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 第三章
包含了大气中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过程、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等。
包含了物体以电磁波的方式放射能量的方式,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辐射是太阳能传播到地球的唯一途径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三章
蒸发和凝结
水相变化
在不同均匀部分所组成的系统中,每一个均匀部分叫做系统的一个相,水有三相:固相、液相、气相
蒸发过程
当水汽浓度不大时,单位时间离开水面的水分子比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多,水汽浓度增大,即为蒸发过程
饱和水汽压
随着水汽浓度增加,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也增多,当单位时间离开水面的水分子和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相等时,系统达到平衡,此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E>e 蒸发(未饱和) E=e 动态平衡(饱和) E<e 凝结(过饱和) Es>e 升华 Es=e 动态平衡 Es<e 凝华
与温度的关系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增高呈指数规律变大
高温时,E大,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含量增多,能使原处于饱和状态的蒸发面变得不饱和,蒸发重新出现 如果降低饱和空气的温度,由于饱和水汽压减小,就会有多余的水汽凝结出来
与蒸发面性质的关系
影响蒸发的因素
水源
热源
饱和差(E-e)
蒸发速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风速与湍流扩散
土壤结构、湿度、植物特性、海水盐分、、、
湿度随时间的变化
水汽压的变化
水汽压日变化类型
双峰型
单波型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主要决定于气温,气温增高时,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饱和水汽压增大得更多,反使相对湿度减小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日变化相反,最高值基本上出现在清晨温度最低时,最低值出现在午后温度最高时
水汽的凝结
水汽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
水汽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形成条件
有凝结核或凝华核的存在
当大气存在大量吸湿性微粒时,对水分子吸引力增大,有利于水汽分子在其表面聚集,使其成为水汽凝结的核心
大气中水汽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1、通过蒸发增加空气中水汽,使水汽压大于饱和水汽压 2、通过冷却降低饱和水汽压,从而达到过饱和
暖水面蒸发
空气的冷却
绝热冷却
空气上升膨胀对外做功冷却,使饱和水汽压减小,出现过饱和状态 对云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辐射冷却
晴朗无风夜间,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空气降温,饱和水汽压减小,出现水汽凝结 辐射雾即以这种方式凝结形成
平流冷却
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空气冷却降温形成凝结
混合冷却
温差较大且接近饱和的两团空气水平混合后,形成的气团水汽压可能超过饱和水汽压,产生凝结
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地面的水汽凝结物
露和霜
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辐射冷却,近地面空气随之降温,当降到露点以下,水汽达到过饱和,地面或地物表面就会有水汽凝结
露点温度在0℃以上凝结微小水滴,称为露
露点温度在0℃以下凝华成白色冰晶,称为霜
形成露和霜的气象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
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
微风可使辐射冷却在较厚气层中进行,并可使贴地空气得到更换,保证水汽供应
雾凇和雨凇
雾凇是形成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他地物迎风面上的白色疏松的微小冰晶或冰粒
晶状雾凇
过冷却雾滴蒸发后,凝华在物体表面形成,结构松散
粒状雾凇
过冷却雾滴被风吹过,碰到冷的物体表面迅速冻结形成,结构致密
雨凇是形成在地面或地物迎风面上的透明的或毛玻璃状的紧密冰层,过冷却雨滴降低到温度低于0℃地面或地物上时可冻结形成雨凇
近地面层空气中的凝结
雾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见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辐射雾
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贴地气层变冷形成的
空气中有充足水汽
天气晴朗少云
风力微弱
大气层结稳定
辐射雾多出现在高气压区的晴夜,它的出现常表示晴天
城市及其附近,烟粒、尘埃多,凝结核充沛,特别容易形成浓雾(都市雾)
平流雾
平流雾是暖湿空气流经冷下垫面逐渐形成的
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暖湿空气的湿度较大
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
层结稳定
蒸发雾
冷气流流经暖水面时会产生蒸发雾
上坡雾
稳定空气沿高低或山坡上升时因绝热冷却可形成上坡雾
锋面雾
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交界处可形成锋面雾
云
热力对流
指地表受热不均和大气层结不稳定引起的对流上升运动(多属积状云)
动力抬升
指暖湿气流受锋面、辐合气流的作用所引起的大范围上升运动(多数层状云)
大气波动
指大气经不平的地面或在逆温层以下所产生的波状运动(多属波状云)
地形抬升
指大气运行中遇地形阻挡,被迫抬升而产生的上升运动(地形云)
积状云
积状云是垂直发展的云块,不稳定大气中对流上升最大高度高于凝结高度,形成积状云,主要包括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
多形成于夏季午后,具有孤立分散、云底平坦和顶部凸起的外貌形态
对流越强,积状云厚度越厚;对流上升区水平范围越大,积状云的水平范围也越大
层积云
层积云是均匀幕状的云层,常具有较大的水平范围,包括卷层云、卷云、高层云及雨层云
层状云是由于空气大规模系统性上升运动产生的,主要是锋面上升运动引起的
锋面最前面是卷云和卷层云
中部是高层云
最后面是雨层云
云底同冷暖空气锋面大体吻合,云顶近似水平
波状云
波状云是波浪起伏的云层,包括卷积云、高积云、层积云
空气存在波动时,波峰出空气上升冷却成云,波谷处空气下沉无云形成
形成波动的原因:大气中存在空气密度和气流速度不同的界面,在此界面上引起波动气流越山形成波动
降水
从云中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称为降水
当云滴增长称为雨滴,克服空气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并降落至地面中不被蒸发掉时,降水才形成
云滴
半径小于100μm的水滴,标准云滴半径为1000μm
云滴的增长
凝结/凝华增长
冲并增长
雨滴
半径小于100μm的水滴,标准雨滴半径为1000μm
雨
自云体中降落至地面的液体水滴
雪
从混合云中降落至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
霰
从云中降落至地面的不透明球状晶体
雹
由透明和不透明的冰层相同组成的固体降水
各类云的降水
淡积云含水量少,水滴小,一般不降水
浓积云江水随地区而异,中高纬地区,很少降水,在低纬度地区,可降较大的阵雨
积雨云是混合云,云厚度和含水量都很大,能将大的阵雨、阵雪,有时还会下冰雹
层状云
卷层云由冰晶构成,含水量较小、云底高,一般不降水
雨层云和高层云经常是混合云(由水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云)其降水与云厚和云高有密切关系,云越厚越低,降水越强
层积云降水是连续性的,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变化小
波状云含水量较小,厚度不均匀,降水强度较小,时降时停,具有间歇性
但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水汽比较充沛,层积云也可产生连续性降雨,高积云有时也可产生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