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 第十部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维导图包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等。
编辑于2022-02-10 16:30:46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引领性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环节、突破性先导性环节】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举措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四个基于”
我们党作出改革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
是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
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2.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觉醒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建立中国共产党
成立中华人共和国
推进改革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4.改革开放带来“三个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正以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全面依法治国
考点67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
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带帽子”小结
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重要保障:依法治国
战略支撑:国防军队
考点6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怎样坚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一方面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同时充分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考点69 深化德法治实践的重点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点和抓手)
***强调,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什么是中特法治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党内法规体系
怎么做
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
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
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全面从严治党
考点70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意危脸、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尖锐性和严峻性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首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党的六大建设【毛泽东提的是三大建设,思想建设(首位)、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政治建设就是你的中心问题,对党和人民是否忠心
党的建设要制度化【以防不抓的时候放松】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根本方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全面”是基础,“严"是关键,“治”是要害
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考点71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凸显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原因
第一,旗帜鮮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第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没有忠诚度,能力越强,破坏越大
第三,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
考点72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第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根本性建设是政治建设
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用科学理论武装,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第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
第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第四,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第五,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全面深化改革
考点63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为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
怎么做【可回答要求、措施、原则】
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
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社方向前进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根本目的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本目的】是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要继续朝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努力,着力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
总结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考点64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第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第二,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2.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3.如何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怎么做】
坚持主动开放
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
开放发展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坚持双向开放
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坚持全面开放
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坚持公平开放
构建公平竟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
坚持共赢开放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坚持包容开放
不强迫别人
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发展合作新途径
我们的开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主张要维护世界贸易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还有最新补充说法【看书】
最新说法中有一点:要更大规模的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
因为出口大于进口【中国人太节俭、会过日子】 光挣别人的钱了,自己不花!如何改变这种情况,那就进口
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
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
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
考点65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公平正义、人民福祉
根本方向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路径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小两步具体说法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即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体系越完善,有利于能力提高;能力越强,有利于体系越完善; 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并不是说一个强另一个就强】
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但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
同时,又不能把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同起来,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就越强
必须把国家治理体系和的治理能力结合在一起,把两者当作一个相辅辅相成的有机整体,通过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这还不够。
党的19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紧紧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从13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意思就是我们国家强在哪里,具体列举13个方面】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基本经济制度最新说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总结: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还有7条【看书】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就是把上面14条做好】
考点66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把这些问题处理好,就能做好全面深化改革
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不要被旧的观念束缚,从实际出发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上下联动】
顶层设计:党中央;摸石头过河:基层党组织和群众
3.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方方面面
4.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5.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动态平衡
考点6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全面的含义
1.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2.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3.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目标要求
建没建成的指标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2.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3.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5.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南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6.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7.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怎么做
第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高度重视金融、地方债务、信息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
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采取有力措施
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以完善体制机制来防范化解风险
第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坚持专项扶贫【拆迁】、行业扶贫【当地特产、旅游】、社会扶贫【公益慈善】等“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第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那个东西。
看过一遍。
这种人到处有这些队伍的文化知识。
还不够,这还不够我吹。
刚好。
啊
豪门就像上次来看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