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利水渗湿
利水渗湿药包含利水消肿药,如茯苓、薏苡仁,利尿通淋药,如车前子、滑石,利湿退黄药,如茵陈、金钱草等,详细介绍这类药的功效、应用。
本思维导图温里药如附子、干姜等的功效、应用,本图知识全面详细,干货满满,现在不收藏,还在等什么呢。
将相应中医的性味,归经,药性整理了,还有方便记忆的口诀(但是口诀不是自创)以及相应的饮片图,非常方便记忆,强烈安利! 整理不易,收费请理解。(抱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利水渗湿
利水消肿
茯苓
薏苡仁,茯苓 均归脾经,都能健脾利水渗湿,对于脾虚湿盛之证,常相须为用,但薏苡仁性凉 能除痹,排脓,解毒散结,对于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为常用。 而茯苓性平缓,为利水渗湿之要药,其利水渗湿,健脾之力较薏苡仁为强,对于水肿,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使用。取其利水健脾之功,常用治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等,为治痰饮病之要药,又有宁心作用,常用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茯苓水湿健脾心
茯神
茯苓的干燥菌核中间带有松根的部分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宁心安神
薏苡仁
薏米的干燥成熟果仁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治湿痹 肺痈、肠痈,清肺肠之热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赘疣,癌肿
谁是续写除痹脓?杜姐一人
猪苓
猪苓,茯苓 皆甘淡性平,都能利湿渗湿,对于水肿、小便不利,淋证 等水湿内停者,常相须为用。但猪苓仅有利水渗湿之功, 且利水作用较茯苓强;茯苓利中有补,能健脾补中、宁心安 神,用于脾虚湿盛所致腹泻、便溏、食少,以及失眠,健忘等。 茯苓又为治痰饮病要药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猪苓一功利水湿
泽泻
干燥块茎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高脂血症 清膀胱热,泻肾经虚火 热淋涩通,遗精
泽泻泄热水湿浊
冬瓜皮
冬瓜的干燥外层果皮
甘凉,归脾小肠经
利尿消肿,清热解暑
玉米须
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
甘淡平,归肾肝胆经
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葫芦
瓢瓜的干燥果皮
甘淡平,归肺脾肾经
利水消肿,通淋
葫芦还可以利湿而退黄
香加皮
五加皮,香加皮 五加科细柱五加的根皮,习称南五加皮;香加皮,习称北五加皮 两者均能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但南北五加皮科属不同 功效有别,南五加皮五毒,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 被五加皮有毒,强心利尿作用强
萝藦科杠柳的干燥根皮
辛苦温,有毒,归肝肾心经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温助心肾,利水消肿 下肢浮肿,心悸气短
香加水,风湿骨
枳椇子
枳椇的干燥成熟种子
甘平,归肾经
利水消肿,解酒毒
利尿通淋
车前子
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甘寒,归肾肺小肠经
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车谈鸣谢热鸟林
滑石
硅酸盐类矿石滑石族滑石
甘淡寒,归膀胱,肺肾经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
林画师暑热天去闯
木通
干燥藤茎
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牧童心烦竟入林
通草
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清热利尿,通气下乳
通草通气辱热鸟
瞿麦
瞿麦或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
苦寒,归心小肠经
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瞿麦通淋活血通
萹蓄
干燥地上部分
苦微寒,归膀胱经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须杀害虫养鸟林
地肤子
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
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皮肤不痒湿热利
海金沙
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
清热利湿,通淋止痛
淋痛还要利湿热
石韦
干燥叶
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为两鸟清肺咳
冬葵子
干燥成熟种子
甘涩凉,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清热利尿,下乳,润肠
冬天喝乳常清尿
灯心草
干燥茎髓
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利小便,清心火
灯小便,清心火
萆薢
干燥根茎
苦平,归肾胃经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十桌去疯,必谢
利湿退黄
茵陈
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因利湿热治黄疸
金钱草
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今草黄,都种林
虎杖
干燥根茎和根
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
据说泄热通便
虎杖写遍都可谈
地耳草
干燥全草
苦凉,归肝胆大肠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垂盆草
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鸡骨草
相思子的干燥全株
甘微苦,凉,归肝胃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
珍珠草
叶下珠的干燥全草或带根全草
苦凉,归肝脾肾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珍珠草黄明积毒
常以治疗水湿内停 味多甘淡或苦,主归膀胱、小肠、肾、脾经,作用趋向 偏于下行,淡能渗利,苦能降泄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疮 带下,湿温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症。 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常与行气药配伍