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际关系—国际体系的形成
这是一篇关于国际关系内容的思维导图,帮助大家了解到国际关系国际体系大致是怎样的,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等等。
编辑于2021-12-19 10:19:41国际体系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十五世纪末:法国入侵意大利
意大利城邦国家体系覆灭
三十年战争(1618-1648)
新教vs天主教 国际会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法西战争1648-1659
光荣革命1688—英法敌对
17世纪后
霸权追逐:英荷(海)➕法(陆)
18世纪
1700西班牙王位继承战
1713《乌得勒支条约》
1748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1772-1795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英法奥➕俄➕普(五大国,法奥普三足鼎立)
维也纳体系
形成
1、拿破仑时期
法国大革命1789➕拿破仑战争1792-1814(3-7次反法同盟)冲击欧洲多级均势和封建秩序
确立与实践
2、维也纳和会 (1814/9/18-1815/6/9)
重建欧洲和平与均势,列强重新瓜分欧洲政治版图、海外殖民地,复辟封建王朝
《最后议定书》6、9结束
根据正统主义、遏制、补偿三原则重新划分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
1815/9/20宗教性神圣同盟(俄普奥) 和11/20防御性四国同盟(英俄普奥)
3、欧洲协调(大国会议外交机制)
定义:大国会议外交机制和一种安全机制,保障维也纳和会决议的实施,共同解决欧洲问题
目的:通过大国一致行动协调国际事务,通过外交机制维护和平与均势,保持领土现状和保护欧洲“合法”政府,防止民族主义运动和革命
主导人物:卡斯尔雷(英)、梅特涅(奥)、亚历山大一世(俄)
表现:亚琛会议(1819)、特洛波会议(1820)、莱巴赫会议(1821)、维罗纳会议(1822)
东方问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英)
1821希腊独立战争-1829年英法俄《伦敦条约》、俄土《亚得里亚堡和约》希腊独立
1831no1土埃战争,1839no2土埃战争
1823门罗主义
衰落
民族起义兴起, 冲击正统主义原则
1848欧洲革命
奥占意,意大利一月革命,失败
法国二月革命 (推翻七月王朝,工人起义)
维也纳三月革命,柏林三月起义
维也纳体系确立以来欧洲列强间首次开战,重创欧洲协调体制(基本瓦解)大国关系根本改变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俄,土-英法撒丁➕奥普)《巴黎和约》
意义
打破均势,改变地缘政治基础 欧洲政治新格局,维也纳体系解体
1870意大利统一
1871普鲁士三次王朝战争建立德意志帝国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背景:
欧洲均势的重构,国家实力对比的改变,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国际地位的改变。德国成为欧洲大陆中的最强大的国家
目的:
摆脱德国的安全困境,(避免法俄两国夹击德国)保障德国在欧洲大陆取得的霸权地位。
保持欧洲体系的稳定,通过遏制与平衡建立欧洲新秩序。
手段:
采用现实主义外交政策,构建了一系列的防御性联盟
背景:近东危机,东方问题的再现-俄土战争-1878柏林会议《柏林条约》(国际关系变化,俄奥破裂~德俄恶化)
第一次的三皇同盟1873年(德奥俄) 1879德奥同盟—1881年德奥俄三皇同盟(重归于好)—1882年的德奥意三国同盟(军事集团)➕(德奥罗同盟奥塞同盟)
调整
背景:1885(第三次东方问题)保加利亚危机,俄奥关系恶化x2;布朗热运动法德恶化
1887《三国同盟续约》(德奥意)
1887两次《地中海协定》 第一次英意;第二次英奥
1887 德俄《再保险条约》双保险
瓦解
俾斯麦的去职,威廉二世得上台, 外交政策的转变,反俄联英,走向殖民扩张的道路
法俄同盟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欧洲多级均势瓦解与一战前国际关系
19c末欧洲国际体系的急剧扩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内容
交通与通信技术发展
影响
全球性国际体系初步形成。
美德赶超英法,日意实力⬆️
欧洲大国海外殖民地扩张与利益争夺
英法德在亚非殖民扩张,资本输出
俄英日远东利益冲突
1904日俄战争
美日崛起
美国
独立对华“门户开放”政策,远东渗透扩张。
参与调停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参加1906年阿尔赫西拉会议
日本
1902英日同盟条约,反俄
1904日俄战争,1905日俄朴茨茅斯和约
两大同盟集团的形成
1989到1901英德三次谈崩
英日同盟,英向法俄靠拢
英德矛盾上升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1904《英法协约》
意大利保持中立,扫除共同对抗德国的障碍
1905英俄协定
两大军事联盟正式形成。
国际危机与局部战争
1906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德🆚英法)
德国试图打击英法联盟,但是却起到反作用。
1908波斯尼亚危机—奥(德)🆚塞(俄)
东方问题再次爆发,奥匈兼并波黑、试图兼并塞尔维亚(背后俄国)
俄与德奥关系恶化,意俄签订秘密协定保持巴尔干现状,三国同盟离心
1911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德🆚法)
英法加强军事同盟关系
法俄海军密约,同盟得到进一步强化
德国军事冒险倾向加强
1912到1913两次巴尔干战争— 1、塞保希门(俄)🆚土(德奥) 2、塞希罗门(协约)🆚保、土(同盟)
两个互相对立阵营,一是俄国(塞希罗门等)而保和土战,最终导向同盟国集团一方
欧洲火药桶
一战爆发与凡华体系
一战
欧洲多级转为两级
1907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德奥联盟加强
起源
国际体系
欧洲同盟体系的僵化
国家层次
奥匈帝国奥斯曼内部的解体,民族主义兴起
德国扩张主义转嫁国内危机(寻求生存空间)
个人层次
奥、俄、德领导人平庸
一战间的国际关系
参展国目的
德
建立大德意志帝国
奥匈
独霸巴尔干
英
击败德国,维持霸权
夺取德国在非殖民地
肢解奥匈帝国
法
洗刷普法战争耻辱,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夺取德煤矿、非洲殖民地
俄
建立斯拉夫帝国
控制黑海海峡和巴尔干,使黑海变俄国内湖
意
外交讹诈,站到胜利一方牟利
过程
欧洲战场
马恩河会战、西线成持久阵地战
意和协约国签《伦敦秘密条约》
土耳其倒向同盟国
欧洲外
日对同盟国宣战,扩充殖民地
美国先宣布中立,扩张殖民地,1917加入协约国
中参战
俄
1917无产阶级建立
德俄《布列斯特和约》以退为进
影响
国际体系
4帝国解体,传统欧洲强国力量削弱,新国家形式和意识形态出现(苏维埃)
中国为代表的半殖半封人民要求恢复主权,民族主义⬆️
国际格局
大国间权利对比发生转移,协约国与美日争夺,美开始取代欧洲霸权
建立
1919巴黎和会《枫丹白露文件》
1919《凡尔塞和约》
国联“十四点计划”
对德和约➕其他战败国和约
华盛顿体系
背景
海军争霸
美日海军建设,挑战英美海上霸权
远东争霸(中国)
形成
1921-1922华盛顿会议
内容
太平洋问题,拆散英日同盟,《四国公约》(英美日法)
远东问题
瓜分中国,收回山东
限制军备,《五国条约》英美日法意,遏制日本海上扩张
影响
战胜国完成一战后国际关系的调整和世界秩序的安排,全球性国际体系建立起来
苏俄摆脱孤立外交,苏德关系密切
二十年危机与凡华体系解体
20c中期“洛迦诺时代”
法:注重安全问题的解决
鲁尔冒险失败
道威斯计划
杨格计划
德:摆脱凡约的束缚,恢复大国地位
英:维持殖民地,整体大英帝国安全
战后国际秩序
国联
1925洛迦诺公约
英国操纵,扶德抑法
法安全未加强
道威斯计划
法地位削弱
非战公约(白里安)
提倡裁军,但约束遵守弱
凡华体系动荡
危机
传统资本主义国家形态及其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危机
现在国际关系体系从欧洲扩展到全球所造成的大国权力失衡问题
亚非拉民族主义觉醒,要求建立主权平等的民族架构冲击
动荡
欧亚安全体系崩溃
德🇩🇪
实行普遍兵役制(单方面撕毁凡约)
小协约国军事同盟对抗法国
扩充海军军备
驻军莱茵区政
英🇬🇧
利用德国反苏抑法
1935《英德海军协定》
拒绝执行《洛迦诺公约》保护义务,威望⬇️
法🇫🇷
比利时退法比联盟
法在欧陆大陆地位⬇️
日本法西斯侵略行为
🇺🇸美“不承认主义
武力破坏凡华体系
1922-1933经济危机
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走向不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