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形象题与语言题
2022年高考适用 诗歌鉴赏专题二形象题与语言题总结,包括古代诗歌语言题和古代诗歌形象题两部分内容。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之评价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知识总结,包括思想内容准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精准品评、常见诗歌情感六大类型等。
2022年高考适用诗歌鉴赏专题三表达技巧知识总结,包括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诗歌中常用的两个表达方式、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四类技巧精准理解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 形象题与语言题
古代诗歌语言题
三大题型
炼字
炼字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思考四角度
修辞角度
活用角度
声韵角度
语境角度
答题步骤
析:析本义,相当于翻译
描:描情景,将该字涉及的表现手法与修辞 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句情景
说:说效果
描物,突出景物方面
造境,营造意境方面
写人,表现人物形象方面
抒情,表情达意方面
艺术,技巧或感染读者方面
赏析诗眼
确定诗眼五角度
内容上,揭示情感的字词
修辞上,精妙的字词
词性上,活用或一语双关的字词
结构上,统领全篇的字词
位置上,五言诗一般为句中第三个字 七言诗一般为句中第五个字
赏析诗眼三步骤
确定诗眼,题干已明确则可省略
分析诗句找体现,巧翻译
结合诗句析作用,结构主题或情感
炼句
必备知识
炼句形态
诗句多为倒装、省略、叠加、铺展等外部形态
炼句内涵
着眼于修辞
着眼于声韵
炼句位置
起
开门见山,当头棒喝
迂回入题,托物起兴
承
总承或分承;明接或暗接
顺势而为,蓄势铺垫,伏笔照应
转
诗歌上的跌宕,给人“陡然一惊”之感
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
合
章法浑圆,呼应句首
卒章显志,感发意志
规范答题
理解意蕴,翻译诗句
多角度赏析
语言特点:倒装、对仗、省略、炼字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结构特点
首句:开篇点题,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中间句:承上启下
尾句: 总结全诗,深化或深化主题; 卒章显志,表现何种情感; 以景结情,何景即何情
语言风格
分析角度
题材
意象
用词
情感
作者
概括,用一两个术语概括出语言风格特色
分析,结合具体诗句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度分析语言
悟感,可指出蕴含的感情, 可点明这一特点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有些题目的题干明确了语言特色可以省略第一步, 有些题目只要求阐释语言风格时可以省略第三步
记忆蓄积
炼字类型
炼名词
名词代表意象,传达独特情感
多个名词叠加,营造特定氛围
炼动词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描摹情态,突出特征
炼形容词
绘形绘色,摹状描态,传声传貌
直观再现事物情态, 间接传达情感倾向
炼数量词
如实描绘,精炼传神
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炼叠音词
增强韵律感
有强调突出作用
炼虚词
贯通文脉,开合呼应,连贯流畅
婉转委曲,化板滞为流动
诗眼类型
思想的凝聚点
结构的总起点
精妙的闪光点
炼句类型
特殊句式
倒装句 错位突出
互文句 开合反复
对仗句 朗朗上口
省略句 意蕴无穷
特殊位置
开头 入题、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中间 承转过渡、渲染烘托
结尾 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特殊技巧
结合所用修辞或表现手法分析
特定情感
揭示情感主旨、表明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形象题
因形悟神,鉴赏人物形象
记通法
借助诗作了解人物基本情况
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结合技巧抽取人物形象
联系诗人处境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客观人物形象), 更多地要借助其自身的描写。 而分析概括诗人自我形象(作者), 还要借助诗人生平、写作背景及缘由等外部因素。
明:概括形象特点,采用“身份+性格”的模式
析: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诗句要点化分析形象特点
括:概括形象意义,点明此形象中诗人寄寓的感情或哲理(此步骤有时不涉及)
因物寻志,鉴赏物象
理解意象含义(内涵)
积累古诗中常见意象的寓意
准确把握意象在诗歌中对应的特征
明确命题要求(寓意/情感/表现方法)
表:概括表层特点,提炼意象外在的特征有哪些
析:分析物象内涵,找出物与人的品格连接点
点:点出物象意义,依据物象内涵并联系诗人经历或相关背景, 点明该物象所寄寓的感情或寓意
分析意象作用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什么环境和背景
衬托了人物何种节操或品格
结构上或为前后照应 或为全诗线索
分析意象,体会意境 动(感)/(宁)静/悲(戚)/壮(阔)/(华)美
画面描述
概括画面,一般用一两个双音节词
描绘画面,抓住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有什么
分析情感,具体地分析作者为何抒发出何种情感
意境赏析
筛选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意象), 标准:既要能体现诗歌风貌,又要能构成和谐统一画面
描述画面, 大背景环境及主题形象(作者重点描摹的景物)
概括画面氛围特征, 概括意境特征需运用术语
分析情感, 既要注意意象本身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又要注意意象的修饰语
有时个别步骤需要整合,作答时要根据题目情况 具体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