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制成的System/360
从1964年S/360正式发布开始,到1980年代中期的20多年里,S/360几乎垄断了全球高端主机市场,简直就是IBM的一棵摇钱树,让IBM长期坐享高增长、高利润的回报。1965年到1985年,IBM的年收入以每年14%的增长率持续增长,市场份额也迅速扩张,以至于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反托拉斯调查。
IBM的竞争对手经过二十多年的追赶,终于在1980年代末推出了性能和S/360不相上下、但价格却低得多的主机产品。比如,日本的日立公司和富士通公司的同类产品价格,就比S/360要低30%到40%。
郭士纳清醒地认识到,S/360主机的衰落只是导致这次危机的表层原因,更深层的病灶其实是出在IBM的组织文化上。
“大企业病”自我满足、僵化封闭的状态,对市场的变化、对客户的需求不闻不问;对内,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分公司都把自己小集团的利益放在公司的整体利益之上,相互之间各自为政、内斗不断。
20多年的垄断霸主地位让IBM习惯了躺着赚钱,忘记了还有市场竞争这回事,基本上自废了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武功。正因为如此,IBM才会被追赶上来的竞争对手只轻轻一拳,就打倒在地。这才是导致1990年代初这场危机的深层原因。如果IBM的组织文化不变,那么任何改革措施带来的效果都是短暂的。
IBM遭遇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竞争对手推出了性能和S/360不相上下、但价格却低得多的主机产品,严重挤压了IBM的市场份额;更深层的原因,是S/360带来的长期垄断地位,让IBM陷入了封闭僵化、尾大不掉的组织文化,无力应对突然变化的市场形势。
创新者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