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神科护理学
这是一篇关于精神科护理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精神科护理核心技能。既包括护理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技能,又涵盖了精神障碍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学习精神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
编辑于2025-06-28 23:20:09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
概述
定义与概念
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异常
不同于"精神病"的日常概念
精神病性障碍特点
严重程度:现实检验能力丧失
代表疾病: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等
核心症状:幻觉、妄想、思维紊乱
常见误解澄清
不是所有患者都有暴力倾向
外表可能完全正常
症状具有波动性
病因学(生物-心理-社会)
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现象
多基因遗传模式
遗传度概念(如精神分裂症约80%)
神经生化因素
多巴胺假说:DA系统亢进(精神分裂症)
5-HT系统异常,5-HT功能低下(抑郁症)
GABA能抑制不足(焦虑症)
脑结构病变
前额叶萎缩(阴性症状),功能低下
海马体积缩小(PTSD)
感染/创伤/中毒
梅毒螺旋体→麻痹性痴呆
HIV→认知损害
CO中毒→精神症状
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因素
急性创伤(地震、亲人死亡→PTSD)
慢性压力(适应障碍,如长期压力等)
社会因素
移民文化冲突
高情感表达(EE)家庭→复发风险↑3倍
个性因素
分裂性格(孤僻、情感冷淡→精神分裂症)
强迫性格(追求完美→强迫障碍)
认知偏差
负性自动思维(抑郁症)
灾难化认知(广泛性焦虑)
症状学
感知觉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分离障碍)
感觉减退(抑郁发作)
内感性不适(喉部堵塞感,胃部扭转感等)
知觉障碍
错觉(谵妄常见)
幻觉(按感官分)
幻听(最常见,评论性/命令性)
幻视(器质性多见)
幻嗅/味(颞叶癫痫)
体感幻觉:幻触、内脏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
非真实感
思维障碍
形式障碍
联想障碍
思维奔逸(躁狂)
思维迟缓(抑郁)
思维贫乏(精分)
思维破裂(精分)
逻辑障碍
象征性思维
逻辑倒错
自主性障碍
思维插入/被夺
强制性思维
内容障碍
妄想特征
病态坚信
自我关联
不可纠正
常见妄想类型
被害妄想(最常见)
关系妄想
夸大妄想
嫉妒妄想
疑病妄想
钟情妄想
注意、记忆和智能障碍
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疑病观念)
减退、涣散、狭窄、转移
记忆障碍
增强、减退
遗忘(顺行/逆行)
虚构(虚构经历填补记忆缺损)
错构(在遗忘基础上对过去的记忆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
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18岁前)(随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同龄人)
痴呆(智力成熟后衰退→阿尔茨海默病)
假性痴呆
甘瑟综合征:心因性假性痴呆
童样痴呆:行为幼稚模拟儿童
情感障碍
情感性质改变
情感高涨(躁狂)
情感低落(抑郁)
焦虑/恐惧
情感稳定性改变
情感不稳
易激惹
情感协调性改变
情感倒错
情感淡漠(精神分裂症)
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障碍
意志减退/增强/缺乏
矛盾意向
特殊行为:
刻板动作
作态
强迫行为
动作行为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有目的、可理解,多见于躁狂发作)
非协调性(无目的、不可理解,多见于精分、谵妄)
精神运动性抑制
兴奋(协调性/不协调性)
抑制(木僵、蜡样屈曲)
定向力障碍
对周围环境的定向障碍(时间地点空间人物)
自我定向障碍(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意识障碍
意识清晰度降低
嗜睡→昏睡→昏迷
范围缩小
朦胧状态
内容变化
谵妄状态(幻觉+定向障碍)
梦样状态
自知力障碍
完整/部分缺失/完全缺失
临床意义:疗效指标
三要素缺失
不承认有病、不识别症状、拒绝治疗
分类与诊断系统
ICD-11主要类别
精神分裂症谱系(7A50-53)
心境障碍(7A60-73)
神经发育障碍(7A00-43)
焦虑障碍(7B00-05)
强迫及相关障碍(7B10-15)
DSM-5多轴系统
轴I:临床障碍
轴II:人格障碍/智障
轴III:躯体情况
轴IV:心理社会因素
轴V:功能评估
CCMD-3特点
中国文化相关障碍
与ICD接轨
核心变革
“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认知障碍”
双相障碍独立分类
诊断三要素
症状标准、功能损害、排除标准
精神科护理核心技能
治疗性护患关系与沟通
关系建立要求
掌握患者信息
疾病史、症状(如被害妄想拒食)
个性特征(如强迫性格)
尊重患者权利
知情权(治疗前解释)
隐私保护(病史不扩散)
人文素养
稳定情绪面对激越患者
建立四阶段(佩普劳模型)
介绍期:入院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如收集病人的基本信息)
工作期:解决核心问题(如制定预防自杀计划等)
结束期:家属健康教育+回归社会支持
治疗性沟通技巧
核心技巧
倾听(不打断、眼神交流)
共情("换位思考"而非同情)
特殊症状沟通
妄想
不争辩但转移焦点
避免成为妄想对象
木僵
非语言沟通(握手传递温度等)
避免当面讨论病情
抑郁
开放式/共情式提问("痛苦多久了?")
不可质问"为什么想死"
病情观察与记录
观察内容
精神症状动态
幻觉频率、有无自杀先兆(询问"跳楼高度")
药物副反应识别(类型、表现、处理)
锥体外系反应(肌张力↑)→ 用苯海索
恶性综合征(高热+CK↑)→ 立即停药
噎食风险
洼田饮水试验≥3级(分两次呛咳)→ 流质饮食
观察方法
直接观察:合作患者的面谈
间接观察:不合患者的书信、绘画分析
记录规范
客观真实、风险评估单
患者管理模式
封闭式管理
适用:自杀/暴力高风险者
安全措施
门窗防自杀设计(限位器)
危险品每日清查(剪刀、绳索
开放式管理
半开放
权限:家属陪同外出
适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全开放
权限:自主外出
适用于:焦虑障碍患者
分级护理标准(Barthel指数)
特级护理:暴力+生命体征不稳 → 持续监护
I级护理::Barthel≤40分 → 每30分钟巡视
精神科康复护理
分阶段重点
急性期:预防功能残疾(如社交退缩)
康复期:职业技能训练(超市收银模拟)
常见核心训练项目(Liberman七步法)
药物自我管理
1. 观看视频 → 2. 角色扮演 → 3. 实际应用
社会技能训练
人际交往:练习称呼他人
角色扮演:模拟求职面试
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
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
防范
评估工具:BVC量表(P36 表3-6)
粗暴行为+言语威胁=2分(中风险)
脱身技巧
侧位站立+1.5米安全距离
约束
护理措施
暴力行为防范
观察评估、合理安置、减少诱因、控制精神状态、加强巡视
暴力行为处理
评估、寻求帮助、安抚患者、维护环境、保持沟通、迅速脱身
暴力后恢复
患者行为重建、护士心理适应与反思
自杀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风险评估:NGASR量表(P39 表3-8,)
≥9分:签订安全协议+24小时陪护
急救流程
自缢:松解绳套→CPR→防脑水肿
服药:1:15000高锰酸钾洗胃
割腕:立即止血包扎并通知医生
护理措施
防范措施
提供安全环境
重点观察
紧急处理(如上)
出走行为
原因评估、风险评估、征兆评估
护理措施
评估风险、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检查等
噎食急救
海姆立克法
清醒者:立位腹部冲击(拳顶脐上两指)
昏迷者:仰卧位冲击
负压吸引设备
吞食异物
液体:温水洗胃,防止中毒
固体
较小异物可自行排出
锐利刀口或尖峰
卧床休息、进食较多纤维素食物(韭菜)、予缓泻剂
观察腹痛、粪便及血压情况,若出血,立即报告医生,安排手术取出
木僵护理
风险评估、安全防护、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
身体约束规范
流程
医嘱→知情同意→约束上肢→每2小时松解
约束后护理
约束与非约束者分区妥善安置
保持约束部位的功能及一定活动度,1-2h松绑并按摩/变换体位
15-30min定时巡视
并发症预防
自尊受损:做好健康教育、人文关怀工作,注意隐私保护
压疮:定时按摩
关节脱位或骨折:大多为患者反抗时发生,工作人员多人协作、默契配合、力度适宜
臂丛神经损伤:肩部垫棉垫
约束带类型
磁扣式肢体带(防挣脱)
肩部专用带(防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