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杜威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杜威的教育思想思维导图,课程论的不足之处主张通过直接经验去理解系统知识,忽略啦理解直接经验需要一定的系统知识为条件,并非所有的系统知识都可以还原为直接经验,组织原则的贯彻存在困难,将学生的直接经验组织成系统知识较为困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原理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杜威的教育思想
四、课程与教材
(一)对传统课程的批判
1.反对传统教育的课程和教材
2.传统教育的课程教材和学生的需要和目的相脱离
3.分门别类的学科使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失去了应有的全面性,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
4.旧课程和教材缺乏社会精神
(二)从做中学
1.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2.这种活动性、经验性课程的范围很广,包括园艺、书写、烹饪、缝纫、印刷、纺织、油漆、绘画等
3.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性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
4.如何使儿童获得系统的知识的同时顾及其心里水平——“教材心理化”
①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化
②以儿童个人的直接经验为起点,对直接经验加以组织、抽象和概括
③反对教材按照知识逻辑进行,应该按照学生的心理逻辑进行
(三)课程论的不足之处
1.主张通过直接经验去理解系统知识,忽视了理解直接经验需要一定的系统知识为条件
2.并非所有的系统知识都可以还原为直接经验
3.组织原则的贯彻存在困难——将学生的直接经验组织成系统知识较为困难
五、思维与教学方法
(一)反省思维与教学方法的改变
1.教学方法的改变: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共同活动、共同经验的教学方式,在做中学
2.反应思维五步骤
①要具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
②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③占有资料,进行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
④有条不紊的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检验他的观念,验证是否有效
3.杜威欲用思维方法培养人的智慧,以智慧为目的并以知识增进智慧
(二)思维方法的社会价值
1.视科学思维的方法为革除社会弊端、实现社会理想的最重要手段
2.杜威还将科学思维的方法与民主主义联系起来,宣告“科学、教育和民主目标合而为一”
(三)教学方法论的不足
1.知识的地位问题,杜威认为智慧重于知识,但没有知识为素材、原料,思维和智慧只能是空谈
2.问题存在普遍性问题,将知识的获得和儿童充分全面的生长只寄托依赖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远远不够的
六、道德教育
(一)个人与社会
1.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反对旧个人主义,力倡新个人主义
3.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新的时代培养新的个人
(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道德教育应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要求学校生活、教材、教法应渗透社会精神,视学校生活、教材、教法为“学校道德之三位一体”
2.将道德教育的原理分为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社会方面的道德教育原理是关于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心理方面的道德教育原理则是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精神”方面。
3.杜威的教育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相结合,这种教育观体现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相结合
4.杜威的教育理论着意解决三个重要问题
①教育与社会的脱离
②教育与儿童的脱离
③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三、教育的目的
(一)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
1.反对外在的,固定的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应内在于教育的过程之中
3.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的目的
(二)杜威的教育目的
1.教育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的完善服务
2.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有效的工具
二、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即生活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2.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需要和兴趣
3.学校生活应与社会生活相契合,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4.“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理想的社会生活
5.社会的改造需要依靠教育
(二)教育即生长
1.“教育即生长”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
2.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3.要求尊重儿童但不同意放纵儿童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1.经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实验的过程、运用智慧的过程、理性的过程
2.“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种的经验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因素的全面改造、发展与生长
3.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
一、时代与生平
(一)生平
1.早期感兴趣哲学、心理学、伦理学
2.1885年发布第一篇教育论文
3.1894年,应聘到芝加哥大学任教
4.1896年创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
5.1904年,赴哥伦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
(二)杜威的研究特点
1.起点高
2.对社会问题关切
(三)杜威所处的时代
1.19世纪末,美国完成了近代工业化,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2.工业化的完成,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增长以及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问题
3.美国进步主义社会改革运动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