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影像诊断学 呼吸系统
这是一篇医学影像学专业课呼吸系统思维导图,主要介绍了正常影视表现,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常用成像技术临床运用,气管和支气管病变,肺部病变,胸膜及胸壁病变和纵膈病变。
编辑于2021-12-28 15:18:22影诊呼吸系统
四、气管和支气管病变
一、先天性支气管囊肿
边缘光滑锐利,少数囊壁见弧形钙化
二、支气管扩张 HRCT诊断
儿童及青年期为多,多见于左肺下叶、左肺舌段及右肺下叶
临床及病理
咳嗽、咳痰、咯血 慢性炎症使支气管壁破坏导致扩张变形
①柱状支气管扩张
远端≈近端
②囊状支气管扩张
远端>近端 远端呈球囊状
③静脉曲张型
支气管形态不规则,似静脉曲张
影像学表现
X线
较严重: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 囊状支气管扩张:囊状/蜂窝状,多个圆形/卵圆形透亮区,可见气-液平面
CT
首选+确诊:HRCT
柱状:轨道征、印戒征、指套征
囊状:葡萄串影
静脉曲张:串珠状
MRI
三、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老年人
临床及病理
咳嗽、咳痰,痰为白色黏液泡沫状,粘稠不易咳出 连续2年以上,每年至少3月
影像学表现
X线
肺纹理增多、紊乱、扭曲及变形 “轨道征" 刀鞘状 肺动脉高压征
CT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肺部病变
一、肺先天性病变
一、肺隔离症
二、肺动静脉瘘
二、肺部炎症
一、大叶性肺炎
致病菌:肺炎链球菌
临床病理
青壮年,突然高热、胸痛、咳铁锈色痰
①充血期:12-24h
②红色肝样变期:2-3天
③灰色肝样变期:2-3天
④消散期:发病1周后
影像
X线 (渗出与实变)
征象比临床症状出现晚,吸收晚于临床
①充血期:不明显
②实变期:大片均匀致密影,“空气支气管征”
③消散期:散在、大小不一和分布不规则的斑片影。吸收后出现索条影,见增粗的肺纹理
CT
靠近肺门:“空气支气管征”
二、支气管肺炎 /小叶性肺炎
致病菌:葡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临床病理
婴幼儿、老年人,体弱者。高热、咳嗽、咳泡沫黏痰/脓痰,伴呼吸困难、发绀及胸痛 可出现肺气肿、肺不张
影像
X线
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 斑点/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淡且模糊不清,病变可融合成片状/大片状
CT
弥漫散在斑片影,典型者呈腺泡样形态,边缘较模糊
三、支原体肺炎
致病菌:支原体 经空气传播(口、鼻分泌物)
实验室:支原体抗体阳性;发病2-3周冷凝集实验比值升高,可达1:64
四、间质性肺炎
感染性:主要为支原体,多见小儿 非感染性
临床病理:气急、发绀、咳嗽、鼻翼煽动
影像
X线
好发两肺门附近,肺下野、网格状密度增高影,肺门影增大,密度增高,结构不清
CT
子主题
五、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
六、肺脓肿
临床病理
急性: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大量脓痰咳出,有腥臭味,放置后分三层,痰中带血,中毒症状明显,WBC↑
慢性:咳嗽、脓痰/脓血痰、胸痛、消瘦为主。 WBC(-)
大片渗出、实变,中心坏死、液化,有空洞、脓肿,周围纤维增生
影像
X线:空洞 气-液平面
急性期(<3月):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中心空洞,没有平面
慢性期(>3月):密度不均,边缘清楚,内有空洞,多房相连,多支相通,可多叶受侵
CT:“空气支气管征”、气-液平面、液-液平面
小结
大叶性肺炎:大叶/段性渗出与实变,有空气支气管征
小叶性肺炎:小叶渗出与实变,有肺纹理增多紊乱和局限性肺气肿
间质性肺炎:肺纹理多粗乱模糊
肺脓肿:含有液平面的厚壁空洞
肺曲菌病:空洞/空腔内球形结节/肿块,有空气半月征和晕轮征
三、肺结核
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
临床病理
症状:咳嗽、咯血、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明显消瘦 诊断:痰检找到结核菌、痰培养阳性、纤支镜发现结核病变 病理:渗出、增殖、变质为主
分类
原发型肺结核(Ⅰ型)
初次感染,常见于儿童,少数可见青年
1、原发综合征
原发综合征=肺部原发灶+局部淋巴管炎+所属淋巴结炎
影像
X线:云絮状/类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不清。多见于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胸膜处。 “哑铃状”
CT
2、胸内淋巴结结核
定义:原发病灶完全吸收时,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影像
X线
炎症型:肺门向外扩展的高密度影,边缘模糊
结节型:肺门曲突出的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以右侧肺门多见
CT
淋巴结平扫: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增强:典型环形强化影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通过淋巴管经胸导管进入血流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三均匀)
影像
X线
双肺弥漫散在分布的粟粒样结节,直径1-2mm与支气管走行无关 “三均匀”:分布均匀 大小均匀 密度均匀 边缘清楚
CT
HRCT 三均匀
2、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三不均匀)
影像
X线
“三不均匀”
继发型肺结核(Ⅲ型) 最常见
多在肺尖、锁骨下区及下叶肺段
影像学
X线
渗出浸润为主型
大多呈斑片状或云絮状,边缘模糊
干酪为主型
①结核球
好发: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邻近肺野见散在增殖性/纤维性病灶⥤卫星病灶
②干酪性肺炎
好发:上叶多见
肺段/肺叶实变,轮廓较模糊
干酪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密度 密度高而不均 密度浅淡,磨玻璃影 空洞 多发虫蚀状空洞 无 支气管播散 有 无 病变体积 小 不变 好发部位 右上叶 各叶 血沉 ↑ (-) WBC (-) ↑
空洞为主型 (纤维化)
结核病主要传染源
由于纤维收缩,同侧肺门上提,肺纹理垂直向下垂柳状
同侧胸廓塌陷,邻近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肋膈角变钝
CT
渗出浸润为主型
干酪为主型
空洞为主型
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多发于儿童与青少年 分为干性和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1、干性
(-)或少许胸膜渗出和增厚
2、渗出性
胸腔积液 病程长引起胸膜增厚、粘连或钙化
影像学
X线
游离性胸腔积液
少量积液 肋膈角变钝
肺底积液
叶间积液
包裹性积液
其他肺外结核(Ⅴ型)
四、肺真菌病
肺曲菌病 (最常见的真菌病)
致病菌:烟曲菌
影像学
X线
“空气半月征”
CT
“空气半月征”、“晕圈征”
肺隐球菌病
致病菌:新型隐球菌 病因:吸入性土壤、牛乳、鸽粪、腐烂水果
五、肺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
肺吸虫病
肺棘球蚴病/包虫病
X线CT
囊肿呈圆形/椭圆形,常于肺下野,右肺下野多见。 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清楚,少数边缘有环形钙化
①外囊破裂
新月形透亮带
②内、外囊破裂
气-液平面
③内外囊分离
“水上浮莲征”
④囊肿破裂
内容物咳出
环形薄壁空腔,继而完全闭合
继发感染
边缘模糊,呈片状影,失去原来形态
进入胸腔
形成气胸和液气胸
六、肺肿瘤
一、肺部恶性肿瘤
1、中央型肺癌
发生段及段以上支气管。多见于鳞癌
生长方式:①管内型②管外型③管壁型
X线
早期:直径小于2cm,无异常;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 中晚期:肺门区肿块+阻塞性肺不张
1⃣️直接征象:肿块(肺门区,可有偏心性空洞) 支气管改变(体层+CT)
2⃣️间接征象:阻塞性肺气肿 阻塞性肺炎 阻塞性肺不张 右上叶肺不张“反S征”“横s征”
3⃣️转移征象:淋巴结肿大,癌栓形成、骨质破坏
CT
间接征象:“黏液支气管征”、“指套征”
2、周围型肺癌
早期:小于2cm 孤立性小结节病灶、小片状磨玻璃影(GGN)
晚期:肺内肿块、分叶征、毛刺征、偏心性空洞、胸膜凹陷征、空泡征、脐样征、血管集束
3、弥漫型肺癌
CT
“空气支气管征” 增强:“血管造影征”
4、其他恶性肿瘤
二、肺转移瘤 (血行转移最常见)
绒癌>乳癌>肝癌>胃癌>骨肉瘤>甲状腺瘤
CT
①血行转移:多发或单发结节灶,边缘清楚光滑,出血时“晕圈征” ②淋巴转移:串珠状改变或不规则增粗,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③邻近器官直接蔓延
三、肺良性肿瘤
1、错构瘤
内胚层与间胚层发育异常
临床病理
①中央型错构瘤:压迫气管,出现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可有肺不张
②周围型错构瘤:软骨、纤维组织、平滑肌、脂肪
影像
X线:中央型: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表现 周围型:孤立性结节,边缘清晰光滑,呈分叶状,可有钙化 “爆米花”样
CT:周围型:圆形/类圆形,边缘清晰光滑,有分叶,无毛刺征。斑点状/“爆米花”状钙化
七、肺尘埃沉着病(尘肺)
影像
①小阴影 ≤10mm (最常见)
类圆形:硅沉着病
不规则:石棉肺、非典型硅沉着肺
②大阴影 >10mm
多发:两肺上叶 长条形/八字形→典型硅沉着病
③小阴影聚集
④胸膜斑
多见于石棉肺
⑤肺纹理改变
⑥肺门
蛋壳样钙化
硅沉着肺
临床:早期无症状/咳嗽 ;晚期呼吸困难、发绀、咯血
X线
①肺纹理:早期增多增粗,晚期肺气肿加剧,肺纹理减少
②矽结节及融合:3mm孤立性结节,融合后见两上肺野外带。大结节两肺对称翼状
③肺门:增大增浓,淋巴结蛋壳状钙化,晚期肺门上移,残根征
④肺气肿
⑤胸膜
早期肋膈角变钝/消失,早期胸膜增厚钙化
⑥合并结核
位于肺尖/锁骨上下区
八、特发性肺纤维病
九、结节病
十、韦格纳肉芽肿病
六、胸膜及胸壁病变
一、胸膜炎
影像学
X线:急性期:胸腔游离积液/包裹性积液,肋膈角变钝,气-液平面
二、气胸与液气胸
脏胸膜或壁胸膜破裂
影像学
X线: 典型:外凸弧形带均匀低密度,肺纹理消失 少量气胸,多于肺尖,形成圆拱形气胸带 大量气胸,肺向肺门回缩,圆形形高密度影 肋间隙增宽,向健侧移位
三、胸膜增厚、粘连与钙化
影像学
X线:常见于肋膈角,肋膈角变钝、变平、消失 广泛→肋间隙变窄、横膈上抬、纵膈向患侧移位
四、胸膜肿瘤
原发性胸膜肿瘤
起源于胸膜的间皮细胞与纤维细胞
临床病理
影像学
X线
CT
MRI
胸膜转移瘤
五、胸壁病变
七、纵膈病变
一、纵膈肿瘤和瘤样病变
上 胸内甲状腺肿
吞咽时移动,多为良性
临床病理
① 胸骨后甲状腺肿 多见
②迷走甲状腺肿题 少见
影像学
X线
CT :较高密度,常见囊变,出血及钙化,邻位结构受压移位
MRI: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中 胸腺瘤 (前纵膈最常见)
临床病理
多见于成年人。30%-50%有重症肌无力
影像学
CT:类圆形,可分叶,多位于前纵膈中部,少数于颈部、胸膜、肺。 增强:实性部分呈较均匀性强化
下 畸胎瘤 良性
由2个或3个胚层的体细胞构成,常见:纵隔肿瘤 胸骨后、血管前
临床病理:①成熟性:皮样囊肿 ②未成熟性:可含胚胎性或胎儿型组织,或三个胚层组成
影像学
X线:心脏与大血管交界,左侧多于右侧。常类圆形,密度较淡不均匀,瘤内可有散在不规则钙化。(可有牙齿、骨骼)
CT:厚壁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密度混杂,包括脂肪、钙化或骨骼、水样密度及软组织
淋巴瘤 恶性
临床病理
霍奇金病最常见,常见于青年;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青少年
影像学
X线:纵隔增宽,上纵膈增宽为主,边缘清楚,可呈分叶状
神经源性肿瘤
90%位于后纵隔椎旁间隙
影像学
X线: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呈类圆形或哑铃状,可见椎间孔扩大,邻近骨质破坏
CT:良性者边缘光滑锐利;恶性呈浸润生长,边界不清楚,内部密度不均匀
MRI
诊断 鉴别诊断
纵膈其他少见肿瘤及囊肿
脂肪瘤和脂肪肉瘤
支气管囊肿
影像学
X线:类圆形均匀致密影,亦可分叶状,贴近气管或支气管的一侧边界多较平直,相应管壁轻度受压
CT:邻近气道,外缘光滑锐利
CT值
浆液性囊肿 0-20HU
黏液性囊肿30-40HU
囊肿合并感染或囊内出血 30HU以上
内容物有钙或草酸结晶100GU
有凝血块 密度不均匀
心包囊肿
临床病理:内有澄清液体
影像学
X线:多位于右侧心膈角,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轮廓光整、清楚;侧位片呈水滴状,上尖下圆
CT:囊内无液体,壁光滑,多无钙化
MRI:囊性T1高 ;黏液性(蛋白含量高)T1高T2高
二、纵膈其他非肿瘤性病变
纵隔炎
纵隔气肿
纵隔血肿
八、膈肌病变
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 四个膈孔:两前:前下肋胸骨间隙;两后:胸腹裂孔 是膈疝好发部位
一、膈疝
1、食管裂孔疝
最常见 婴儿小孩常见
2、胸骨旁疝
CT中胸骨旁看到胃肠组织
3、胸腹裂孔疝
婴儿最常见的先天膈疝,多左侧
影像学
X线
CT
MRI
外伤性膈疝
临床病理
影像学
X线
CT
二、膈膨升
先天性发育不良/后天萎缩,肌层变薄弱而上抬凸入胸腔
临床病理
中老年男性,无症状 膈升到3前肋时有呼吸困难、胸痛、上腹不适 局限性右侧多见;弥漫性左侧多见
影像学
X线:吸气时明显,密度均匀,边缘光整
诊断 鉴别诊断
膈麻痹 升高没有膈膨升明显,但矛盾运动幅度大 膈疝 膈高度及整体活动度正常,多表现为局限性升高
三、膈麻痹
膈神经受伤,膈松弛上抬,呼吸时无活动/出现反常运动
影像学
X线:膈升高不明显和矛盾运动幅度很大
四、膈肌肿瘤
九、胸部外伤
一、气管及支气管裂伤
隆突附近多见,常在隆突下1-2cm,左多于右
临床病理:隆嵴附近多见,隆嵴下1-2cm处发生,左侧多于右侧
影像学
X线:气胸、纵膈气肿或皮下气肿等间接征象
CT:常规CT难以显示轻中度,多层螺旋CT三围重组气管树可见
二、肺挫伤与肺撕裂伤
裂伤:末梢气管、血管断裂
临床病理:肺间质肺实质内液体渗出,肺外围多见
影像学
X线
CT
诊断 鉴别诊断
三、肋骨骨折
可单发、多发,单一肋骨可发生双骨折或多处骨折 3-10肋多见
临床病理:主要症状是胸痛,呼吸及活动时加重,持续时间长。多处肋骨多出骨折引起胸壁呼吸反常运动
影像学
X线
完全性骨折:肋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断端对合良好/移位
不完全骨折:骨长轴扭曲、一侧骨皮质分离
继发征象:气胸、液气胸及纵隔气肿
CT:可敏感发现肋骨骨折,可显示肋软骨骨折
三、常用成像技术临床应用
一、X线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二、CT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三、MRI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四、成像技术的优选和综合应用
一、经济原则
二、简便原则
三、实用原则
四、安全原则
二、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一、X线
一、气管 主支气管病变
不完全性阻塞:阻塞性肺气肿 完全性阻塞:阻塞性肺不张
1、阻塞性肺气肿
①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大支气管狭窄 eg:支气管异物 肿瘤及慢性炎症
X线:一叶/一侧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
②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
X线:1⃣️胸廓呈桶状,肋骨走行变平,肋间隙变宽;横膈低平并可呈波浪状,活动度明显减弱2⃣️两肺野透亮度增加,见肺大疱影;肺纹理分布稀疏变细,肺叶中外带肺纹理可消失3⃣️心影狭长呈垂位心型
2、阻塞性肺不张
①一侧肺不张
一侧主支气管完全性阻塞的后果
X线:肺野密度增高,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膈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心缘及横膈影不清楚,健侧代偿性肺气肿
②肺叶不张
肺叶支气管完全性阻塞
X线:肺叶体积缩小,密度增高,肺血管、肺门及纵隔不同程度向患侧移位,邻近肺野代偿性肺气肿
分类
1⃣️右上叶肺不张
三角形密度增高影 尖端指向肺门,基地位于肺尖,右肺门向上移位,气管向右移位
2⃣️右中叶肺不张
右下肺野中内带呈底位于右心缘三角形密度增高影
3⃣️左上叶肺不张
4⃣️下叶肺不张
底在膈面、尖指向肺门的三角形密度增高影,肺门向下移
③肺段不张
④小叶肺不张
二、肺部病变
1、肺泡实变
炎症、水肿、出血 eg:肺炎 肺结核 肺水肿 肺出血以及肺栓塞引起的肺梗死
渗出(与实变一起出现) 常是急性炎症的表现
片状、边缘模糊、云絮状、密度浅淡、密度不均
空气支气管征
恰当治疗,3-4周内吸收
磨玻璃样密度影
2、增殖性病变
慢性炎症形成肉芽肿 eg:慢性炎症 炎性假瘤 肺结核 硅肺
以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组织细胞增生为主
X线:①结节状、片状、肿块状密度增高影(肉芽肿性病变:结节状、球状、肿块状;慢性肺炎:片状)②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楚③动态变化缓慢(几月几年无明显吸收,有的缓慢增大)
3、纤维性病变
本质:愈合过程中形成瘢痕
分类
局限性纤维化
eg:慢性肺炎、肺结核的愈合后果
X线:索条状僵直的高密度影,边缘清楚。 若范围大,气管和纵隔向患侧移位 下肺野“垂柳症”,多见于慢性肺结核、硅肺
弥漫性纤维化
eg:硬皮病、类风湿、尘肺、慢性支气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X线:弥漫分布的网状、线状及蜂窝状影 网状结节病变,多见于肺尖埃沉着病及慢性间质性肺炎
4、结节与肿块
≤3cm 结节 >3cm肿块
良性
单发:结核球、错构瘤、炎性病变 结核球和错构瘤内可有钙化 边缘光滑、清楚
恶性
单发:多见于周围型肺癌,少数为肉瘤和单发转移瘤 多发:转移瘤 肺癌边缘多见毛刺
5、空洞与空腔
空洞
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除并吸入气体形成 可形成液-气平面
X线分类 (洞壁厚薄)
1⃣️虫蚀样空洞
多发性边缘不规则虫蚀状透明区,见于干酪性肺炎
2⃣️薄壁空洞
厚度小于3mm,多见于肺结核、肺脓肿、少数肺转移瘤
3⃣️厚壁空洞
大于3mm,多见于肺脓肿、肺结核、周围型肺癌,多有气-液平面
空腔
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eg: 肺大疱、肺囊肿、肺气囊 可有气-液平面
6、钙化
eg:干酪样结核的愈合阶段、硅肺、骨肉瘤肺内转移、肺泡微石症
X线:①密度很高、边缘清楚锐利、大小形状不同,可为斑点状、块状、球状 ②肺结核/淋巴结结核钙化:单发/多发斑点状 错构瘤钙化:爆米花样 硅沉着病钙化:两肺散在多发结节/环状钙化 淋巴结钙化:蛋壳样 骨肉瘤钙化:两肺散在结节状 肺泡微石症钙化:多发粟粒状/结节状钙化
三、肺门改变
四、胸膜病变
1、胸腔积液
X线 明确存在 不能鉴别性质
内低外高弧形带
①游离性积液
1⃣️少量:第4肋前端以下 2⃣️中量:第4肋前端以上,第2肋前端一下 3⃣️大量:第2肋前端以上
②局限性积液
1⃣️包裹性积液:结核 2⃣️叶间积液:心力衰竭/结核,少数肿瘤转移 3⃣️肺下积液:结核。“膈升高”,肋膈角深而锐利
2、气胸与液气胸
气胸
脏胸膜破裂
自发性气胸
肺内气体进入空腔
张力性气胸
气体只进不出/进多出少
壁胸膜破裂
体外气体进入胸腔 eg:胸壁穿通伤、胸部手术、胸腔穿刺
液气胸
外伤、医源性手术、胸腔穿刺抽液漏入气体
3、胸膜增厚、粘连与钙化
4、胸膜肿瘤
95%转移瘤,5%原发性
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五、纵隔改变
1、形态
增宽(最常见)
2、密度
增高:畸胎瘤(牙齿)、动脉瘤(壁钙化)、淋巴结结核(钙化)
3、位置
患侧移位
肺不张、广泛肺纤维化、胸膜增厚
健侧移位
气胸、单侧肺气肿、胸腔积液、胸膜 肺 纵膈肿瘤
六、横膈改变
三、MRI
一、肺部病变
1、肺泡实变
2、增殖性病变
3、纤维性病变
4、结节与肿块
信号
①慢性肉芽肿、干酪样结核、错构瘤:T2WI低信号 (纤维组织和钙质)
②原发癌/肺转移癌:T2WI高信号
③肿块坏死液化: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④囊性病变: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⑤血管性肿块(动静脉瘘):流空效应
5、空洞与空腔
6、钙化
二、胸膜病变
三、纵隔改变
一、正常影像表现
一、X线
体位
PA:常规摄片位
侧位:确定病变的解剖部位
斜裂:肋膈角-第4胸椎下缘 水平裂:斜裂中点水平线
前弓位:显示肺尖、锁骨
斜位:肋骨腋段骨折
一、胸廓
1、骨骼
①肋骨
25岁前肋软骨不显影,25岁后第一肋骨首先钙化,肋软骨钙化顺序1→10→2,沿肋骨边缘呈条状/斑点状钙化
第1前肋=第4后肋 第6前肋=第10后肋
先天变异
①颈肋
第7颈椎旁,单侧/双侧,较第1对肋骨短而小
②叉状肋
肋骨前端增宽呈叉状/小的突起
③肋骨联合
后肋近脊椎旁,以第5-6肋最常见
②锁骨
中外1/3易骨折
③肩胛骨
④胸骨
⑤胸椎
PA位第1-4胸椎清楚可见
2、软组织
①胸锁乳突肌
两肺尖内侧形成外缘锐利的均匀致密影
②胸大肌
肌肉发达男性,两肺中部的外侧形成扇形密度增高影,右侧明显
③女性乳房 及乳头
两下肺野对称的密度增高影,半圆形,下缘清晰。第5前肋见小圆形致密影的乳头
④伴随阴影
肺尖反折胸膜及胸膜外肋骨下的软组织,在肺尖部沿第2后肋骨下缘,见1-2mm宽的线条状影
二、气管
起于喉部环状软骨下缘(第6-7颈椎平面),向下走行于上纵膈中部,在第5-6胸椎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气管宽度1.5-2cm
三、肺
①肺野
深吸气 透亮度↑ 深呼气 透亮度↓
肺野:第2、4肋前端下缘水平线分为上、中、下野,纵行分为内、中、外带
肺尖区:第1肋骨外缘以内的部分 锁骨下区:锁骨下至第2肋骨外缘以内的部分
②肺叶
③肺段
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每个肺段有单独的肺段支气管,肺段呈圆锥形,尖端指向肺门,底部朝向肺外围
右肺
上叶
尖段 S1 后段 S2 前段 S3
中叶
外侧段 S4 内测段 S5
下叶
背段 S6 内底段 S7 前底段 S8 外底段 S9 后底段 S10
左肺
上叶
尖后段 S1+2 前段 S3 上舌段 S4 下舌段 S5
下叶
背段 S6 内前底段 S7+8 外底段 S9 后底段 S10
④肺门
肺A. V. 支气管 淋巴组织的总合投影 主要部分:肺动脉、肺静脉的大分支
位于中野内带,左肺门比右肺门高1-2cm
右侧
1⃣️上部
上肺静脉
上肺动脉
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
2⃣️外缘
上肺静脉的下后静脉干
3⃣️下部
右下肺动脉干 (宽度不超过15mm)
左侧
1⃣️上部
左肺动脉弓
2⃣️下部
左下肺动脉
⑤肺纹理
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
下肺野肺纹理比上肺野多且粗 右下肺野肺纹理比左下肺野多而粗
四、纵膈
前中:气管前壁、升主动脉、心脏前缘 中后:气管后壁、食管前壁
肿瘤
前纵膈:①胸骨后甲状腺 ②胸腺瘤(最常见) ③畸胎瘤
中纵膈:①淋巴瘤 ②支气管囊肿 ③心包囊肿
后纵膈:①神经源性肿瘤 ②食管囊肿
五、胸膜
分类
脏层
壁层
斜裂
横裂
六、横膈
孔
膈的三大孔:主动脉裂孔 腔静脉裂孔 食管裂孔
四个膈孔(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横膈薄弱区) 两个前下肋胸骨间隙 两个在后的胸腹裂孔
右膈顶:第5-6前肋=第9-10后肋 右膈比左膈高1-2cm
局限性膈膨升:右侧常见,深吸气明显 波浪膈:深吸气横膈呈波浪状
三、MRI
一、胸壁
①胸壁肌肉
T1WI、T2WI较低信号
②肌腱 韧带 筋膜
T1WI、T2WI低信号
③肌肉间
脂肪影、流空血管影
④脂肪组织
T1WI高信号、T2WI较高信号
二、纵膈
血管
流空效应
三、肺门
四、肺实质
五、胸膜
六、横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