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做一个能扛事的成年人》笔记
《做一个能扛事的成年人》笔记,成年人的崩溃来得突然,但那些挫败只能靠自己自愈。天寒露重望君保重。
编辑于2022-01-06 23:09:49做一个能扛事的成年人
你总要一个人熬过所有的苦
大多数人空有一颗想要求好、上进和努力的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活得敷衍、潦草、不自律。于是我们一边痛恨自己,总是这么拖延和懒散;一边又纵容自己,去贪念于当下的满足和安逸。其实,人这一辈子,就是战胜自己的过程。
这个世上并不存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也不存在柏拉图的理想国,更不存在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 但一个人无论长到多大,总得有一些明亮和澄澈的信仰。就是这些犹如萤火虫般微弱的光,让我们平凡的生命,有了一层镀金般的烂漫和璀璨。
很长一段时间,我怀疑自己是否对生活失去了该有的敏锐、觉知和感受。但在自我不断地观照和反省后,我才明白,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试图以外在极致的单调,甚至是乏味和无趣,去保护内心那份熊熊燃烧的对生命、对文学、对一切美的热爱和向往。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人言者无二三
辛夷坞的《山月不知心底事》里,有段话:我们的心、我们的肉长在各人自己身上,酸甜苦辣,自己尝的味道只有自己明白。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别要求别人懂你的感受,叫得再大声也是白费工夫。
三毛曾在《送你一匹马》中写道:“心知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一个人再有能力,但不让人放心,也无济于事。一个人若让人放心,是最大的能力,也才能成事。
可直到他们离开了平台后,才恍然醒悟,原来别人崇拜和仰慕的,是你的平台,而不是你。
能活得让人喜欢,就别活得让人嫉妒。人性最大的愚蠢,就是炫耀你比别人富有,比别人优秀,比别人更有智慧和学识
聪明人多敛藏,愚钝者常炫耀。一个人越炫耀自己的能力和本事,越容易给自己带来祸害。许多时刻,一个人越低调,越会明哲保身;反之,一个人越炫耀,越会惹祸上身。
许多时刻,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小聪明和小成就,而沾沾自喜,扬扬自得,甚至招摇过市。殊不知,在这个世上,高手比比皆是,有时你越去炫耀,反而越会让自己下不来台。
所有的优越感不是来自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力,它只来自缺乏见识。
自律和不自律差的是整个人生
我们都很贪心,想要的太多,但同时我们放不下的也太多,所以我们总是过得不那么快乐。有时你想去全世界寻找的根本不是所谓的诗和远方,你真正要找的是你自己,是你渴望成为的那个自己。
我们总是在生活之外,去寻求生活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也在生活之外,去寻求许多你想要解开的谜底和答案。但许多时刻,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
许多时刻,我们极力地想要逃脱平凡,摆脱普通,甚至想要以更多大胆的、猛烈的、冲动的热情,不断地给生活带来无论是感官视觉上,还是精神内核上的冲击。其实,生活本来就是由无数个微不足道的细节组成的,有时我们看似厌倦了生活,其实是厌倦了那一个喜新厌旧,物欲横流,虚无且浅薄的自己。一个人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去过日子,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只有在千帆过尽以后,你才能心平气和地悦纳自己的平凡。也只有在平凡中不断地打磨和修炼,你才能变得愈加辽阔和宽广。所以,人生当中所有的智慧,我们无须向外求,随手可拾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导师和导演。他说:“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什么情况下,你才更懂得伴侣的重要性?有个高赞的回答说:在升职后踌躇满志却无人倾诉时,在良辰美景却无人分享时,在生病了急需一杯温开水时,在人生低谷最需要陪伴和鼓励时。
《金刚经》的开篇,有这样一段话,熟读成诵,甚合心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真正优秀的人,都学会了沉默
吸引力法则
相同磁场的人,才会相互吸引。相反频率的人,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一起。
什么样的关系才能够称得上人脉?有个高赞的回答是:人脉其实就是交易。你认识他,同时你们能够资源交换,双方合作共赢才叫作人脉。
一个人最好的人脉,就是他自己。 就如一句话所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若精彩,自有蝴蝶飞来。
戒
越是随心所欲,我们就越容易散漫,最终很难走出自己的贪念和欲望,也很难实现最终的蜕变。
人在持戒的过程中,需要常常警醒自己,甚至不要太过相信自己,因为我们最容易欺骗的人,常常是自己。
人最大的诱惑是自己
人心似锁
所有人都在乎你飞得高不高,没有人在乎你飞得累不累。所有人都在意你成不成功,没有人在意你快不快乐。
成年以后,每个人都在人前,把自己的疲惫和辛苦,烦恼和痛苦隐藏得滴水不漏。彼时,想要彻底打开和走进一个人的心,需要的不是花言巧语,也不是阿谀奉承,当你真正去在意对方,哪怕是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关心和问候,也能立马让对方卸下防备,对你呈现出最真实的状态。
有时,给别人一条出路,恰恰是为了给自己铺路。做人做事,话不说满,事不做绝,才能够通达人情,进退自如。”
本性具足,无须多求
我们总是在被一些幻象所蒙蔽,原本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是孑然一身,当我们离开时必然也是空手而回,你不会增加更多不属于你的东西。
苏格拉底说:“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人生常常是用来忍受的
《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人生常常是用来忍受的
曾经,我们总是带有几分狂妄的想法和念头,总以为人生当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可以解决和改变的。但后来才发现,原来在命运的当头一棒和猝不及防中,我们显得那么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
人越是遇到了天大的事,越是不会叫嚣,也越没有想要去宣泄的冲动。甚至可以做到岿然不动的人,都有着极大的智慧和超高的境界。 许多时刻,我们总是以为真正的强大,是可以去改变许多不能改变的事。但慢慢地你会明白,可以忍受那些不可以改变的事,才是真正的强大。
天寒露重,望君保重
南怀瑾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十多年来,我给人写信,最后的祝福语都是写‘恭祝平安’。人生最难得是平安,人生最难得是平安,人生平安就是福气。平安最难,永远保持平安前进是最困难的,真能保持平安,才能保持长久。”
赢得人心的三大定律
轻财,聚人心
毕竟千金易得,人心难买。 一个人越舍得给别人利,才越易得到他人尽心尽力的拥戴。 一个人越把财看得太重,也越不易得到他人全心全意的效力。
量宽,笼人心
原本化敌为友比反目成仇,更易收摄人心,原本冰释前嫌,比针锋相对,更易笼络人心。
当你把心量放大,待人多一份真诚和善意,少一份计较和敌对,就会收获人心。
重义,挽人心
一个讲义气的人,即便眼前会吃小亏,从长远来看,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和福报。
永远不要,轻易评价一个人
子主题《月亮与六便士》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不以世俗的成功,定义一个人的幸福
不要以你的三观,评价一个人的生活
不要从别人口中,去了解一个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想法,自己真正想要过的独一无二的人生。 你眼里的成功,并不是他人想要的幸福。 你眼里的富裕,也不是别人追求的快乐。
《西游记》:人性的三个真相
聪明人多敛藏,愚钝者常炫耀
因为人性常常经不起诱惑和考验,若你引起了他人的嫉妒之心,就会为自己招来无数麻烦和祸患。
勿以小恶弃大美,勿以小怨忘大恩
吃饭七分饱,待人七分好
有时,我们的掏心掏肺,换来的是对方的变本加厉。有时我们的披肝沥胆,换来的却是对方的肆意妄为。
其实,人能够伤害的,往往都是在乎自己的人。 因为我们吃定了他们的不离不弃,所以才会肆无忌惮地去折磨和伤害他们。 也因为我们吃定了他们的无怨无悔,所以才会露出人性最坏、最自私、最不讲理的那一面。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是从沉默寡言开始
强大的人无须自我解释
其实,没人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但之所以不去解释,不过是知道,在不相信你的人面前,解释毫无意义,甚至会越描越黑,还不如不去理会,让自己活得更舒坦和清净。
逢人话三分,不可全抛心
心眼太多,没人靠近;但没有心眼,就会招来祸患。
《心灵奇旅》:人到中年,要明白这三个生活真相(人到中年,你慢慢就会发现,生活才是我们真正的修道场。)
把活着的每一天,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
许多时刻,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其实人生充满了未知的惊喜,也同时充满了未知的意外。
9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 73%的人后悔在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 62%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当。 57%的人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 45%的人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
那些见不到的人,就真的见不到了,那些做不成的事,就真的做不成了。那些还未经历的人生,就真的不会再经历了。
努力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在《人生七年》中有一句话:“在大概率下,这世上有80%的人,终将活得平凡。”
其实,只有努力地活着,不悲观,不绝望,不放弃,才是人生当中,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意义。
比名和利,更重要的是当下的生活
于娟,在《此生未完成》中写了这么一段话:“在生死临界点时,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人这一生,生不带来什么,死也带不走什么,名和利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眼前的生活,给了我们最珍贵的爱和感动。
那些无用的功利时光
在读书中,寻找人生的答案
许多时刻,我们读书的目的,其实就是在书籍的海洋中,去慢慢发现你心中想要找寻的答案,而再也没有比在书中找到类似的困惑、解决的办法和产生共鸣的感觉,更让人感到兴奋,也更能帮你走出困惑。
读书,就是回来做自己
我们都是《局外人》
在这个世上,有一种人,他们对存在着的一切,仿佛都表现得无动于衷,但他们不是没有人性,没有情感,没有眷恋,他们只是厌倦了在人情世故中去妥协,厌倦了世俗给人框定的各种道德规范,厌倦了人的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他们只是彻底地把自己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之外,无论旁人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他们只肯偏执地做自己。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是因为到了年纪,或是为了某个具体的目的才选择和一个看似唯一,实则是刚好凑合的人结婚,却很少有人肯承认这个事实。
文化的结局,就应该是苍凉的。
我们企图认识到的每一个人,做过的每一件事,花掉的每一分钟,都能最大限度地帮我们实现价值和收益的转化。于是我们变得越来越世俗,越来越实际,甚至越来越讨厌我们自己。我们不想这么做,但仿佛我们又不得不这么做。
不知你是否发现,真正让一个人感到快乐的,恰恰不是那些用钱可以买到的享受,反而是一些无用的时光,无用的付出,无用的追求,帮我们支撑起了疲惫不堪的生活,以及帮我们找到久违的心安。
梁文道曾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都来自这种时刻。
其实,一个人可以给自己无用的机会越多,他才会越富有。因为他的内心,少了浮躁,少了慌张,也少了焦虑,才会心安理得地把时光虚掷在美好的人、事、物上。
愿意放下那些多余的物质和财富,而是把时间、精力和余力,放一点在自己真正热爱并且执着的事上,你大概会发现人间如此值得,也会在迷茫、焦灼和不安中,找到真正的自己,以及成为你自己。
也许有时,我们不得不向现实暂时低头,以及要去应付许多苦衷,无奈和不得已,但你扪心自问,你自始至终,都不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了吗?其实,你是不愿放弃已经拥有的,也割舍不下太多虚名浮利,你口口声声追求着自由、潇洒和豁达的人生,但你的行为却真真实实地出卖了你。
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你读进去多少书,它就会回馈你多少好处。
在生活面前,有时我们像一个“乞丐”一样,为了生计不得已去奔波劳碌,但在精神上,我们又渴望成为一个像诗人般的人物,也渴望拥有诗人般的灵魂。
烟霞俱足,风月自赊
读书也一样,有时我们看似在读别人,其实是在读自己,看似在学习别人,其实是在教育自己。所以读书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就是无用的。它仅仅作为一种熏陶,一种濡染,一种净化。但如果一个人肯下功夫,肯用心,哪怕在一本看似一无是处的书上,也能发现无价之宝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