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的重点:繁荣社区文化,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公益性群众文化设施。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指以物质为轴心的现代化都市文明中重建具有综合文明特质的生活家园。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功能:
1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A有助于克服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对环境、素质、团结、文明、风尚等方面的影响,提升人的生存状况、发展状况与文明状况的现代化建设程度。
B有助于克服现代化都市社会突出的人们的精神困扰问题。
2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两者功能相同:
A都着眼于“建设”,两者均为有目标、有计划、在人为的积极推动下才可能发生的过程。
C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层面上产生的结果是一致的。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2)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向前。
3)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结构平稳转变的一个重要保证。
※构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应注意:
目前还存在诸如管理体制薄弱、共建意识不强、理论研究不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
2)要进一步加大同创共建力度
3)要在“自愿、自觉”和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实现社区资源的高度共享和有效利用。
※强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2)帮助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是强化社区居民文明意识的关键
3)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利他”教育,这是实现社区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4)重视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组织社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社区工作中切实履行应尽的各项义务,这是搞好社区服务、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最可靠的组织保证。
※义工:无偿地提供义务劳动的志愿工作者。义工是现代社会文明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化堕距”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
※社区文化:是指在以人口、地域面积为参数划定的社会自然地域范围内,以居民为参与主体,通过文艺表演、科技普及、法律法规宣传、文体娱乐等形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文化形态。
※社区文化的任务:要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氛围。
3抓好以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为基础的佤健身运动。
4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扫黄打排,切实加强社区内的文化市场的管理。
※社区文化对街道、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的要求:
3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使他们在欢娱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成员全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开展社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辖区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搞好社区两个文明建设。
※社区教育的形式和实质: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社区青少年为教育对象,以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和培育“四有”新人为宗旨的一种教育形式。实质是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
※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措施:
2加强社区教育建设。
A认真宣传学习大教育理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到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整体工作中。
C坚持以社区青少年教育为重点,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社区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社区发展的目标: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全面调查:也叫整体调查、普遍调查,它是对研究对象总体所包括的全部单位逐一不漏地进行调查的一种方式。
※大教育:大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概念,它代表了当今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发展方向。大教育是以大经济为基础、以大科学为内容、以大生产为服务对象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大教育的两个本质特征:终身性、开放性。
※社区教育工作的启示和经验:
1坚持大教育理论,大力开展社区教育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需要。
2良好的社区教育动行机制、畅通的教育网络,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保障。
3社区教育的实体建设,是社区教育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