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之教学篇-流派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之教学篇-流派,包括情感因素的人本派、交际运用的功能派、二外教学发展趋势、习惯养成的经验派等等。
编辑于2021-12-29 17:15:55教学篇-流派
情感因素的人本派
团体语言学习法: 采用小组集体讨论形式,学习过程被视为咨询过程,又称咨询法
背景:1960'; 美-科伦
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情感因素,建立师生间信任、支持 +整体学习观
要素:安全感(师生间如医患);注意力和进取心(轻松愉快的环境);记忆力和思考(足够的静默时间);辨别
特点:6-12学生围成一圈,教师在圈外,学生用母语传达信息,老师翻译,学生如感兴趣可重复;
评价:1)打破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发挥学生主体性;2)教师指导作用发挥不够,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有学生主导;3)没有教学大纲、固定脚踩、考试不再重要
默教法: 教师尽量少说话,鼓励学生多参与言语
背景:美-加特诺 类似团体语言
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 学习应是解决问题式的、创造和发现式的活动
特点:1)最大特点是教师的沉默;2)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启蒙者,鼓励并营造学习环境;3)强调学生间的互动;4)充分利用直观教具;5)不改正错误,做中立观察者;6)口语领先+句子本位;7)词汇为核心,用少词早多句
评价:1)教师指导作用发挥不够;2)学生自发语言规则会花费过多时间在探索、归纳上;3)不纠正错误;4)语言脱离社会语境,对交际功能重视不够
全身反应法:TPR,通过身体动作教授二外
背景:1960-70" 美国-阿舍尔,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
理论: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理论
原则:在充分听力理解训练后再转入说;用祈使句进行指令;言语训练要基于学习者意愿;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并有成就感
步骤:1)母语介绍,发指令做示范;2)只发指令不示范,学生做;3)多重指令加示范与不示范,学生做;4)黑板列出指令短句;5)鼓励能说学生发指令,大家示范
评价:1)受结构法和人本主义影响,先理解后表达;以学生为主;2)儿童习得特点,不适宜成人学习,或只适用于二外的初级阶段(表达有客观对象的词汇,不适用于成人抽象词汇,到高阶段后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暗示法:通过暗示,及建议或诱导,对超意识的刺激,让习者放松有高度集中进行学习
背景:保加利亚 精神病学家 罗扎诺夫,针对恐学症、学校神经症
理论: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 ,缺少语言学理论支持
手段:1)威信(教师的威信和信息来源的威信);2)稚化()视学习者为小孩;3)威信与稚化结合,加上背景音乐
特点:1)音乐伴奏;2)通过暗示手段发挥无意识作用,做到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的协调;3)通过微信和稚化建立高度自信心(少纠正错误;无课外作业;无考试等压力);4)在消除习者心理障碍,发挥其潜力下,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
评价:将舒适的教学环境作为间接教材,但1)标准太高,不一定都有条件;2)过于舒适的环境会使学习者失去上课的正式感;3)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自然法:注重脱离语法教学的习得原则,而非学习原则
背景:1970' 美-特雷尔、克拉申,
理论:语言交际理论和克拉申二外习得“输入”理论 — 在非自然条件(课堂)中,最大限度扩大对学生的语言输入,先培养理解能力并强调通过习得(非学习)掌握二外,即注重内容而不是结构形式
特点:1)以培养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为目的;2)强调理解的重要性,先听读;3)强调自然习得;4)一般不纠错;5)创造愉快学习氛围
过程:1)表达前阶段(沉默阶段);2)早起表达阶段(500词汇后);3)扩展表达阶段(游戏、扮演、对话等)
评价:完全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重情感因素,强调语言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综合(吸收了暗示、全身等方法)的教学法; 但过分强调习得作用,对有意识的学习作用估计不足;过分依赖尚未完全证实的自然顺序假说;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师——很难提供大量可理解的输入,生——对自己学习负责
交际运用的功能派
交际法: 又称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交际语言教学,教学围绕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需要展开
背景:1960-70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在英国,创始人威尔金斯,代表亚历山大、维多森、范埃克,《跟我学》
理论:1960'语言学研究重点由形式转向语义、语用和社会功能,产生海姆斯基交际能力、韩礼德功能语言和话语分析理论等; 心理学基础为人本主义和心理语言学
特点:一切为话语服务1)目标是培养创造性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保证正确性和得体性(严肃体-正式体-中性体-非正式体 -亲昵体);2)以功能、普通意念、特殊意念交际三大要素为纲;3)以话语为教学基本单位,单项和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4)螺旋式安排语言材料;5)强调语言交际的内容和信息的传递;6)学以致用的原则
与听说法的区别:目标)交际能力及得体性和流利性;语言能力及正确性;重点)话语;句子;内容)情景化;先口语后书写;方法)以交际动能为核心;语言结构为基础的操练;母语)允许适当使用;避免使用;师生)学生中心;教师为主
评价:优)明确培养交际能力;提出功能意念范畴;从学生需求出发;重视语用的得力性和流利性;缺)功能和意念概念基础研究不够;语言功能和结构在教学中的结合难以解决;课堂交际化难以真正做到,同时带来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评等一系列新问题;对错误的宽容态度
二外教学发展趋势
习惯养成的经验派
直接法(经验派代表):相对于语言翻译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按幼儿习得母语自然过程
背景:20C初 西欧;德国贝力子,法国古安系列法 ;《基础英语》
理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应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非思维;联想主义心理学
特征:1)直观手段使用目的语与代表事物联系,角色扮演;2)不是先学语法,而已模仿、操练、记忆形成习惯;3)口语为基础;4)句子教育为基本单位
评价: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模仿为主、句本位、口语为基础、教授活的语言、归纳语法等 开经验派教学法先河;忽视成人特点及人的主动性
情景法: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操练,以口语能力为培养基础,又称口语法
背景:英国 帕默 (区分有意识的学习能力和天赋的自然学习能力-英国应用语言学之父力) 和霍恩比
理论:英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论
特点:1)通过掌握语言结构来获得四种言语技能;2)从口语开始;3)使用目的语;4)语言点在情景中介绍并操练;5)一定基础后进行阅读写作;6)通过词频统计建立常用词表;语法也是先易后难的分级原则
听说法:强调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结构法”/“军队法”
背景:美国二外教学法,《英语900句》;《汉语课本》
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次自觉的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法理论基础
特点:1)口语第一位;2)反复操练:模仿、重复、记忆形成习惯并及时矫正错误以免错习惯;3)句型为中心;4)限制使用母语,尽量借助情景表达;5)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幻灯、录音、电影等)
过程:认知(讲解新知识) - 模仿 - 重复 - 变换(句型替换) - 选择(情景应用)
评价:否认人的认知能力的能动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结构形式而忽视语言的内容与意义
视听法:基于听说法的拓展,情境中听觉+视觉(图片影视)
背景:首创于法国圣克卢 高师,又称“圣克卢法”,人物:古布里纳、古根汉《新概念英语》
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强调整体感知事物的“整体结构法”)
特点:1)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相结合;2)语言与情景相结合;3)整体结构的感知;4)先口语后书面的集中强化教学
过程:感知(看片)- 讲解 - 模仿操练(伴视听)- 表达(叙述/评论课文、对话、角色扮演,或利用视听问答)
评价:1)利用声光电技术,使语言与形象结合;2)重口语轻书面语;忽视语言结构分解和单项训练——只重语言形式而未能着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阅读法:针对“口语是基础”提出的“阅读是基础”
背景:英-韦斯特在印度教学时,因口语教学要求太高,脱离实际而提出的“新法”;《双语现象》、《学习用外语阅读》
评价:首次提出以培养阅读技能为主的单项语言技能训练方法
自觉掌握的认知派
语法翻译法(认知派代表):传统法/古典法,依靠母语,通过翻译,培养读写与智力能力
背景:二外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
理论:历史比较语言学+18C德国官能心理学
特征:1)读写与智力发展为目标;2)系统演绎语法知识为内容;3)母语翻译为手段;4)强调名著阅读,词汇选择有课文决定
评价:优)二外教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完整教学法;精读课; 劣)忽视听说;过分依赖母语及翻译;阅读产生枯燥;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
自觉对比法: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
背景:以直接法为对立面,是语法翻译法的继承和发展
特点:1)母语教学,依靠母语自觉进行翻译对比;2)重语言知识教学,在语言规则下知道实践;3)理解语言形式基础上模仿和练习;4)先句子要素,后整句、课文;5)书面语为基础,不重视口语教学,反对听说领先
评价:1)把语言对比引进二外教学并置于教学法的重要位置;发挥习者的自觉性;2)另一极端:过分强调翻译对比,忽视操练与交际性联系。
认知法: 主张发挥习者智力作用,通过有意识学习语言规则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背景:1960';美国-卡鲁尔;又称认知-符号,因重新肯定与法学系和发展智力的语法翻译法,也称为“现代语法翻译法”
理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知心理学 以及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布鲁纳学科结构论、发现学习论
特点:1)发挥习者智力作用;2)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兴趣;3)在理解、掌握语法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练习;4)听说读写齐头并进;5)适当使用母语;正确对待习者错误
?自觉实践法:自觉掌握语言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言语实践达到直觉云用目的语,是两大流派的综合
背景:前苏联,别利亚耶夫 外语教学心理学
特点:自觉性,实践性,功能、情景、题材相结合;口语领先,句法为基础,考虑母语原则
评价:寓教于语言教学中,既继承直接法的言语实践特点,又继承了语法翻译自觉掌握语言规则主张;方法上吸取听说、视听、交际法等,成为跟为全面、成熟的综合性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