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
孟轲、荀子、性善论、外铄说、明人伦,论教育对人的作用。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思维导图,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终身教育思潮、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等内容。
这里是对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介绍,内容包括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下图梳理了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包括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孟轲
教育思想
性善论
良能:不学而能
良知:不虑而知
仁、义、礼、智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内容
作用
1.说明人性是人类所独有的,区别动物的本质属性
2.仁义礼智是人类学习的结果
3.教育与学习是人的必须和可能
教育作用
对人:扩充善性
存心养性
求放心
影响王阳明的思想
对社会:扩充善性,国泰民安
教育目的
明人伦
第一次明确提出古代学校的教育目的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理想人格
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高尚的气节
浩然之气
修养原则
持志养气
动心忍性
反求诸己
“两养一忍一求”
教学思想
深造自得
尽信书,不如无书
盈科而后进
教亦多术
助记:孟子论性善,教育求放心,目的明人伦,理想大丈夫,教学求自得。
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
荀子
先秦思想集大成者,但是没有进入孔庙
强调对“六艺”的传授
背景:战国末期,社会即将处于大一统时期, 把教师的地位提高到很高的高度。
外铄说
做过稷下学宫的校长
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性伪之分
性伪之合
化性起伪
培养大儒
俗儒、雅儒、大儒
教育内容
六经
学习过程
闻见
知
兼陈万物而中悬衡
虚壹而静
行
教师观
地位:天地君亲师
师生关系:师云亦云
要求:有尊严而令人起敬;德高望重;讲课条理而不违师法;见解精深而表述合理
助记:荀子论性恶,化性起伪合,目的培大儒,闻见知和行,师云我亦云。
墨子
思想不系统,见解比较深刻
代表农于工肆之人
儒家与墨家在战国时期并称“显学”
人性论
素丝说
洛克:白板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对社会:建设一个兼爱的社会
个人:环境和教育是造就人的
兼士或贤士
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
科学技术教育
思维能力教育
形式逻辑
政治和道德教育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等“十论”
不重视文史教育
非乐
教育方法
主动
儒家:被动施教
苏格拉底:主动进行教育
创造
儒家主张:述而不作
实践
儒家主要是道德实践、墨家是全面的实践
量力
首次提出“量力”教育方法
法家教育思想
绝对的性恶论
利己、自为
禁私学
开封建社会思想统治先河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
相同点与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