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语言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第八章语言,语言是生物同类之间由于沟通需要而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图像)指令。
编辑于2022-01-12 15:27:48第八章:语言
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㈠语言的概念
语言(languaue):是人类用各种有组织的方式将词汇组合起来以便于沟通的符号系统,也是人类进行思维、抒发情感、传递知识的工具。
语言是符号系统: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语言是工具:认知与情绪。
语言是以语言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㈡语言的特征(属性)
⒈创造性(能产性)
每种语言都能够产生出无数种各不相同的句子。 同样的观点或思想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⒉结构性
语言规则
⒊意义性
一种语言里的每一个词都表示有某种意义。
⒋指代性
⒌社会性与个体性
语言是社会交往人与人之间交流中使用的
二、语言的结构
㈠音位(音素)
音素(phoneme)是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
音素一般用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PhoneticAlphabet,IPA)标记。
㈡语素(词素)
词素(morpheme)是组成词的要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传递意义的最小单位,是 语法功能的最小单位。
可以独自成为一个意思或者构成一个词的词素叫自由词素(free morphemes).
还有很多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
㈢词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㈣句子
句子(sentence)是由词和词组(短语)构成的能够独立表达完整语义的的语言结构单位。
语篇
语篇(discourse)是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三、语言的形式
㈠外部言语
⒈口头言语
口头言语(oralspeech)指人凭借自己的发音器官发出语音,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
①对话语言
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语言活动,如聊天、座谈、辩论等。它们是通过相互谈话、插话的形式进行的。一般认为,对话语言是一种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其他形式的口语和书面语言都是在对话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特点:对话语言是一种情境性语言;对话语言是一种简略的语言;对话语常常是一种反应性语言。
②独白语言
独白语言的特点是:要求连贯、前后呼应,语法结构要严谨、完整、具有逻辑性;说话者自己吐露词句,谈论自己说话的主题,没有交谈者的应答来支持;事先有一定的准备和计划。
独白语言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它表现为报告、讲演、讲课等形式
⒉书面言语
书面语言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阅读来接受别人语言的影响。书面语言的出现比口语要晚得多。它只有在文字出现以后,才为人们掌握和利用。
书面语言的特点是:随意性、开展性、计划性。
㈡内部语言
内部言语(internalspeech)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
内部言语的特点:隐蔽性、简略性
㈢外部言语与内部言语的相互转化
内化: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转化
外化: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
㈣手势语
四、言语及语言的关系
言语及其语言的关系 ⒈定义 ①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②言语的定义:言语是人们在交际和活动中应用语言的过程和产物. ⒉区别 ①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是交际的过程。 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则是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 ③研究语言的科学是语言学;言语活动则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⒊联系 ①言语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存在。言语离开语言就无法表达意思和意见,无法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 ②语言也离不开言语。离开言语就不能发挥交际公具的作用。 ✔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 ⒋注意 ✔心理学在内的诸多学科中这两个概念常常是混用的。
第二节:语言理解
一、言语理解
㈠语音的物理性质
㈡音位及其类别
㈢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⒈语音相似性
⒉语音强度
⒊噪声掩蔽
⒋语境
㈠什么是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speechcomprehension)就是根据语音或书面文字来确立意义的过程。
㈡言语理解的水平
词
短语和句子
意图或动机
㈢言语理解的过程
⒈感知阶段
①口语阶段
能以每秒50个音素的速度知觉他人流利的言语(Foulke & Sticht,1969)
②阅读中的感知
词汇加工(lexical processes):是用来辨别偏傍部首和单词的,也用以激活记忆中和这些单词有关的信息。
理解加工(comprehension processes):是将文本作为意义整体来了解,从而使我们了解文本的涵义及言外之意。
⒉分析阶段
二、阅读理解
㈠词汇理解
⒈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
⒉单词的部位信息和字形结构信息
⒊正字法规则
⒋字词的使用频率与词汇习得年龄
⒌语义特征
⒍语境
㈡句子理解
⒈句子类型
⒉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
㈢篇章理解
⒈推理
⒉语境
⒊图式和策略
第三节:语言产生
言语产生(speechproduction)也叫言语表达 (speechexpression),将思想转化为具体言语的 过程,包括说话和书写。
一、言语发生
㈠言语产生的研究方法
⒈语误分析
⒉基于反应时间的实验室实验
㈡言语产生的阶段
⒈词汇选择阶段
⒉语音形式编码阶段
⒊发音运动阶段
⒈言语动机和意向阶段
动机和意向是言语产生的起点
⒉内部言语阶段
这一阶段说话者所挑选的是词和结构中能真实地表达所传递信息和具体思想的语义。
⒊形成深层句法结构阶段
这一阶段是由语义表象进而转化为言语的深层句法结构。
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显示基本的句法关系,决 定句子的意思。 表层结构(surfacestructure)则表示用于交际中的 句子的形式,决定句子的语音。
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成分变为表层结构。
⒋形成外部言语阶段
形成为以表层句法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言语。
储存在记忆中的“发音程序”控制发音器官的肌肉活动,发出语音,以有声音语的形式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㈢言语产生的时间进程
影响言语产生的因素
㈠话题
㈡语境
语境(context of words)是语言交际的环境,主要是指语言语境,即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
语境系统地决定话语的形式、话语的合适性或话语的意义。
㈢记忆
⒈长时记忆
证据:舌尖现象与提取困难
⒉短时记忆
㈣情绪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
㈤动机
有意识动机
无意识动机
㈥影响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的因素的异同
二、书写产生
三、手势语
㈠手势语产生的单位
㈡手势语产生的阶段
第四节:语音的生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