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之教学篇-流派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之教学篇-流派,包括情感因素的人本派、交际运用的功能派、二外教学发展趋势、习惯养成的经验派等等。
编辑于2021-12-29 17:16:40教学篇-实践
1-总体设计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据特点,不强加于人的原则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次
教学目的:
1)听说读写技能——汉语的交际能力(最根本、直接):包括语法(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 +话语能力 +策略能力
2)兴趣、动力、智力——汉语的自学能力
3)文化因素、中国国情与文化背景——文化素养
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决定教学内容
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文字)
言语技能(听说读写)
言语交接技能(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
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
课程设计:就是制定课程(教学科目),包括必修课、选修课、课外实践等。对外汉语基础阶段分为
汉语技能课,分为综合技能(精读课)和专项技能(听书读写)
汉语言知识课: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中国文化知识课:国情、文化知识
教学计划:据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指定的全面指导某专业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以课程设置为核心 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主要教学方式和学时分配
教学大纲: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进度及方法所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通常分说明、文本和附录三部分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从相邻学科中汲取理论营养;2)既研究第二语教学共同规律,又研究汉语教学特殊规律;3)从习者实际出发,据不同教学目的灵活运用教学原则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汉语交际能力
2)学生中心、教师主导,重情感因素——发挥学生主动、创造性
3)语言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内容:基础、感情、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4)强化汉语环境,加大输入——自觉学习和习得相结合
5)精讲多练,语法指导下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训练为中心
6)以句子话语为重点,语言要素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但分阶段右侧重
8)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
环境与练习
9)利用母语与汉语的对比分析,但控制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2-教材编写
教材重要性:体现语言教学 教什么和如何教,形式除了书本,还包括其他各种手段和材料
教材依据: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是理论基础;语言教学和学习理论是直接理论依据;学习计划和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直接依据;目的语语言学和目的语文化是教材内容源泉;
教材编写/选择5原则:1)针对性(对象的年龄、国别、目的、起点、时限等);2)实用性(习者需求、教材、多练、交际化);3)科学性(规范语言、内容由浅入深、反应理论研究新水平);4)趣味性(反映现实、文化内涵、多样化);5)系统性
也是评估标准
教材类型:1)按体例:综合性和分科型;单课制和单元制;直线式和螺旋式;2)按教学原则:课文型、结构型、功能型、话题型、文化型 ... ...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发展:
50-70' 结构法教材:《汉语教科书》—第一次;《汉语课本》—句型教学;《基础汉语课本》此期集大成者
80-90'结构+功能法教材:《实用汉语课本》世界上实用最广泛汉教教材,第一部获奖汉教教材
目前:《发展汉语》,《国雅》等
彼时弊病:品质难满足需求;缺乏基础研究;教学法/教材单一;现代化手段不够
3-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1)两部分:课堂教学+课外互动;2)构成三因素:教师、学生、教材;3)四阶段:感知(激发兴趣)-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巩固(理论到实践)-运用阶段
课堂教学
构成环节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集中精力,创建氛围 ——5%
复习检查:旧知识80% ——10-15%
讲练新内容:重点环节——50-60%
巩固新内容:可与上一环节想穿插——15-20%
布置课外作业:一定要有书面作业和交际口语
课堂组织
排除心理障碍,创造活泼课堂气氛;
集中学生注意力,始终驾驭课堂
稳定课堂秩序
教师语言:有意识使用目的语系的变体——“保姆式语言?”
特点:1)慢;2)简化(简单句词);3)详细化(多信息输入、重复)
建议:1)准确无错;2)多种语言形式,简练;3)正常语速;4)选词浅显;5)有意识重复已学过词句;6)尽量使用目的语;7)客服口头禅
提问与板书:师生“三话步”结构: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 教师反馈
提问性质:机械重复性(重复替换);明知故问(这是什么?);封闭型(唯一答案);开放性问题
板书分布:中3/5 书写新课; 两边1/5临时性+学生病句
课堂评估:
目的求是否明确具体,适合学生水平?
内容是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清晰、分配得体?
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得当?
是否体现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变?
技巧是否成熟?组织课堂、提问、语言、板书辅助手段等
语法教学:
语音教学原则:1)短期+长期;2)音素+语流;3)语音对比突出难点;4)声韵调结合;5)听说结合,先听后说;模仿练习为主、知识讲解为辅;6)机械性练习+有意义练习
语音教学方法:1)教具演示;2)夸张发音;3)手势模拟舌位;4)对比听辨;5)以旧带新(带出新知识);6)声调组合
词汇教学原则:1)词义与用法;2)与句子结合教学;3)利用词的聚合/组合关系中学习;4)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词字结合;5)区分表达性词汇和接受性词汇;6)加强重现和复习6-8次
词汇教学方法:直接法、翻译法、情景法; 语素义法、搭配法、话语联结法;比较法、类聚法、联想法
语法教学原则:1)语言对比突出难点;2)句型入手;3)由句子扩大到话语,结构法与语义、语用、功能相结合;4)精讲多练(机械性练习;有意义练习-问答、复述<缩减、扩展-分角色复述>-讨论等;交际性练习);5)先易后难;6)重视纠正语法错误
文字教学原则:1)语音和文字先分后合;2)字与词教学相结合;3)利用汉字的表意和表音功能识记汉字;4)按笔画-部件-整字三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方面教学;5)重视对比:形近字、同音字
4-语言测试
定义与特点:HSK— 就一定评估目的,以抽样方法通过有限试题来诱导受试者的言语行为,借助定量描述推断受试者掌握该语言的知识与能力。有间接性-片面性-主观性-偶然性特点
分类:按用途)学能-入学、成绩-语文考试、水平-HSK、诊断测试-期末;客观化程度)客观性、主观性;命题法)分立式、综合性、交际性;分数解释)标准参照-60分万岁;常模-分数排名;制作要求)标准化、非标准化
评析标准:1)效度/有效性<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2)信度/可靠度<包括测试的稳定性、等值性和内部一致性>;3)可行性;4)区分性<区分优劣者>;5)反馈作用<给教学以影响>
1980初,吕必松 基于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 提出 总体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