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本图讲述了八年级上册数学一次函数的内容,包括一次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表达式的确定、一次函数的应用等。
下图梳理了八年级上册历史中鸦片战争的知识点,包括鸦片走私的原因、时间、原因、结果、影响等方面,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重要矛盾)
时间:1931年9月18日
过程:日本是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城
影响: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伪满洲国的建立
时间:1932年
建立:日本扶持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统帝),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溥仪:宣统帝,1912年2月12日被袁世凯逼迫退位
目的: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暴行:①屠杀无辜人民 ②掠夺战略资源 ③推行奴化教育 ④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影响: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局部抗战
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侵略,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1936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
一·二八事变
时间:1932年1月28日
地点:上海
结果: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规定日军可以留驻上海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3年1月,日本占领山海关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是自运动”
国民党政策(态度):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后果: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一二·九事变
时间:1935年12月9日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主力:北平学生
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达到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
结果: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
性质:爱国救亡运动
影响: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5年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81宣言”
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西安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经过: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国共产党党的态度: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