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卫校解剖高一 第五章 神经系统2
神经系统知识总结,包括神经系统的位置和功能、分布对象、组成、活动方式:反射,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的相关内容。
卫校解剖高一绪论,包括解刨生理学基础的定义分科及研究任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机体功能的调节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心主题
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
1,脊神经 脊神经共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
(1)颈从:1-4颈从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分为皮支和肌支。肌支是重要的膈神经
(2)臂丛:由5-8颈神经前支和第一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
1.腋神经
2,肌皮神经
3,正中神经
4,尺神经
5,桡神经
(3)胸神经前支,共有12对,除第一对和第12对的部分纤维外,均不成从形。 有肋间神经,肋下神经
(4)腰从 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小部分和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四腰神经前支一部分组成,位于腰大肌深面
1,股神经
2,闭孔神经
(5)骶从 由第四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和第五神经前支组成的腰骶干和全部骶,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骶骨及梨状肌前面
1,臀上神经
2,臀下神经
3,阴部神经
4,坐骨神经
(1)胫神经
(2)腓总神经
2,脑神经 共12对
(1)嗅神经,传导嗅觉冲动
(2)视神经,传导视觉冲动
(3)动眼神经:运动性神经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 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下,内直肌及下斜肌,上睑提肌。 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
运动性神经
(4)滑车神经 由中脑背侧发出
(5)三叉神经:混合性神经,与脑桥相连 有两种纤维 1躯体感觉纤维 2躯体运动纤维
1,眼神经
2,上颌神经
3,下颌神经
(6)展神经
(7)面神经 混合性神经
1内脏运动纤维管理泪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活动
2内脏感觉纤维
3躯体运动纤维
(8)前庭蜗神经 感觉性神经,传导平衡觉冲动
(9)舌咽神经 混合性神经,与延髓相连,经颈静脉孔出颅,含有4种纤维
1躯体运动纤维
2内脏运动纤维
3内脏感觉纤维
4躯体感觉纤维
(10)迷走神经 混合性神经,含有四种纤维
1内脏运动纤维
3躯体感觉纤维
4躯体运动纤维
(11)副神经 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12)舌下神经 支配舌肌
3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分为2种
1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在形态上和结构上有较大差别 1支配的器官不同 2神经元数目不同 3纤维成分不同
1,交感神经 位于脊髓胸1至腰3节段灰质的内侧角内,节前神经元的胞体在此处
2,副交感神经 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内脏运动神经核和脊髓骶2-4阶段的骶副交感核
2内脏感觉神经 通过内脏感受器来接受内脏的刺激产生的冲动,并传入中枢,产生感觉 特点:1内脏一般活动不引起感觉,较强的内脏活动才能引起感觉(心绞痛,饥饿等) 2对切,割等刺激不敏感,对牵拉,冷热,膨胀和痉挛等刺激较敏感 3内脏感觉传入途径分散,内脏痛是弥散的,定位模糊
第四节,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感觉传导通路有三级神经元组成,包括感觉传导通路和运动传导通路
(1)躯干与四肢的本体感觉与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2)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粗触觉传导通路
(3)头面部的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的传导通路
(4)视觉传导通路
2,运动传导通路 包括锥体系和锥外体系
(1)锥体系:损伤可引起骨骼肌随意运动障碍,出现肢体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上瘫)表现为痉挛性瘫痪(硬瘫)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下瘫)时,表现为弛缓性瘫痪(软瘫)
1.皮质纤维束
2,皮质脊髓束
(2)锥外体系:锥体系以外管理股各级运动的下行传导通路 主要功能:协助锥体系完成精确的随意运动,调节肌紧张和肌群的协调动作,锥体外系对锥体系有依赖作用。
第五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1,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基本功能:传导兴奋 产生动作电位的兴奋过程称为神经冲动
特征
1.双向传导
2,绝缘性
3,生理完整性
4,相对不疲劳性
(2)突触传递的特征,有六个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
3,总和
4,后放
5,兴奋节律的改变
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神经递质与受体 有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释放,能与突出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产生一定生理效应的特殊化学物质
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各种感受器接受内外刺激后,将其转换成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定部位,经大脑皮质的分析,综合,产生相应的感觉
(1)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脊髓具有感觉传导功能,来自各种感受器发出的传入冲动,除通过脑神经传入神经外,大部分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有脊髓上传至大脑皮质
1,特异性传导功能 特点:每种感觉的传导投射路径均具有专一性,感受器与大脑皮质感觉区之间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功能:引起特定的感觉,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功能:维持和调整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机体保持觉醒状态,又称为上行激动系统
(3)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各种感觉传入冲动经特意和非特异投射系统投射到大脑皮质后,通过精细的分析综合才能产生意识感觉
1.体表感觉区
1交叉投射
2投射区的空间定位是倒置安排的,头面部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
3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灵敏度呈正相关,感觉越灵敏的体表部位(拇指,口唇等)在中央后回的代表区越大
2.本体感觉区和内脏感觉区
3.视觉区
4.听觉区
5.嗅觉区和味觉区
(4)痛觉 1.皮肤痛 2.内脏痛 3.牵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