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财务管理 期末复习精华4
详细的总结了财务管理中资本成本及资本结构。股利分配政策包含要素:股利支付形式,股利支付率,鼓励政策的类型,股利支付程序
编辑于2021-12-24 20:47:28肆
第七章 资本成本及资本结构
一、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又称资金成本。资本成本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两部分。K为资本成本率;D为用资费用;P为筹资额;F为筹资费用;f为筹资费用率,即筹资费用与筹资额的比率。
二、筹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支付的各项费用,如银行借款的手续费、发行股票、债券支付的发行手续费、印刷费、律师费、公证费、广告费等。
三、用资费用:是指企业为了使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如股票的股利、银行借款和债券的利息等。
四、资本成本的种类
个别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的成本,如债券资本成本、长期资本成本、优先股资本成本、普通股资本成本、留存收益资本成本。所有成本都应表示成税后的形式。
综合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全部长期资金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由于企业往往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所以筹资决策就需要计算各种不同长期资金的总成本。
边际资本成本:是指企业追加长期资金的成本。
五、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
(一)长期借款资本成本:Kl为长期借款资本成本;L为长期借款总额;T为所得税率;fl为长期借款筹资费率;Il为长期借款利息;i为长期借款的年利率。
(二)长期债券资本成本:Kb为债券资本成本;Ib为债券利息;B为债券发行总额(按发行价格计算);T为所得税率;fb为债券筹资费率。
(三)优先股资本成本:Kp为优先股成本;Dp为每年每股红利;Pp为优先股每股发行价格;fp为优先股筹资费率
(四)普通股资本成本
1、股利折现模型法:是股票估价的基本模型。P为普通股筹资额;f为普通股筹资费率;Dt为普通股第t年的股利;Kc为普通股资本成本。
固定股利政策下的股利折现模型:Kc为普通股资本成本;Dc为普通股每年股利;Pc为普通股筹资额;fc为普通股筹资费率
固定增长股利政策下的股利折现模型:D1为普通股第一年股利;g为普通股股利增长率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Kc为普通股资本成本;β为股票的贝塔系数;Rf为无风险报酬率;Rm为市场平均报酬率
(五)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其资本成本是股东失去向外投资的机会成本,没有筹资成本。
1、固定股利政策:Kr为普通股资本成本;Dr为普通股每年固定的股利;P0为普通股筹资额
2、固定增长股利政策:D1为普通股第一年的股利;g为固定的股利增长率
(六)其他补充:优先股资本成本<留存收益资本成本<普通股资本成本,普通股风险>优先股等闲;债务资金筹措方式资本成本<所有者权益类筹措方式资本成本;债务类风险小于股票类,而股票类预期报酬率更高一些;借款的筹资费率一般小于债券的筹资费率
六、综合资本成本
概念:是将各单项资本成本在总筹资额中所占百分比作为其权数,来计算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值。
决定因素:(1)各种长期资金的个别资本成本 (2)各种长期资金所占比重
七、边际资本成本
概念:是指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量的资本所负担的成本。
决定因素:(1)追加资本的结构 (2)追加资本的个别资本成本水平
八、筹资总额分界点
概念:指在现有目标资本结构条件下,保持某一资本成本不变时可以筹集到的资金总限额,即特定筹资方式下的资本成本变化的分界点。
九、资本结构:是指长期资本的组合结构。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十、资本结构决策方法
(一)每股收益分析法(EBIT-EBS分析法)计算过程:
1、计算两套追加筹资方案每股收益无差别点。EBIT*为两种筹资方案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I1,I2为两种筹资方案下的债务年利息;D1,D2为两种筹资方案下的优先股年股利;T为公司所得税;N1,N2为两种筹资方案下的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2、利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分析图进行决策。(图中的交点是我们计算得到的,与题目中告诉的进行比较)
(二)比较资本成本法:通过计算不同筹资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从中选出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方案为最佳资本结构的方法。
1、计算出各个筹资方案所占的比重及个别资本成本
2、计算综合资本成本
(三)企业价值比较法
十一、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成本按习性分类,通常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三类。总成本习性模型为y=a+bx。y为总成本,a为固定成本,b为单位变动成本,x为业务量。
十二、边际贡献=营业收入-变动成本 M为边际贡献总额;S为营业收入总额;C为变动成本总额;P为单价;V为单位变动成本;Q为业务量;m为单位边际贡献。
十三、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生产经营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EBIT为息税前利润;F为固定成本
十四、经营杠杆
概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引起的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大于销售变动幅度的杠杆效应。
经营杠杆系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变动率之间的比率。F指固定成本;S指营业收入总额;C指变动成本总额;P指单价;V指单位变动成本;Q指业务量。
影响经营杠杆的因素:产品销售数量Q与DOL成反比;产品销售单价P与DOL成反比;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V与DOL成正比;固定成本F与DOL成正比。
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产品需求、产品售价、产品成本、调整价格的能力、固定成本的比重。
十五、财务杠杆
概念:是因固定财务费用(债务利息或优先股股利)的存在而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幅度超过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I为债务利息;T为公司所得税税率;D为优先股股利;N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影响财务杠杆的因素:息税前利润EBIT与DFL成反比;长期资金规模与DFL成正比;债务资金比例与DFL成正比;债务利率与DFL成正比;优先股股利D与DFL成正比;所得税税率与DFL成正比。
影响财务风险d因素主要有:资本供求变化、利率水平变化、获利能力的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
十六、综合杠杆
概念:是因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共同存在而导致的每股利润变动大于产销量变动的杠杆效应,也可称为符合杠杆、联合杠杆和总杠杆。
综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反映了企业每股利润变动率相对于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一般来说,公司的总杠杆系数越大,每股收益随销售量增长而扩张的能力就越强,但风险也越大。
第九章
一、股利分配政策
包含要素:股利支付形式、股利支付率、鼓励政策的类型、股利支付程序
(一)剩余股利政策
目的:维护公司最佳资本结构
优点:①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 ,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缺点:①容易导致股利波动,不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
(二)固定或持续增长股利政策
目的:为了避免出现由于经营不善而削减股利的情况,有利于维持稳定的股利支付
优点:①向市场传递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声誉,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稳定公司股票价格;②有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特别是对那些对股利有着很高依赖型的股东;③可能会不符合剩余股利政策,但为了将股利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即使推迟某些投资方案或暂时偏离目标资本结构,也比降低股利或降低股利增长率有利。
缺点:①会造成股利的支付与盈余t脱节 ②不能像剩余股利政策那样保持较低的资本成本;③当盈余较低时也要支付固定股利,有可能会导致资金短缺,财务状况不断恶化。
(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基本含义: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例,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的政策。
优点:①能使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地配合
缺点:①因为公司的股利随公司的盈利频繁变动,极易给投资者造成公司不稳定的感觉,既会对公司形象的树立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稳定股票价格不利。
(四)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基本含义:公司一般情况下只支付一个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在盈余较多的年份,再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但额外股利并不固定化。
优点:具有较大灵活性 ②使那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每年至少可以得到虽然较低但比较稳定的股利收入,从而吸引住这部分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