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能力思维导图,讲述了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核心能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历史。
编辑于2021-12-20 22:13:51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能力
第一节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
从宏观角度看
从微观角度看
(二)人力资源、人口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关系
(1)人口资源
(2)人力资源
(3)人才
(4)三者关系
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区别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内涵
第二节企业的核心能力与人力资源
一、企业的核心能力
提升竞争力的途径
对外部机会的把握:
•外部行业的选择
•对行业竞争要点的把握
•对外部机会和威胁的正确处理
•利用生态的优势
对内部能力的培养:
•对企业内部资源的系统整合
•对企业内部能力的持续培养和提升
•持续的变革与创新
二、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与特点
(1)核心能力概念
(2)核心能力的四个标准(特征)
①价值性。
②独特性。
③难模仿性。
④组织化。
三、企业核心能力的来源——智力资本
(一)组织资本
(二)人力资本
•个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个性品质、态度、可靠性和组织忠诚感等。
•内驱力,如分享信息的渴望,对团队的参与和对组织目标的关注。
·学习力与创造性
四、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根本来源
四个基本特征
(一)价值有效性。
1.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
2.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持续性地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3.人力资源价值性的其他表现
(二)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与独特性
1.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2.人力资源的独特性
(三)人力资源的难以模仿性
(四)人力资源的组织化特征
第三节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打造企业核心能力
一、基于资源基础观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一)模型的主题
(二)模型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1.模型的总体框架
2.模型的起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3.模型的结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个基本特征
(1)价值性。
(2)独特性。
(3)持续学习。
(4)可扩展性。
4.模型的过程机制
(1)智力资本。
(2)知识管理。
(3)动态能力。
5、企业核心能力的来源
知识、技术、关系和流程
6、人力资本的分类分层管理与核心人力资本
·核心人才
·通用人才
·辅助人才
·稀缺人才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获取竞争优势的模型
(二)模型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1、竞争优势
成本领先
产品差异化
集中化
2、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挑选前的实践(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
挑选中的实践(招聘和挑选)
开发、绩效评估、报酬、生产率改进方案)
受外部因素影响的实践(工作场所正义、工会、安全与健康、国际化)
3.人力资源管理对竞争优势产生的直接影响
(1)对成本领先的影响
(2)对产品差异化的影响
4、人力资源管理对竞争优势的间接影响
(1)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员工为中心的结果。
·员工的能力
•员工的动机
•员工的态度
(2)以员工为中心的结果以组织为中心的结果。
(3)以组织为中心的结果企业的竞争优势。
成本领先
差异化
三、哈佛模型管理者视角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一)模型的主题
哈佛模型由六个基本元素构成
(二)模型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1)情境因素
(2)利益相关者权益
(3)人力资源管理政策选择
员工影响力
人力资源流动
报酬系统
工作系统
(4)人力资源结果(“4C”)
员工承诺
胜任力
员工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和谐程度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成本-效益状况。
(5)长期成果
员工层面
组织层面
(6)反馈循环
四、基于任职资格提升(能力)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已删,保留)
(1)企业的KPI体系
(2)KPI体系——企业的组织模式
(3)组织模式——任职资格系统
(4)通过任职资格提升获得企业核心能力的提高
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职责分担和胜任力模型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角色定位
(一)雷蒙德•A.诺伊等的四角色论
①战略伙伴角色
②行政专家角色
③员工激励者角色
④变革推动者角色
(二)IPMA的四角色论
①人事管理专家角色
②业务伙伴角色
③领导者角色
④变革推动者角色
(三)戴维•尤里奇的四角色模型
战略伙伴
变革先锋
效率专家
员工后盾
(四)华夏基石六角色论
(1)专家
(2)战略伙伴
(3)业务伙伴
(4)变革推动者
(5)知识管理者
(6)员工服务者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分担
髙层管理者
直线管理人员
人力资源部门
员工
直线管理人员的角色与责任
(1)人力资源具体措施的制定者
(2)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执行者
(3)人力资源管理气氛的营造者
三、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
(一)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提出的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
·核心驱动
1、战略定位者
2、矛盾疏导者
3、可信赖的行动派
·战略推动
4、文化和变革推动者
5、人力资本引进者
6、薪酬福利管家
·基础推动
7、合规管控者
8、数据设计和解读者
9、技术和媒体整合者
(二)美国国际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提出的管现者素质模型
22项素质(略)
(三)雷蒙德、A.诺伊等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员能力模型
1、经营能力。
2、专业和技术知识。
3、变革管理能力。
4、综合能力。
第五节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架构
二、直线制与职能制人力资源组织架构
(一)直线制人力资源组织架构
(二)直线职能制人力资源组织架构
三、人力资源组织架构的升级:HR三支柱
(一)内涵。
1、支柱一:专家中心(COE)
2、支柱二: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RBP)
3、支柱三:共享服务中心(SSC)
(二)特点
1、各部门管理者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2、HR三支柱与职能模块的关系
3、HR三支柱间的协同互动关系
①HR三支柱是专业同质和目标一致的三套班子。
②HR三支柱的协同性,能以业务为出发点,全面、系统(战略-策略-执行)的从HR视角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六节 人力资源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沿革
(一)常见划分模式
1、弗伦奇6阶段论
①科学管理运动。
②工业福利运动。
③早期的工业心理学。
④人际关系运动阶段。
*霍桑实验。
⑤劳动运动。
⑥行为科学与组织理论时代。
2、卡西乔4阶段论
①档案保管阶段。
②政府职责阶段。
③组织职责阶段。
④战略伙伴阶段。
3、赵曙明2阶段论
①人事管理阶段。
②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4、尤里奇4阶段论
①行政事务性的HR。
②职能专业性的HR。
③战略性的HR。
④由外而内的HR。
5、4阶段新论(彭剑锋)
①人事行政管理阶段。
②人力资源专业职能阶段。
③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与工作匹配阶段
系统匹配阶段
竞争潜力阶段
④人力资本价值管理阶段。
a.知识化
b.归核化
c.价值化
d.流程化
二、品质发展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问题
1.企业家难以自我超越,高层领导团队转型变革领导力滞后
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能力短缺,人力资源管理与业务发展脱节
3.人力资源管理的顶层设计缺失,整体转型与系统变革能力不足
4.人力资源管理角色不清、职能错位,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意识淡薄、供给能力不足
5.绩效价值导向偏离品质发展时代要求,绩效指标与管理方向迷失
6.组织与人才管理机制僵化,抑制组织活力与人才创新
7.转型变革中员工压力增大,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工作与生活平衡矛盾加剧
8.企业创新型顶尖人才与国际化人才匮乏、跨文化人才管理能力不足
9.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基础薄弱,人力资源平台化与数字化能力不足
10.人力资源效能低下,机器替代人才加速,人才难以退出和转换
三、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十大趋势
(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环境
1.组织外部环境
(1)技术换代加速商业模式演进。
(2)国内外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呈现新特征。
(3)劳动力结构发生改变。
2.组织内部环境
(1) 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改变。
(2) 组织变革成为常态。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新趋势
1.全球人才供应思维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趋势
2. 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与人力资本价值增值管理趋势
3. 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为基于任务+能力的复合式管理趋势
4. 战略支撑、业务价值贡献与HR三支柱发展趋势
(1) HR三支柱的升级。
(2) HR三支柱的重构
5.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转向知识型员工管理趋势。
6 .未来人与组织关系的重构:从单一雇佣的契约关系到多元的相互雇佣合作伙伴关系。
7. 劳动组织形式多元化,用工方式灵活化趋势
8. 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机替代、人机互补合作趋势
9.人力资源从业者的使命、能力跨界与新职业趋势
10.人力资源管理产品与服务客户化、场景体验与多技术综合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