锋
正面或者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
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作用
表达内心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
被压抑的心灵
很多人很难体会自己的感受,更何况表达出来
在家庭中, 如果家庭成员无法表达情感,那是很悲哀的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
你是不是感到孤单,希望先生多体贴你呢?
这话很难提醒他留意你的愿望
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这样,双方的关系基至更加疏远
如果他感到伤心,沮丧,不作任何反应,在你心里,他就会真的像一堵墙
区分感受与想法
想法:我觉的我吉他弹的不好
我们使用"我觉得"有时候多是表达的想法而非感受,用"我认为"更适合
感受: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
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满足:兴奋、喜悦、感激、感动
没有得到满足:沮丧、愤怒、难过、沉重
"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汇很难让人明白我们的实际状况
"我感觉良好"这里"良好"这个词所表达的感受可能是高兴,轻松,欣慰,或别的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责备自己,认为自己犯了错
指责对方
了解我们自己的感受与需要
用心体会别人的感受与需要
把愿望说的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自由选择
选择梦想/目标/方向-自由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梦想、目标和方向
庆祝
庆祝生命的创造力以及梦想的实现,纪念人生的失落;亲人的去世或梦想的破灭等(表达悲伤)
言行一致
真诚、创造、意义、自我肯定
滋养身体
空气、食物、运动,免于病毒、细菌、昆虫及肉食性动物的伤害;休息、住所、触摸、 水
玩耍
乐趣、欢笑
情意相通
美、和谐、激励、秩序、平静
互相依存
接纳、欣赏、亲密关系、社区、体贴、成长、安全感、 倾听、诚实(诚实使我们能够认识和超越自己的局限性)、爱、信心、尊重、支持、信任、理解
批评
暗含期待
表达尚未满足的需要和价值观
提出主张
申辩或者反击
讨论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就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需要
个人成长经历的三个阶段
情感的奴隶
取悦别人
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
面目可憎
拒绝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很大,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
生活的主人
出于爱乐于助人
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
总结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干我们自身的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一些思考及感悟
非暴力沟通总结
核心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是诚实的表达自己,关切的倾听他人
个人
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改善人际关系,借助它改进工作
群体
用来协调各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它是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
书很短,读起来却很羞愧,因为生活里恰恰到处充满了“暴力沟通”
这本书和《谈话的力量》一样,都很实用,《谈话的力量》侧重语言的表达技巧,而这本书则更侧重于挖掘语言背后双方所蕴含的情感与期望
也许世界上不存在奇迹,但我们能找到更多的快乐,找回对生活的热爱
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发展了语言,可是我们更多时候并没有让语言成为心灵的桥梁,而是暴力的工具,直到相互把心门关闭,各自困在苦痛苦
要做到真正的沟通,重要的是牢记一点:人对了,事情也就对了
这世上所有的误会都来自不理解,所有的矛盾都来自不沟通,所有的错过都来自不信任
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
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赞扬的动机
不要把自己放到裁判的位置上
利用赞扬影响他人∶发现这些赞扬的潜在目的之后,人们对于由衷的感激也会心存疑虑
我们只是为了庆祝他人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报
表达感激的3种方式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是我们的生活得到改善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需要注意
不分先后次序
想确保对方能明白我们的意思时描述全3部分
接受别人的感激
避免自我膨胀
意识到我的能力是生命赋予我的,就可以避免自我膨胀
避免假谦虚
不要过度谦虚,因为你没有那么伟大
在别人表达感激时,人们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一种是自我膨胀,相信我们比别人优越
另一种是假谦虚,否定别人的欣赏
对感激的渴望
人们渴望感激,渴望得到肯定。要更加留意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并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充分表达感激
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做得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
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激,尤其是对亲人,不要留下遗憾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倾听内心的声音
区分观察和评论,认识情感的根源在于个人的需要和想法,并以建设性的语言提出明确的请求
不要把个人需要看作是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
解决内心的冲突
沮丧是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之中,无所适从
了解自己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愿望
专注于我们想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心灵环保
了解我们的需要,而不是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
体会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释放压力
用心体会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采取积极的行动
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目的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或者谴责他人
惩罚的类型
体罚
指责
否定
导致关系疏远
惩罚的代价和局限性
局限
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惩罚的直接效果很短暂
可能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他人出于害怕、内疚或惭愧,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长期代价
扼杀内驱力,忽视本身的价值,陷于对失败的忧虑,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
一旦我们被看作施暴者,得不到友善的回应,导致关系疏远,比如抵触或者敌意
如何避免使用惩罚
问自己:“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意识到惩罚的局限性,进而放弃使用惩罚
知道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
原因
外在刺激
内在原因
我们内心的想法,对他人及其行为的评判和指责
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需求没有被满足
意义
提醒自己有尚未被满足的需求
可以充分表达内心的渴望
合理的愤怒
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
与其沉浸于"合理的愤怒",不如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
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暴力的种子
批评和指责他人
有时可以使我们达到目的
但出于害怕、内疚或断愧,他们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但这是在使用暴力
批评和指责使人倾向于自我保护并变得更有攻击性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停下来,呼吸
静静地体会自己
先倾听别人
留意我们的指责
我们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
体会我们的需要
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
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越是能够倾听他人,也越有机会被倾听
先倾听他人
一旦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会发现彼此相通的人性
留意头脑中的暴力想法,而不评判他们
即使不认同别人的想法,只要不去强调自己和对方观念的不同,就更容易接纳对方
只要人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们就很难体会到别人的痛苦
给自己时间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
持续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表达出来
第九章 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养对自己的爱
让生命之花绽放
我们都是特殊的生命,不是这一张椅子
如果习惯于将自己视作工具,自我憎恨就不足为奇
看到生命的特殊和美好
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
我们的改变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内疚
挫折和失误引导我们成长
揭示我们的局限性
羞愧是目我憎恨的一种形式
应该
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又心不甘,不愿屈服
“必须”“不得不”
外部和自身的命令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错的或不好的,自己应当为此感到痛苦
指责反映了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
如何解决?
专注需要是否波满足,得到怎样的满足
直面人生的苦难,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
把自责转变为有助于学习的方式
转变自我评平价的方式
自我憎恨的方式
有助于学习的方式
自我宽恕
包容两个不同的我
包容现在后悔的我
专注于是什么需要没有被满足
考虑如何满足需要,从而避免陷入自我惩罚的痛苦
包容过去做错事的我
问自己“我做那件事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
意识到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
感到遗憾时,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
让我们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
对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保持清醒的认识
(1)符合我们的心愿
(2)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而不是出于自我憎恨、内疚或羞愧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
了解自责所反映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
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述
外衣染上墨水带来的启发
一方面,服务他人
另一方面,照顾好自己。我相信,在类似的情形中,只要能意识到
这两方面的需要,我能灵活地克服困难。反之,如果陷于内心的冲突,只会使情况更糟
只做有乐趣的事情
原则
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
做法
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或者羞愧
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无趣
致力于满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
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
觉得一些事情没意思却又不得不做怎么办?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深入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
为了钱
在非暴力沟通中,钱并不被认为是一种"需要"
它只是被用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无数种策略中的一种
为了得到赞赏
受社会化的影响,我们渴望得到奖励
为了逃避惩罚
为了不想感到羞愧
为了避免内疚
为了履行职责
服务生命是唯一的目的
步骤
在纸上列举出那些觉得没有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_。”
使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可以帮我们减少内疚,沮丧和惭愧
一旦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所服务的需要,即使工作很艰苦、富有挑战性乃至举步维艰,我们也会从中得到乐趣
第八章 倾听的力量
倾听使身心痊愈
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
有人不带评论的倾听自己,可以让自己身心放松,可以帮助解决问题,让思路清晰起来
倾听和示弱的能力
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
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
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如果被人说"不!"
常常认为是拒绝,甚至感觉自己受伤
如果能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预防潜在的暴力
倾听亲人也许极为困难
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
使谈话生动有趣
说的人希望对方打断,而不是假装在听
尽快提醒说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使谈话生动有趣的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表达我们的愿望
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话对人有益,而不是被当做负担
如果别人保持沉默
影响∶得不到反应,会不安,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别扭,很准静下心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有赖于我们体会他人的能力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倾听时要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
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
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们的状况
分析妨碍了倾听
哪些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处境
建议∶"我想你应该......"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回忆∶"这让我想起......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既不反驳,也不自责
不论别人说什么,我们只听到他们此时此刻的
给他人反馈
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反馈呢?
在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时,我们需要对方的确认
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疑问句给他人反馈
有助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做出补充
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人们主动表达目自己
条件
对自己的理解没把握,需要对方确认,对方有机会纠正
即使确信自己明白了,别人正期待反馈
别人期待我们充具体
语气非常重要
听者会留意是否 暗含批评 或嘲讽
保持关注
当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
体会到气氛变得轻松
他会停止谈话
保持关注
对方得到充分倾听的表现
气氛变得轻松
他会停止谈话
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的请求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大声地提出请求
目的∶不是指责抱怨,是提醒她注意到我此时此刻的痛苦和需要
换一个环境
为什么?双方都在激烈的情绪中,她可能无法留意到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需要时间空间,调整,平静,再回来
第六章 请求帮助
明确谈话的目的
有时候我们只表达自己的感受,却误以为别人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一些时候,我们也许只是说出我们的不快
情绪背后是有需求的
如果一个人提出了明确的请求,却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也可能导致交流困难
容易成为命令和指责
提出具体请求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避免抽象性语言
请求反馈
作用
一旦发现对方理解与我们想表达的意思不同,有机会了适当补充
反馈
给予反馈
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
不愿反馈
表达尊重
倾听他们的感受与需要
意义
由于我们所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所以我们需要请求反馈
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
了解他人的反应
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听我说这些,你的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
对方正在想什么
我想请你谈谈我的建议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太可行那根据你的判断,哪些因素会妨碍建议的实施呢
对这个建议您有什么看法/对方谈的内容也许并不是我们关心的
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我想知道,您是否同意将会议时间推迟一周
请求的三个步骤
在集体讨论时提出请求
说清楚我们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
请求与命令
听到命令时, 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
区分
命令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就是命令
想利用对方的内疚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越是将他们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
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请求
愿意去体会是什么使他们无法说”是“
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尊重每个人的需求
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
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并不是改变别人,使他们的行为符合我们的利益,迎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