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不吼不叫
《如何减少对孩子的吼叫,不是完全的不吼不叫》这本书的思维导图,相信本书一定能够对家长们起到一定的引导。
编辑于2022-01-14 21:57:49不吼不叫
吼叫的危害
对自己
充满怒气,难以控制,习惯成瘾,更多的吼叫
吼叫完又愧疚自责,充满挫败感,引起自我否定
对孩子
吼叫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暂时制止了行为)
让孩子害怕,缺乏安全感
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焦虑
孩子情绪不稳定
变得懦弱,容易抑郁
沉默的反抗,自暴自弃
孩子会有样学样,用吼叫还击。长大后(青春期)呢?
成瘾性:比如抽烟,沉迷游戏,甚至赌博
叛逆:小时候被吼叫,大了你控制不了,用更极端的方式报复
为什么吼叫
“遗传”
父母吼叫的环境中成长,有样学样自己也用吼叫的方式
心情不好需要发泄
原因:工作、生活压力大
过程:憋闷,觉得吼叫可以发泄情绪
结果:选择弱者:孩子成了发泄(吼叫)对象
意志力差的时候
原因:例如没睡好、身体不舒服,头痛
过程:比正常时候情绪更容易失控
结果:吼叫表达自己的不满
愧疚羞愧
原因:比如孩子在超市里哭闹
过程:心里觉得这太丢人了,无地自容
结果:用吼叫来掩饰自己的羞愧
认识吼叫
吼叫往往是由某个导火索引起
一些容易让你发脾气的日常因素:比如一句话,一个行为等。是引导吼叫的导火索
导火索使吼叫成习惯
注意:压力和经常出现的情绪触发器会使得吼叫成为一种习惯。一旦成为习惯,就变成了一种不假思索的行为
比如:催孩子出门、叫孩子起床、让孩子写作业……都习惯性的用吼叫的方式了
可能的内部导火索,因为我:
烦燥、焦虑
饥饿、疲劳
孤独、悲伤
被误解
被催促、被命令
缺乏安全感
可能的外部导火索,因为孩子们:
不按我说的做
不理会我
与我争执
发脾气
磨蹭、抱怨
不睡觉、不起床、不洗漱
太吵闹,不停下来
可能的外部导火索,与孩子无关:
与另一半吵架了
身体不舒服,生理期
被上司批评了
屋子里太乱
配偶的一些行为让你看不顺眼(太懒,玩游戏等)
不睡觉、不起床、不洗漱
太吵闹,不停下来
触发情绪导致不断升级想法
一个例子:比如在公司被上司批评后到家看到很乱
1. 为什么家里又是乱糟糟?
2. 为什么总要我来收拾?
3. 为什么你们这么不珍惜我的劳动成果?
4. 为什么你们就这么懒
5. 为什么你们都不关心这个家?
6. 为什么都没有能够关心关心我
7. 为什么我就这么倒霉,痛苦,委屈,烦躁……于是大吼大叫把孩子狠怼一顿
减少吼叫的方法
第1步:接纳。接纳自己吼叫的事实,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接纳自己,我吼叫了,不必为此自责
自责愧疚只会引起自我否定,而无助于改变
接纳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有改变的内在动力
第2步:了解自己,感受自己
了解自己的情绪,是生气?难过?焦虑?恐惧?……
要了解这些情绪的模式和节奏,明白我们不必被它们所控制。
要学会划分你的注意力。
一部分注意力用来关注你的孩子,你的吼叫会伤到孩子
一部分关注你自己的身心状况,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当注意之后,自然会使大脑降低吼叫的意愿-----后面有讲原因
第3步:找原因
是外部导火索引起吼叫,与孩子无关
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感到愤怒时,孩子往往很容易成为发泄的对象。
你吼叫时,问问自己:我到底是在对谁生气?你可能会发现根本不是你的孩子,而是别人:你的老板、配偶、搭档或者你妈妈。
例如:因为你很累,到家屋里很脏,配偶在玩手机而没拖地顿时一肚子气,这时孩子在屋里跑不小心摔了一跤,于是你可能:跑啥跑 ?就不能好好走路,摔不死你!
当外部因素引起心情不好时,最好说出来
是内部导火索引起吼叫,与孩子无关
有些时候,我们会因为自身健康的原因变得烦燥易怒,这时候更应该做的是让自己身体好起来。
身体不舒服时,会增加压力,也会消耗自身的意志力,使控制能力变差。就容易被很小的问题点着,产生吼叫
例如:我头很痛的时候,不想说话,也睡不着,只想安静。这时候如果孩子在屋里吵闹,我就很容易发脾气吼她。
当我知道这一点后:每当感觉头痛,我会及时吃药,或者出去散步以缓解。
是孩子引起的吼叫?你需要了解什么是气质
有些时候,只是因为自己与孩子气质差异导致吼叫
例如妈妈坚持度低,孩子坚持度高。非要做某件事,在妈妈看来就是固执,不固执的妈妈受不了固执的孩子了就开始吼孩子。
了解气质,帮你减少对孩子的吼叫
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天生的,可通过9个维度来描述一个人的气质
判断维度
1.活动量:好动或者安静
2.规律性:毫无规律或者规律性强
3.趋避性:好奇宝宝还是退缩害羞?
4.适应度:慢慢摸索还是快速适应?
5.反应强度:淡定哥还是敏感弟?
6.情绪性:开心果还是忧郁脸?
7.坚持度:一根筋还是墙头草?
8注意力:三分钟热度还是坚持到底?
9.反应强度:不动如山还是火烧屁股?
如何利用气质减少吼叫
1、了解孩子的气质特征
比如:活动量低、规律性强、坚持度低……
2、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
比如:活动量高、反应度强、坚持度高……
3、对比自己与孩子的气质差异
如果两人气质契合度高,就很容易相处
如果两人气质契合度低,就容易产生吼叫
4、接受气质差异,能减少吼叫
当你知道孩子是因为气质原因引导的问题时,主观上更容易接纳孩子,更包容
例如:几个月的婴儿哭和几岁的孩子哭,你更容忍哪个?因为你知道对婴儿吼也没用,只会让她更害怕,哭的更厉害。
了解人的大脑,减少吼叫
大脑组成
爬行脑:最原始,本能,上亿年的进化史
情绪脑:几千万年进化史,仍属于动物范畴的原始脑
理性脑:形成最晚,几十万年进化史,人类独有的最高级
不能同时工作
爬行脑或情绪脑工作时,理性脑就死机了
理性脑处于工作状态时,爬行脑和情绪脑就会待机休息了
想办法让理性脑工作,就会停止吼叫
因为吼叫时完全是原始脑在工作,理性脑死机了
如何让理性脑恢复工作,让原始脑休息?
思考、分析(利用理性脑的特点),具体方法在下边
减少吼叫再观察自己,不要批评和自责
处理吼叫的五步法
自问:问自己,是什么触发了我的吼叫?
内部导火索?看看前面,是不是其中的原因?
外部导火索?看看前面,是不是其中的原因?
我脑子里想什么呢,升级想法了
当开始思考的时候,就调动了理性脑,情绪脑会慢慢停下来
深呼吸
从生理上调节身体状态,放松下来
让我想到曾经一个同事:每次遇到扯淡郁闷的想要爆粗口时,就深吸一口气,抬起双手,然后慢慢呼气往下压,重复几次,平复下来。
平静:就是让你自己平静
深呼吸使自己暂时平静更容易进一步思考,吼叫不决定问题,更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
然后可以听听音乐,出去走走,散散心,使自己更加平静。
决定:决定接下来怎么做
想想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他需要的是什么?
你为什么吼孩子,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同理心: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用同理心的心态去沟通,解决问题,而不再是吼叫的方式
已经吼孩子了怎么办?
吼叫形成了习惯,尽管在努力,可难以立刻改变。当已经吼叫了之后,确实对孩子千万了伤害,那就真诚的给孩子道谦。
道谦3步法
第1步:后悔。告诉孩子,我吼你了,甚至打你了,我非常后悔。
第2步:承担责任。告诉孩子,是我不对,我不该这么对你,让你受伤害。不必觉得给孩子道谦 丢面子,你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在意他的,爱他的。
第3步:弥补。我伤害了你,我愿意做出弥补,比如陪你玩,带你吃好吃的,你可以选择。但这绝对不能当做以后再吼孩子的后手。而是为自己错误的行为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进行的补救。
避免以后再吼叫
道谦完了,并未结束。不然以后再吼叫呢?没任何改变,所以需要商讨计划,解决方案
一定与孩子共同商讨。如果商讨?可以采用家庭会议的方式
因为自己与孩子气质不同,需要顾及彼此的气质差异
结合两人的气质特点,找出一个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预防方案)
代替吼叫的小方法
1.利用小工具,比如表格、日历、闹钟。用这些工具来提醒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用吼叫的方式。
比如我给孩子定一个闹钟,约定好闹钟响自己起床,就不需要我一遍又一遍的去喊,再由喊到吼
2. 学会放低声音
有理不在声高
55387原则:你大声的语气态度就会让孩子感受不被尊重,产生抵触情绪
3、别和孩子较真
很多时候我们生气,是因为把孩子放在自己同样的位置了
一较真,你就把孩子当大人了,就容易生气。不较针,他就是个孩子,就更容易包容
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幻想他应该像我们成人一样,可吼孩子时又没把他放在同等的位置
4. 数数法
不是赶紧起床,我数一二三,不起我就揍你
是告诉孩子,我们数到几之后,就去做什么
5.耐心等待
就静静地看这个事的结果会怎么样。关注她,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
其实孩子也会反过来观察父母,他也担心父母发火,但父母一直静静看着他,他会想自己是不是不对,会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
例子:一次白天说好了晚上女儿要洗澡,她说一会儿去。晚上7点多我提醒过一次,她没去。妈妈提醒一次,也没去。我们就看着她玩自己的娃娃,不吵她不说她。自己边玩边哼着歌儿,过了一会儿说:妈妈我去洗澡啦,就自己洗去了。完了我和妈妈说:我刚才在强忍着吵她的冲动,妈妈回答:我也是。 那时我刚看过关于吼叫的书并告诉她怎么减少吼叫。
实际上只是因为在单位被批评了心情不好,却不断升级想法导致最终吼叫
关于气质分析方法,等我有时间再专门做一个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